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近似于。
答案:B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的问题,特别是关注发电机出口处短路故障时的电流特性。我们需要理解两相短路与三相短路在短路初期电流值的比较。
两相短路:当电力系统中的两相之间发生直接接触时,会形成两相短路。这种短路会导致电流在这两相之间重新分配,但由于不是所有相都参与短路,系统的阻抗会有所不同,从而影响短路电流的大小。
三相短路:当电力系统中的三相都同时发生短路时,即三相之间都直接相连,此时形成的短路电流通常是最大的。因为所有相都参与短路,系统的总阻抗最小,短路电流因此达到最大。
短路初期的比较:在短路发生的初期,电流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系统的阻抗。由于三相短路时系统的总阻抗最小,因此短路电流最大。相比之下,两相短路的阻抗较大,所以短路电流较小。
现在来分析选项:
A. 大于:这个选项认为两相短路电流大于三相短路电流,与短路电流的特性不符。
B. 小于:这个选项认为两相短路电流小于三相短路电流,符合短路电流的特性。
C. 等于:这个选项认为两者相等,但在短路初期,由于阻抗的不同,这是不可能的。
D. 近似于:这个选项认为两者近似相等,但在短路初期,由于阻抗的显著差异,这也是不准确的。
综上所述,由于三相短路在短路初期具有最小的阻抗和最大的短路电流,而两相短路的阻抗较大,短路电流较小,因此正确答案是B:小于。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近似于。
答案:B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的问题,特别是关注发电机出口处短路故障时的电流特性。我们需要理解两相短路与三相短路在短路初期电流值的比较。
两相短路:当电力系统中的两相之间发生直接接触时,会形成两相短路。这种短路会导致电流在这两相之间重新分配,但由于不是所有相都参与短路,系统的阻抗会有所不同,从而影响短路电流的大小。
三相短路:当电力系统中的三相都同时发生短路时,即三相之间都直接相连,此时形成的短路电流通常是最大的。因为所有相都参与短路,系统的总阻抗最小,短路电流因此达到最大。
短路初期的比较:在短路发生的初期,电流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系统的阻抗。由于三相短路时系统的总阻抗最小,因此短路电流最大。相比之下,两相短路的阻抗较大,所以短路电流较小。
现在来分析选项:
A. 大于:这个选项认为两相短路电流大于三相短路电流,与短路电流的特性不符。
B. 小于:这个选项认为两相短路电流小于三相短路电流,符合短路电流的特性。
C. 等于:这个选项认为两者相等,但在短路初期,由于阻抗的不同,这是不可能的。
D. 近似于:这个选项认为两者近似相等,但在短路初期,由于阻抗的显著差异,这也是不准确的。
综上所述,由于三相短路在短路初期具有最小的阻抗和最大的短路电流,而两相短路的阻抗较大,短路电流较小,因此正确答案是B:小于。
A. 电气环路;
B. 电气设备;
C. 电气系统;
D. 电力网。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电力系统操作中的术语理解。
选项A:电气环路——正确答案。合环操作指的是在电力系统中通过闭合断路器或隔离开关将两个运行中的电网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闭环,从而改变系统的运行方式。这个过程必须谨慎进行,以确保不会因为相位角差异过大而引起电流冲击或其他不稳定情况。
选项B:电气设备——错误。合环不是指单个电气设备的闭合,而是指多个电网之间的连接。
选项C:电气系统——错误。尽管合环涉及到电气系统,但它特指的是系统中形成闭环的部分,而不是整个系统的概念。
选项D:电力网——错误。虽然合环发生在电力网内,但它具体指的是电力网内形成闭环的那部分电路。
因此,正确答案是A,即“电气环路”。
A. 没有影响;
B. 有一定影响;
C. 影响很大;
D. 精心调整时无影响。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发电机运行特性的理解题。我们需要分析发电机在调整有功负荷时,其无功负荷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首先,理解发电机的有功和无功负荷是关键:
有功负荷:发电机输出的实际功率,用于做功,如驱动电动机、照明等。
无功负荷:发电机输出的无功功率,主要用于在电网中建立和维护磁场,支持电压稳定。
接下来,分析题目中的各个选项:
A. 没有影响:这个选项忽略了发电机有功和无功负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际上,调整有功负荷可能会间接影响无功负荷,因为发电机的励磁系统和电网条件会随之变化。
