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财会金融
>
发电集控值班员
搜索
发电集控值班员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1、Lb2A2340尿素水解反应是( )。

A、 吸热反应;

B、 放热反应;

C、 氧化反应;

D、 合成反应。

答案:A

Scan me!
发电集控值班员
1、Lb2A2341脱硝催化剂烧结的主要原因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6b965-db34-9928-c01a-1b8152c3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La2A3342在处理脱硫废水时,可采用排放至烟道用烟气进行加热蒸发的方式,喷入时应确保电除尘器前的温度高于其绝热饱和温度至少(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6b965-db34-9bae-c01a-1b8152c3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La2A3343Lb3A3251为减少处理后烟气排出烟囱形成的白雾,通常排气温度需要高于烟气饱和温度( )℃以上。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6b965-db34-9df2-c01a-1b8152c3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Lb3A4344烟囱降雨是烟气中一些来不及扩散的大液滴降落至地面的现象,关于烟囱降雨说法错误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6b965-db34-a082-c01a-1b8152c3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Lb2A3345SNCR脱硝技术是在不使用催化剂的前提下,利用还原剂将烟气中的( )还原为无害的氮气和水。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6b965-db34-a2cb-c01a-1b8152c3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Lc2A4346环保设施因事故停运的,应在( )小时内向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6b965-db34-a51f-c01a-1b8152c3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Lc2A4347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设施的”三同时”是指(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6b965-db34-a73a-c01a-1b8152c3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Lc2A4348在评价大气空气质量时常用到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概念,PM10是指(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6b965-db34-aa0f-c01a-1b8152c3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Lc2A4349《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热力和机械》【GB26164.1—2010】规定,安全带使用时应( ),注意防止摆动碰撞。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6b965-db34-ac9c-c01a-1b8152c3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Jd2A2350卸氨过程中,液氨储罐的容量不得大于(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6b965-db34-aee3-c01a-1b8152c39e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财会金融
>
发电集控值班员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Scan me!
发电集控值班员

1、Lb2A2340尿素水解反应是( )。

A、 吸热反应;

B、 放热反应;

C、 氧化反应;

D、 合成反应。

答案:A

分享
Scan me!
发电集控值班员
相关题目
1、Lb2A2341脱硝催化剂烧结的主要原因是( )。

A. 长时间暴露于450℃以上的烟温中;

B. 喷氨量过大;

C. 催化剂质量太差;

D. 吹灰频率太频繁。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脱硝催化剂烧结原因的选择题。我们需要分析每个选项,并确定哪个是导致脱硝催化剂烧结的主要原因。

A. 长时间暴露于450℃以上的烟温中:

催化剂的工作温度对其性能和寿命有重要影响。高温环境可能导致催化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包括烧结。烧结是催化剂颗粒在高温下因表面能降低而发生聚集和长大的现象,这会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和孔隙结构破坏。因此,长时间的高温暴露是催化剂烧结的一个主要原因。

B. 喷氨量过大:

喷氨量的大小主要影响脱硝效率和氨逃逸量。虽然过量的氨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和催化剂中毒,但它不是导致催化剂烧结的直接原因。

C. 催化剂质量太差:

催化剂的质量确实会影响其性能和寿命,但质量差更多是指催化剂的初始活性、稳定性和抗中毒能力等,而不是直接导致烧结的原因。烧结主要与高温环境有关。

D. 吹灰频率太频繁:

吹灰是为了防止锅炉受热面积灰和结焦,保持受热面的清洁和传热效率。虽然吹灰操作不当可能对催化剂造成一定的冲刷和磨损,但它不是导致烧结的主要原因。烧结主要与高温下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有关。

综上所述,导致脱硝催化剂烧结的主要原因是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中,即选项A“长时间暴露于450℃以上的烟温中”。这是因为高温会导致催化剂颗粒发生烧结,从而降低其活性和效率。

