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300~450℃;
B、 320~420℃;
C、 280~400℃;
D、 315~420℃。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催化剂在脱硝(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过程中最适宜的工作温度范围。
解析如下:
A选项(300~450℃):此范围有些宽泛,并且上限过高,对于大多数催化剂来说可能太高。
B选项(320~420℃):这是正确的答案,因为此温度范围内,催化剂活性最佳,能够有效地促进NOx与NH3反应生成N2和H2O,实现高效脱硝。
C选项(280~400℃):此范围下限过低,对于某些催化剂来说可能无法达到足够的活性。
D选项(315~420℃):虽然接近正确答案,但是温度范围的下限比B选项稍微高一些,可能不适合所有类型的催化剂。
因此,选择B选项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适合大多数催化剂工作的温度区间,在这个区间内,催化剂能够有效促进氮氧化物的还原反应,从而达到较好的脱硝效果。
A、 300~450℃;
B、 320~420℃;
C、 280~400℃;
D、 315~420℃。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催化剂在脱硝(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过程中最适宜的工作温度范围。
解析如下:
A选项(300~450℃):此范围有些宽泛,并且上限过高,对于大多数催化剂来说可能太高。
B选项(320~420℃):这是正确的答案,因为此温度范围内,催化剂活性最佳,能够有效地促进NOx与NH3反应生成N2和H2O,实现高效脱硝。
C选项(280~400℃):此范围下限过低,对于某些催化剂来说可能无法达到足够的活性。
D选项(315~420℃):虽然接近正确答案,但是温度范围的下限比B选项稍微高一些,可能不适合所有类型的催化剂。
因此,选择B选项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适合大多数催化剂工作的温度区间,在这个区间内,催化剂能够有效促进氮氧化物的还原反应,从而达到较好的脱硝效果。
A. 电化学腐蚀;
B. 化学腐蚀;
C. 结晶腐蚀;
D. 磨损腐蚀。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金属腐蚀类型识别的问题。我们需要分析烟气中的SO₃、SO₂以及HCl对金属造成的腐蚀类型。
首先,理解金属腐蚀的几种主要类型:
电化学腐蚀:涉及金属与电解质溶液间的电化学作用,通常涉及原电池反应。
化学腐蚀:金属与干燥气体或非电解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导致金属被腐蚀。
结晶腐蚀:通常与盐类或其他化合物的结晶过程有关,导致金属表面受到物理和化学的双重损害。
磨损腐蚀:由于机械磨损和腐蚀的联合作用,通常发生在流体冲刷或固体颗粒撞击金属表面的情况下。
接下来,分析题目中的关键因素:
烟气中的SO₃、SO₂以及HCl均为气体,且为干燥或非电解质状态。
这些气体与金属直接接触,可能引发化学反应。
然后,对每个选项进行逻辑推理:
A. 电化学腐蚀:由于烟气并非电解质溶液,因此不符合电化学腐蚀的条件。此选项不正确。
B. 化学腐蚀:烟气中的气体直接与金属反应,符合化学腐蚀的定义。此选项正确。
C. 结晶腐蚀:题目中未提及任何与盐类或化合物结晶相关的信息。此选项不正确。
D. 磨损腐蚀:烟气中的气体不会造成机械磨损。此选项不正确。
因此,正确答案是B,即烟气中的SO₃、SO₂以及HCl造成的金属腐蚀属于化学腐蚀。这是因为这些气体与金属直接接触并引发化学反应,符合化学腐蚀的定义。
A. 50;
B. 60;
C. 70;
D. 40。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系统中氨气喷射的相关知识。在SCR系统中,氨气作为还原剂与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转化为无害的氮气和水。为了确保氨气能够均匀地分布在烟气中并与氮氧化物充分接触反应,需要一定的流速来保证混合效果。
选项分析如下:
A. 50 m/s:此速度可能不足以提供良好的混合效果。
B. 60 m/s:此速度可以提供较好的混合,并且可以防止氨气局部浓度过高导致的逃逸问题。
C. 70 m/s:虽然更高的速度可以进一步提高混合效果,但可能会增加能耗及设备磨损。
D. 40 m/s:此速度可能太低,不能有效促进氨气与烟气的良好混合。
正确答案为B,即喷嘴出口流速应不低于60 m/s。这是因为60 m/s的速度能够确保氨气与空气的良好混合,同时避免了过高的速度带来的额外成本和设备损耗问题。
