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50%;
B、 60%~70%;
C、 80%;
D、 90%。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电力系统中厂用母线电压在故障后恢复时,对电动机自启动能力的要求。
解析:
A. 50%:如果电压恢复到只有额定电压的一半,许多电动机可能无法成功自启动,因为它们需要足够的电压来克服启动时的高电流需求。
B. 60%~70%:这是正确答案。当电压降到这个范围时,大多数电动机仍然可以自启动,并且对电网的冲击相对较小,能够保证重要设备在电压恢复后的正常运行。
C. 80%:虽然更高的电压恢复水平(如80%)会使更多电动机成功启动,但它不是最低保证要求,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对电网造成过大的瞬时负荷。
D. 90%:接近满电压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的电动机都可以自启动,但这不是必需的最低标准,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不需要这么高的电压就能保证关键设备的启动。
因此,选择B项是因为它既保证了重要电动机在电压恢复后的自启动能力,又不至于对电网造成过大的瞬时负荷,是一个折中的安全标准。
A、 50%;
B、 60%~70%;
C、 80%;
D、 90%。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电力系统中厂用母线电压在故障后恢复时,对电动机自启动能力的要求。
解析:
A. 50%:如果电压恢复到只有额定电压的一半,许多电动机可能无法成功自启动,因为它们需要足够的电压来克服启动时的高电流需求。
B. 60%~70%:这是正确答案。当电压降到这个范围时,大多数电动机仍然可以自启动,并且对电网的冲击相对较小,能够保证重要设备在电压恢复后的正常运行。
C. 80%:虽然更高的电压恢复水平(如80%)会使更多电动机成功启动,但它不是最低保证要求,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对电网造成过大的瞬时负荷。
D. 90%:接近满电压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的电动机都可以自启动,但这不是必需的最低标准,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不需要这么高的电压就能保证关键设备的启动。
因此,选择B项是因为它既保证了重要电动机在电压恢复后的自启动能力,又不至于对电网造成过大的瞬时负荷,是一个折中的安全标准。
A. 动作时间是否符合标准;
B. 三相动作是否同期;
C. 合、跳闸回路是否完好;
D. 合闸是否完好。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断路器送电前检查的问题。我们需要分析每个选项,并确定哪个选项最准确地描述了运行人员进行拉、合闸和重合闸试验的目的。
A. 动作时间是否符合标准:虽然动作时间是断路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拉、合闸和重合闸试验的主要目的并非直接测量动作时间。动作时间的测量通常需要更专业的设备和测试方法。
B. 三相动作是否同期:三相动作的同期性也是断路器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它同样不是拉、合闸和重合闸试验的直接目的。同期性的检查可能需要更详细的测试和分析。
C. 合、跳闸回路是否完好:这个选项直接关联到拉、合闸和重合闸试验的核心目的。通过进行这些试验,运行人员可以检查断路器的控制回路(包括合闸和跳闸回路)是否工作正常,没有故障或损坏。这是确保断路器在送电后能可靠工作的关键步骤。
D. 合闸是否完好:这个选项只关注了合闸动作,而忽略了跳闸和重合闸的重要性。此外,仅仅检查合闸是否完好并不能全面反映断路器的整体性能和控制回路的完整性。
综上所述,运行人员进行拉、合闸和重合闸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断路器的合、跳闸回路是否完好。这能够确保断路器在送电后能够按照预期进行可靠的合闸和跳闸操作。
因此,正确答案是C。
A. 选跳故障相、瞬时重合单相、后加速跳三相;
B. 选跳故障相、延时重合单相、后加速跳三相;
C. 选跳故障相、瞬时重合单相、延时跳三相;
D. 三相跳闸不重合。
解析:解析这道题需要理解电力系统中单相自动重合闸的工作原理。
选项分析如下:
A选项描述的是立即重合,但实际上为了给故障点电弧熄灭留出时间,通常会有短暂的延时,因此这个选项不正确。
B选项描述了正确的动作顺序:首先选择性地跳开发生故障的那一相(选跳故障相),然后经过一个设定的延时后重合这一相(延时重合单相),如果故障仍然存在,则通过后加速保护快速跳开三相断路器(后加速跳三相)。
C选项中的“延时跳三相”是错误的,在后加速保护动作时应该是立即跳开三相而不是延时。