B. 有一定影响:这个选项承认了调整有功负荷会对无功负荷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是符合发电机运行特性的。有功负荷的变化可能会改变发电机的运行状态,从而影响其无功输出。
C. 影响很大:这个选项过于绝对。虽然调整有功负荷会对无功负荷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通常是有限的,取决于发电机的设计、电网的条件以及励磁系统的调节能力。
D. 精心调整时无影响:这个选项同样忽略了发电机有功和无功负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使进行精心调整,有功负荷的变化仍然可能对无功负荷产生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调整发电机的有功负荷会对其无功负荷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绝对的或非常大的,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最合理的答案是B:“有一定影响”。
A. 50%;
B. 60%~70%;
C. 80%;
D. 90%。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电力系统中厂用母线电压在故障后恢复时,对电动机自启动能力的要求。
解析:
A. 50%:如果电压恢复到只有额定电压的一半,许多电动机可能无法成功自启动,因为它们需要足够的电压来克服启动时的高电流需求。
B. 60%~70%:这是正确答案。当电压降到这个范围时,大多数电动机仍然可以自启动,并且对电网的冲击相对较小,能够保证重要设备在电压恢复后的正常运行。
C. 80%:虽然更高的电压恢复水平(如80%)会使更多电动机成功启动,但它不是最低保证要求,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对电网造成过大的瞬时负荷。
D. 90%:接近满电压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的电动机都可以自启动,但这不是必需的最低标准,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不需要这么高的电压就能保证关键设备的启动。
因此,选择B项是因为它既保证了重要电动机在电压恢复后的自启动能力,又不至于对电网造成过大的瞬时负荷,是一个折中的安全标准。
A. 动作时间是否符合标准;
B. 三相动作是否同期;
C. 合、跳闸回路是否完好;
D. 合闸是否完好。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断路器送电前检查的问题。我们需要分析每个选项,并确定哪个选项最准确地描述了运行人员进行拉、合闸和重合闸试验的目的。
A. 动作时间是否符合标准:虽然动作时间是断路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拉、合闸和重合闸试验的主要目的并非直接测量动作时间。动作时间的测量通常需要更专业的设备和测试方法。
B. 三相动作是否同期:三相动作的同期性也是断路器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它同样不是拉、合闸和重合闸试验的直接目的。同期性的检查可能需要更详细的测试和分析。
C. 合、跳闸回路是否完好:这个选项直接关联到拉、合闸和重合闸试验的核心目的。通过进行这些试验,运行人员可以检查断路器的控制回路(包括合闸和跳闸回路)是否工作正常,没有故障或损坏。这是确保断路器在送电后能可靠工作的关键步骤。
D. 合闸是否完好:这个选项只关注了合闸动作,而忽略了跳闸和重合闸的重要性。此外,仅仅检查合闸是否完好并不能全面反映断路器的整体性能和控制回路的完整性。
综上所述,运行人员进行拉、合闸和重合闸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断路器的合、跳闸回路是否完好。这能够确保断路器在送电后能够按照预期进行可靠的合闸和跳闸操作。
因此,正确答案是C。
A. 选跳故障相、瞬时重合单相、后加速跳三相;
B. 选跳故障相、延时重合单相、后加速跳三相;
C. 选跳故障相、瞬时重合单相、延时跳三相;
D. 三相跳闸不重合。
解析:解析这道题需要理解电力系统中单相自动重合闸的工作原理。
选项分析如下:
A选项描述的是立即重合,但实际上为了给故障点电弧熄灭留出时间,通常会有短暂的延时,因此这个选项不正确。
B选项描述了正确的动作顺序:首先选择性地跳开发生故障的那一相(选跳故障相),然后经过一个设定的延时后重合这一相(延时重合单相),如果故障仍然存在,则通过后加速保护快速跳开三相断路器(后加速跳三相)。