因此,正确答案是A。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6b965-db34-9928-c01a-1b8152c3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La2A3342在处理脱硫废水时,可采用排放至烟道用烟气进行加热蒸发的方式,喷入时应确保电除尘器前的温度高于其绝热饱和温度至少( )℃。

A. 50;

B. 30;

C. 10;

D. 5。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在处理脱硫废水时,将其喷入烟道利用烟气加热蒸发的技术细节。具体来说,是为了避免废水喷入后导致烟气温度下降到露点以下,从而引起设备腐蚀或积灰等问题。

选项解析如下:

A. 50℃:温差过大,通常不需要这么高的温度差来保证蒸发效果。
B. 30℃:此选项的温度差也偏大,不是最经济的选择。
C. 10℃:这是合理的安全余量,既能保证废水被有效蒸发,又能避免过高的能量损失。
D. 5℃:温差太小,可能不足以完全蒸发废水,留下液滴可能会导致设备腐蚀或结垢。

正确答案是C(10℃),因为这个温度差可以确保在喷入脱硫废水后,电除尘器前的烟气温度仍然高于其绝热饱和温度,从而保证了废水可以被完全蒸发,防止了水分冷凝带来的问题,并且这是一个较为经济的选择。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6b965-db34-9bae-c01a-1b8152c3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La2A3343Lb3A3251为减少处理后烟气排出烟囱形成的白雾,通常排气温度需要高于烟气饱和温度( )℃以上。

A. 10;

B. 15;

C. 20;

D. 25。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烟气处理及排放的技术问题。我们来分析各个选项及其合理性:

问题核心:题目要求确定为了减少处理后烟气排出烟囱时形成的白雾,排气温度需要高于烟气饱和温度的具体数值。

选项分析:

A. 10℃:如果温差仅为10℃,可能不足以充分减少白雾的形成,因为较小的温差可能无法有效阻止水蒸气在排放过程中凝结。
B. 15℃:虽然比10℃有所提高,但在某些情况下,这个温差仍然可能不足以完全消除白雾。
C. 20℃:这个选项提供了一个相对较大的温差,有助于确保烟气在排放过程中保持足够的热量,从而减少水蒸气凝结成白雾的可能性。
D. 25℃:虽然更大的温差可能进一步减少白雾,但也会增加能耗和成本,可能不是最经济的选择。

选择依据:通常,在工业烟气处理中,为了有效减少白雾,需要确保排气温度高于烟气的饱和温度一定的幅度。这个幅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如烟气成分、环境湿度、排放要求等)来确定。在此题中,20℃的温差被选为答案,表明这是一个在实践中被证实为有效且经济的选择。

综上所述,选择C(20℃)作为答案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足够大的温差来减少白雾的形成,同时避免了不必要的能耗增加。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6b965-db34-9df2-c01a-1b8152c3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Lb3A4344烟囱降雨是烟气中一些来不及扩散的大液滴降落至地面的现象,关于烟囱降雨说法错误的是( )。

A. 雨滴形成的直接原因是除雾器除了含有饱和水蒸气外,还携带有未被除雾器除去的液滴,烟气中的水分主要由从除雾器中逃逸的雾滴组成;

B. 雨滴形成还与饱和烟气绝热膨胀及接触烟道和烟囱内壁形成的冷凝物有关;

C. 烟道和烟囱内壁因惯性力而形成的液滴直径均较小,这些液滴被带出烟囱后随烟气一起扩散蒸发掉了;

D. 当环境温度未饱和时,湿烟羽的抬升高度最初比同温度干烟羽抬升高度要高。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烟囱降雨现象的相关知识。我们来看一下每个选项的解析以及为何正确答案是C。