D选项描述的是直接三相跳闸并且不进行重合闸,这不符合题目中的“单相重合闸”的要求。
因此,正确答案是B。在发生永久性单相接地故障时,保护及重合闸的动作顺序应为先选跳故障相,然后延时重合单相,最后在检测到故障依旧存在的情况下,通过后加速保护机制来实现跳三相的操作。
A. 273.15K;
B. 168.25K;
C. 120K;
D. 173℃。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烟气标准状态定义的选择题。我们需要确定在给定压力下,烟气的标准状态对应的温度是多少。
首先,理解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烟气的标准状态: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烟气的状态。
题目中给定的压力为101325Pa,即标准大气压。
接下来,分析各个选项:
A. 273.15K:这是热力学温度(开尔文温度)中的0°C对应的温度,也常被视为标准状态的温度参考。
B. 168.25K:这个温度远低于常温,不符合标准状态的一般定义。
C. 120K:同样,这个温度也远低于常温,不符合标准状态的定义。
D. 173℃:虽然这是一个具体的温度值,但它不是标准状态通常采用的温度参考(不是0°C或273.15K)。
最后,根据物理学中的标准状态定义,通常指物质在0°C(即273.15K)和1标准大气压(101325Pa)下的状态。因此,选项A(273.15K)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因为它符合烟气在标准状态下的温度定义。
A. p=y;
B. p=yg;
C. y=pg;
D. p=1/y
A. 容器内工质的真实压力;
B. 压力表所指示的压力;
C. 真空表所指示压力;
D. 大气压力。
解析: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这个概念。比如,我们在海底潜水时,潜水员所处的水压就是绝对压力,因为水压是相对于真空的压力,不考虑海平面上的大气压力。这样,我们就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绝对压力的概念了。
A. 低硫煤:≤0.50%;
B. 高硫煤:>3.00%;
C. 中高硫煤:1.51%~2.50%;
D. 中硫煤:0.51%~0.9%。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电厂燃煤硫含量分类的问题。我们需要根据煤中的硫含量来判断各个选项的正确性。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燃煤中硫含量的分类标准。虽然题目没有直接给出完整的分类标准,但我们可以根据常识和电厂燃煤的常规分类来推断。
接下来,我们分析每个选项:
A选项(低硫煤: ≤0.50%):这个阈值可能偏低,因为在实际应用中,低硫煤的硫含量通常允许稍高一些,但此选项不是判断本题正确答案的关键,因为需要找到唯一正确的选项。
B选项(高硫煤: >3.00%):这个阈值符合电厂燃煤分类中对于高硫煤的常规认识,即硫含量显著较高的煤种。
C选项(中高硫煤: 1.51%~2.50%):这个范围可能并不准确反映“中高硫煤”的常规分类,且与其他选项的划分存在重叠或不明确的情况。
D选项(中硫煤: 0.51%~0.9%):这个范围过窄,且上限0.9%与常规的中硫煤定义不符,通常中硫煤的硫含量会更高一些。
在四个选项中,B选项(高硫煤: >3.00%)是唯一一个符合电厂燃煤常规分类标准的选项,且与其他选项相比,其定义明确且不易引起混淆。
因此,答案是B(高硫煤: >3.00%)。这个选项准确地反映了电厂燃煤中高硫煤的硫含量阈值。
A. 越靠前的电阻电流越大;
B. 越靠后的电阻电流越大;
C. 在中间位置的电阻电流最大;
D. 相同。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串联电路基本原理的理解。
解析如下:
A选项错误,因为在串联电路中,不论电阻的位置如何,通过每个电阻的电流都是相同的,并不会因为电阻越靠前电流就越大。
B选项错误,与A选项类似,电流也不会因为电阻越靠后而变大。
C选项错误,处于中间的电阻并不会导致电流增大,串联电路中所有元件的电流都是相等的。
D选项正确,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在所有组件中是相同的,这是因为电流在串联电路中的特性,即流过一个元件的电流也会同样流过其他所有串联的元件。
因此,正确答案是D,即在串联电路中的3个电阻上流过的电流相同。
A. 各泵流量之和;
B. 各泵流量之差;
C. 各泵流量之积;
D. 其中任意一台泵的流量。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泵串联运行特性的理解题。在解析各个选项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泵串联运行的基本概念:当两台或多台泵串联时,它们依次排列,第一台泵的出口连接到第二台泵的入口,以此类推。串联的主要目的是增加系统的总扬程(即液体被提升的高度),而不是增加流量。