C选项中的“延时跳三相”是错误的,在后加速保护动作时应该是立即跳开三相而不是延时。
D选项描述的是直接三相跳闸并且不进行重合闸,这不符合题目中的“单相重合闸”的要求。
因此,正确答案是B。在发生永久性单相接地故障时,保护及重合闸的动作顺序应为先选跳故障相,然后延时重合单相,最后在检测到故障依旧存在的情况下,通过后加速保护机制来实现跳三相的操作。
A. 273.15K;
B. 168.25K;
C. 120K;
D. 173℃。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烟气标准状态定义的选择题。我们需要确定在给定压力下,烟气的标准状态对应的温度是多少。
首先,理解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烟气的标准状态: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烟气的状态。
题目中给定的压力为101325Pa,即标准大气压。
接下来,分析各个选项:
A. 273.15K:这是热力学温度(开尔文温度)中的0°C对应的温度,也常被视为标准状态的温度参考。
B. 168.25K:这个温度远低于常温,不符合标准状态的一般定义。
C. 120K:同样,这个温度也远低于常温,不符合标准状态的定义。
D. 173℃:虽然这是一个具体的温度值,但它不是标准状态通常采用的温度参考(不是0°C或273.15K)。
最后,根据物理学中的标准状态定义,通常指物质在0°C(即273.15K)和1标准大气压(101325Pa)下的状态。因此,选项A(273.15K)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因为它符合烟气在标准状态下的温度定义。
A. p=y;
B. p=yg;
C. y=pg;
D. p=1/y
A. 容器内工质的真实压力;
B. 压力表所指示的压力;
C. 真空表所指示压力;
D. 大气压力。
解析: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这个概念。比如,我们在海底潜水时,潜水员所处的水压就是绝对压力,因为水压是相对于真空的压力,不考虑海平面上的大气压力。这样,我们就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绝对压力的概念了。
A. 低硫煤:≤0.50%;
B. 高硫煤:>3.00%;
C. 中高硫煤:1.51%~2.50%;
D. 中硫煤:0.51%~0.9%。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电厂燃煤硫含量分类的问题。我们需要根据煤中的硫含量来判断各个选项的正确性。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燃煤中硫含量的分类标准。虽然题目没有直接给出完整的分类标准,但我们可以根据常识和电厂燃煤的常规分类来推断。
接下来,我们分析每个选项:
A选项(低硫煤: ≤0.50%):这个阈值可能偏低,因为在实际应用中,低硫煤的硫含量通常允许稍高一些,但此选项不是判断本题正确答案的关键,因为需要找到唯一正确的选项。
B选项(高硫煤: >3.00%):这个阈值符合电厂燃煤分类中对于高硫煤的常规认识,即硫含量显著较高的煤种。
C选项(中高硫煤: 1.51%~2.50%):这个范围可能并不准确反映“中高硫煤”的常规分类,且与其他选项的划分存在重叠或不明确的情况。
D选项(中硫煤: 0.51%~0.9%):这个范围过窄,且上限0.9%与常规的中硫煤定义不符,通常中硫煤的硫含量会更高一些。
在四个选项中,B选项(高硫煤: >3.00%)是唯一一个符合电厂燃煤常规分类标准的选项,且与其他选项相比,其定义明确且不易引起混淆。
因此,答案是B(高硫煤: >3.00%)。这个选项准确地反映了电厂燃煤中高硫煤的硫含量阈值。
A. 越靠前的电阻电流越大;
B. 越靠后的电阻电流越大;
C. 在中间位置的电阻电流最大;
D. 相同。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串联电路基本原理的理解。
解析如下:
A选项错误,因为在串联电路中,不论电阻的位置如何,通过每个电阻的电流都是相同的,并不会因为电阻越靠前电流就越大。
B选项错误,与A选项类似,电流也不会因为电阻越靠后而变大。
C选项错误,处于中间的电阻并不会导致电流增大,串联电路中所有元件的电流都是相等的。
D选项正确,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在所有组件中是相同的,这是因为电流在串联电路中的特性,即流过一个元件的电流也会同样流过其他所有串联的元件。
因此,正确答案是D,即在串联电路中的3个电阻上流过的电流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