A. 这个选项描述了雨滴形成的原因之一,即在烟气通过除雾器时未能完全去除的液滴。这是正确的描述,因为除雾器的功能就是去除烟气中的液滴,但并不是所有的液滴都能被完全去除。

B. 这个选项提到雨滴的形成还涉及到饱和烟气在烟道和烟囱内的绝热膨胀以及冷凝作用。这也是正确的,因为当烟气从高温区域移动到较低温区域时,会发生冷凝现象,从而形成较大的液滴。

C. 这个选项说烟道和烟囱内壁由于惯性力形成的液滴直径都很小,并且这些液滴会随着烟气一起扩散并最终蒸发掉。这是错误的说法,因为实际上,较大直径的液滴更有可能降落到地面形成烟囱降雨,而不是随烟气扩散并蒸发掉。

D. 这个选项解释了湿烟羽和干烟羽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抬升特性。湿烟羽在初始阶段可以抬升得更高,因为水分的存在可以增加烟气的浮力,这是正确的。

因此,正确答案为C,因为它提供了一个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描述,即认为所有液滴都会随着烟气扩散并蒸发掉,实际上较大的液滴可能会形成烟囱降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6b965-db34-a082-c01a-1b8152c3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Lb2A3345SNCR脱硝技术是在不使用催化剂的前提下,利用还原剂将烟气中的( )还原为无害的氮气和水。

A. NOx;

B. SO₂;

C. N₂Os;

D. NH₃。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SN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技术原理的选择题。我们需要分析题干和选项,以确定哪个选项最准确地描述了SNCR脱硝技术的作用对象。

题干描述:“SNCR脱硝技术是在不使用催化剂的前提下,利用还原剂将烟气中的( )还原为无害的氮气和水。”

分析选项:

A. NOx:NOx(氮氧化物)是燃煤或燃油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SNCR脱硝技术的主要目标就是减少烟气中的NOx排放。通过注入还原剂(如氨水、尿素等),在高温下将NOx还原为氮气和水,从而降低其对环境的危害。
B. SO₂:SO₂(二氧化硫)是另一种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但它不是SNCR脱硝技术的主要处理对象。SO₂的减排通常通过脱硫技术实现。
C. N₂Os:N₂Os(如五氧化二氮)不是燃煤或燃油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氮氧化物形态,且不是SNCR技术的直接处理对象。
D. NH₃:NH₃(氨气)在SNCR技术中实际上是作为还原剂使用的,而不是被还原的对象。

综上所述,SNCR脱硝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烟气中的NOx排放。因此,正确答案是A. NOx。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6b965-db34-a2cb-c01a-1b8152c3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Lc2A4346环保设施因事故停运的,应在( )小时内向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

A. 2;

B. 8;

C. 12;

D. 24。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在环保设施发生事故停运的情况下,企业向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的时间要求。

选项 A (2小时):这不是正确答案,因为2小时的报告时限通常用于更加紧急的情况,如严重的安全事故等。
选项 B (8小时):这也并非正确答案,虽然8小时看起来是一个合理的响应时间,但根据题目要求来看,并不符合规定的报告时限。
选项 C (12小时):这不是正确答案,12小时的报告时间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允许的,但就环保设施事故而言,规定的时间更长。
选项 D (24小时):这是正确答案。按照国家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当环保设施出现故障或事故导致停运时,企业需要在24小时内向当地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进行报告。

选择D的原因是因为24小时的报告时限为标准做法,给予企业足够的时间来评估情况并准备必要的信息,同时也确保了主管部门能够及时得知并处理这一状况。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6b965-db34-a51f-c01a-1b8152c3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Lc2A4347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设施的”三同时”是指( )。

A. 建设项目配套的环保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B. 建设项目配套的公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C. 建设项目配套的基础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D. 建设项目配套的绿化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解析:这是一道定义理解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题目中“三同时”的概念,并将其与各个选项进行对比分析。