A. 2;
B. 2.5;
C. 2.7;
D. 2.86。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脱硝系统工艺设计中氨逃逸控制量的问题。首先,我们要理解氨逃逸在脱硝系统中的重要性。氨逃逸指的是在脱硝过程中,未与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的氨气逃逸到大气中的现象。控制氨逃逸对于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脱硝效率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分析各个选项:
A选项(2 mg/m³):这个值可能过低,实际操作中可能难以实现如此严格的控制,且可能不足以满足环保要求与脱硝效率之间的平衡。
B选项(2.5 mg/m³):这个值是一个合理的控制范围,既能保证脱硝效率,又能有效控制氨逃逸,减少环境污染。
C选项(2.7 mg/m³):这个值可能稍高,虽然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可接受,但相比B选项,它可能允许更多的氨逃逸到大气中。
D选项(2.86 mg/m³):这个值同样较高,可能不利于环境保护。
综上所述,一般脱硝系统工艺设计时,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有效脱硝,又能控制氨逃逸。B选项(2.5 mg/m³)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控制范围,既能满足环保要求,又能保证脱硝效率。因此,正确答案是B。
A. 12;
B. 24;
C. 48;
D. 168。
解析:根据《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5017—2015】的规定,一级动火工作票是指在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区域或设备上进行动火作业时所使用的许可证。其目的是为了确保在特定区域内进行焊接、切割等可能产生火花的工作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以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
对于选项的解析如下:
A. 12小时:此选项时间较短,不符合规程要求的一级动火作业时间长度。
B. 24小时:这是正确答案,一级动火工作票通常允许在24小时内完成作业,同时确保所有安全措施到位。
C. 48小时:此选项时间过长,对于一级动火来说,时间控制更加严格,不会给予如此长时间的许可。
D. 168小时(即一周):此选项时间跨度太大,对于一级动火作业来说是不合适的。
因此,正确的答案是B,一级动火工作票的有效时间为24小时。这意味着,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动火作业应在一天之内完成。如果需要继续作业,则需重新申请动火工作票。
A. 35;
B. 47;
C. 50;
D. 60。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工业安全和设备维护的选择题。我们需要分析为防止人身烫伤,设备和管道外表面应设置保温层的温度阈值。
首先,理解题目背景:在工业环境中,设备和管道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高温。为了防止操作人员在进行日常操作或维修时受到烫伤,对于外表面温度过高的设备和管道,通常需要设置保温层。
接下来,分析各个选项:
A选项(35℃):这个温度相对较低,通常不会造成烫伤风险,因此不需要特别设置保温层。
B选项(47℃):虽然这个温度比35℃高,但在许多工业环境中,这个温度仍然不足以构成严重的烫伤风险,因此可能不是设置保温层的标准温度。
C选项(50℃):这个温度是一个相对合理的阈值。在工业安全标准中,通常认为设备和管道的外表面温度超过50℃时,可能会对操作人员构成烫伤风险,因此需要设置保温层。
D选项(60℃):这个温度虽然远高于50℃,但设置过高的温度阈值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成本增加(如更多的保温材料),同时在实际操作中,50℃已经是一个足够警惕的烫伤风险点。
综上所述,考虑到工业安全标准和成本效益的平衡,选择C选项(50℃)作为设备和管道外表面需要设置保温层的温度阈值是合理的。这是因为在这个温度下,既能有效防止操作人员烫伤,又能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增加。
因此,答案是C。