现在,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各泵流量之和:这个选项意味着串联后,总流量是两台泵各自流量的总和。但实际上,在泵串联的情况下,每台泵都需要处理相同的流量,因此总流量并不会因为泵的增多而叠加。
B. 各泵流量之差:这个选项提出了一个流量差异的概念,但在泵串联的情况下,流量并不会因为泵的串联而相减。
C. 各泵流量之积:这个选项同样不符合泵串联运行的特性。串联不会改变每台泵处理的流量,因此流量之间相乘没有意义。
D. 其中任意一台泵的流量:这个选项是正确的。在泵串联的情况下,由于每台泵依次处理相同的流体,因此总流量等于其中任意一台泵的流量。串联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扬程,而不是流量。
综上所述,选择D选项“其中任意一台泵的流量”是正确的,因为它准确地反映了泵串联运行时流量的特性。
A. 都是一次污染;
B. 都是产生酸雨的主要污染物;
C. 都是无色、有毒的不可燃气体;
D. 都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解析:解析如下:
A. 都是一次污染 - 正确答案。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未经转化。二氧化硫(SO2)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尤其是含硫煤的燃烧;而二氧化碳(CO2)则主要来源于有机物的氧化,包括化石燃料的燃烧。两者都是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的,属于一次污染物。
B. 都是产生酸雨的主要污染物 - 错误。虽然SO2确实是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成分之一,因为它可以与大气中的水反应生成硫酸(H2SO4),但是CO2并不是酸雨的主要成因。CO2主要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H2CO3),这个过程在自然环境中是存在的,但是不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C. 都是无色、有毒的不可燃气体 - 部分正确描述但不是最佳答案。SO2确实是无色有毒且不可燃的气体,但CO2虽然是无色和不可燃的,却不对健康构成直接毒性威胁。
D. 都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 错误。SO2本身并不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尽管它在大气中可以间接影响气候。相比之下,CO2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它能够吸收地面辐射并阻止热量逃逸到太空中,从而对地球的温度产生影响。
因此,正确答案为A,因为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都是未经转化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即一次污染。
A. 小于95%;
B. 大于95%;
C. 小于99%;
D. 大于99%。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尿素热解系统中尿素纯度要求的选择题。我们需要分析尿素纯度在尿素热解系统中的重要性以及各选项的合理性。
首先,理解尿素热解系统的基本运行原理。尿素热解系统通常用于将尿素分解为氨气和其他产物,这个过程中尿素的纯度会直接影响分解效率和产物质量。高纯度的尿素能够减少杂质对系统的影响,提高热解效率和产物纯度。
接下来,分析各个选项:
A选项(小于95%):这个纯度相对较低,可能会引入较多的杂质,影响热解效果和产物质量,不符合工业应用中的高纯度要求。
B选项(大于95%):虽然比A选项的纯度要高,但在某些高精度或高效率要求的工业应用中,这个纯度可能仍然不够。
C选项(小于99%):同样,这个纯度虽然比前两个选项高,但在需要高纯度产物的尿素热解系统中,可能仍然不足以满足要求。
D选项(大于99%):这个纯度非常高,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杂质对系统的影响,提高热解效率和产物纯度,符合工业应用中的高标准要求。
综上所述,考虑到尿素热解系统对尿素纯度的高要求,以及高纯度尿素对提高热解效率和产物纯度的重要性,选择D选项(大于99%)是最合理的。这个纯度能够确保尿素热解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并生产出高质量的产物。
因此,答案是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