A. (A)转速高,直径大;
B. (B)转速高,直径小;
C. (C)转速低,直径大;
D. (D)转速低,直径小。
解析:解析这道题目需要了解灰渣泵的工作特性和设计原理。
灰渣泵是用来输送含有固体颗粒的浆体,如火力发电厂中的粉煤灰浆,这类介质比水更具有磨蚀性和密度更大。因此,为了有效地输送这些浆体并延长泵的使用寿命,灰渣泵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耐磨性和抗冲击性。
选项分析:
A选项(转速高,直径大):如果转速过高,会增加对泵内部件的磨损,并且对于含有固体颗粒的浆体会增加能耗和磨损风险。
B选项(转速高,直径小):同样,高转速不适合用于输送磨蚀性介质,小直径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流量或适应较大的固体颗粒。
C选项(转速低,直径大):低转速可以减少磨损,大直径则有助于提高输送能力和更好地处理固体颗粒。
D选项(转速低,直径小):虽然低转速减少了磨损,但小直径可能不足以应对较大的固体颗粒或者所需的流量。
正确答案是C,因为灰渣泵为了减少磨损,通常设计为低转速,而大直径的设计是为了保证足够的输送能力和适应固体颗粒的存在。因此,与同扬程的清水泵相比,灰渣泵通常具有较低的转速和较大的叶轮直径。
A. 扬程增大,流量增大;
B. 扬程增大,流量减小;
C. 扬程减小,流量增大;
D. 扬程减小,流量减小。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泵汽蚀现象对泵性能影响的选择题。我们需要理解汽蚀现象及其对泵性能(特别是扬程和流量)的具体影响,才能准确判断答案。
首先,汽蚀是指当泵的吸入压力过低时,液体在泵入口处汽化形成气泡,随后这些气泡随液体进入高压区并迅速凝结,导致周围液体以极高的速度冲向气泡中心,产生强烈的局部冲击。这个过程会损坏泵的叶轮和泵壳,同时影响泵的性能。
现在,我们分析每个选项:
A选项(扬程增大,流量增大):汽蚀会导致泵的效率下降,不可能使扬程和流量同时增大。因此,A选项错误。
B选项(扬程增大,流量减小):同样,汽蚀不会增加扬程,反而可能导致其减小。因此,B选项错误。
C选项(扬程减小,流量增大):虽然汽蚀会导致扬程减小,但由于汽蚀破坏了泵的内部结构,流量通常也会减小,而不是增大。因此,C选项错误。
D选项(扬程减小,流量减小):汽蚀会损坏泵的叶轮,导致泵的效率降低,从而使扬程和流量都减小。这与汽蚀现象的实际影响相符,因此D选项正确。
综上所述,当泵发生汽蚀时,其扬程和流量都会减小。因此,正确答案是D。
A. 湿基质量百分数;
B. 干基质量百分数;
C. 湿基容积百分数;
D. 干基容积百分数。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对火电厂排放标准中烟气含氧量表示方法的理解。
解析:
A选项:湿基质量百分数指的是在包含水蒸气的情况下,氧气的质量占比,这不是表示烟气含氧量的标准方式。
B选项:干基质量百分数指的是在去除水分后,氧气的质量占比,同样这不是用来表示烟气含氧量的方法。
C选项:湿基容积百分数指的是在包含水蒸气的情况下,氧气所占的体积比例,虽然涉及到容积,但是因为含有水分,并不是最准确的测量方式。
D选项:干基容积百分数指的是在排除水分后,氧气在干燥烟气中的体积比例,这是最常用且准确的方式来表示烟气中的含氧量。
正确答案是D,因为在监测和控制火电厂排放时,为了消除水分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通常采用干基容积百分数来表示烟气含氧量。这种方法可以更精确地反映实际燃烧效率以及排放物的浓度。
A. 密封性能差;
B. 价格低;
C. 使用寿命长;
D. 结构简单。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机械密封与软填料密封对比的选择题。我们需要分析各个选项,并确定哪个选项最准确地描述了机械密封相对于软填料密封的优点。
首先,我们梳理题干中的关键信息:
题目要求比较机械密封与软填料密封。
需要找出机械密封的优点。
接下来,分析各个选项:
A. 密封性能差:这通常不是机械密封的特点。机械密封通常设计用于提供紧密的密封,防止流体泄漏。因此,这个选项不正确。
B. 价格低:机械密封通常比软填料密封更复杂,包含更多的精密部件,因此其成本往往更高。这个选项也不正确。
C. 使用寿命长:机械密封由于其设计精密、材料优质,通常能提供比软填料密封更长的使用寿命。这个选项正确地指出了机械密封的一个显著优点。
D. 结构简单:与软填料密封相比,机械密封的结构通常更复杂,包含弹簧、密封圈、动静环等多个部件。因此,这个选项不正确。
综上所述,机械密封与软填料密封相比,其显著优点是使用寿命长。
因此,正确答案是C:使用寿命长。
A. 吸热反应;
B. 放热反应;
C. 氧化反应;
D. 合成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