理解“三同时”:
“三同时”原则是中国环境保护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要求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这是为了防止建设项目在投产使用后产生新的污染,确保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形成生产能力。
分析选项:
A选项(建设项目配套的环保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这个选项完全符合“三同时”原则的定义,是正确答案。
B选项(建设项目配套的公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公用设施通常指的是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与环保设施不同,因此这个选项不符合“三同时”的定义。
C选项(建设项目配套的基础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基础设施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包括道路、桥梁、排水系统等,同样与环保设施不同,所以这个选项也不符合“三同时”的定义。
D选项(建设项目配套的绿化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绿化设施虽然对环境有益,但它并不等同于专门的污染防治设施,因此这个选项也不符合“三同时”的定义。

综上所述,A选项(建设项目配套的环保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是正确答案,因为它完全符合“三同时”原则的定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6b965-db34-a73a-c01a-1b8152c3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Lc2A4348在评价大气空气质量时常用到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概念,PM10是指( )。

A. 大气能见度等级为10m;

B. 大气中悬浮物颗粒浓度为10mg/m³;

C. 大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为≤0.1mm的悬浮颗粒物;

D. 大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的悬浮颗粒物。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可吸入颗粒物(PM10)定义的理解。

A选项提到的大气能见度等级为10m,这与PM10无关,因为能见度等级是衡量大气透明度的一个指标,并不是颗粒物大小的定义。
B选项提到的大气中悬浮物颗粒浓度为10mg/m³,这是指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而不是颗粒物的大小。
C选项提到的大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为≤0.1mm的悬浮颗粒物,这里的直径换算过来大概是100μm,远大于PM10的标准,因此这个选项也是错误的。
D选项提到的大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的悬浮颗粒物,这是正确的定义。PM10是指那些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μm)的颗粒物,这些颗粒物可以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所以正确答案是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6b965-db34-aa0f-c01a-1b8152c3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Lc2A4349《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热力和机械》【GB26164.1—2010】规定,安全带使用时应( ),注意防止摆动碰撞。

A. 低挂高用;

B. 高挂低用;

C. 与人腰部水平;

D. 无规定。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安全带使用规定的选择题。我们需要根据规程内容,判断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安全带使用方法。

首先,理解题目中的关键信息:题目询问的是《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热力和机械》中关于安全带使用的规定。

接下来,分析各个选项:

A选项(低挂高用):这种使用方法是不安全的,因为当安全带低挂高用时,如果发生坠落,冲击力会直接作用于腰部,增加受伤风险。
B选项(高挂低用):这是正确的使用方法。高挂低用可以确保在坠落时,安全带能够有效地分散冲击力,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C选项(与人腰部水平):这种方法没有提供足够的保护,因为安全带没有起到缓冲和分散冲击力的作用。
D选项(无规定):这个选项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了安全带的使用方法。

综上所述,根据《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热力和机械》的规定,安全带应高挂低用,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因此,正确答案是B选项(高挂低用)。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6b965-db34-ac9c-c01a-1b8152c3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Jd2A2350卸氨过程中,液氨储罐的容量不得大于( )。

A. 70%;

B. 65%;

C. 75%;

D. 85%。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在工业操作中,尤其是在处理危险化学品如液氨时的安全规程。

解析:
选项 A、B 和 C 的百分比(70%,65%,75%)都低于正确答案 D 的 85%。这意味着它们允许的储罐填充度比实际安全标准要保守一些。在实际操作中,储罐通常不会被完全填满,因为液体在温度升高时会膨胀,如果储罐装得太满,可能会导致压力上升甚至储罐破裂的风险。

答案 D 是正确的,即液氨储罐的容量不得大于85%。这是因为液氨在不同温度下有不同的体积变化率,预留至少15%的空间可以防止由于温度升高导致的液氨膨胀而引起的安全事故。这个规定是为了确保即使在极端条件下,储罐内也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液体的热胀冷缩,从而保证设施的安全运行。

选择 D 的原因是,根据行业标准和安全规范,为了防止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超压风险,液氨储罐需要留有一定的气相空间。85%是一个经过实践验证的安全填充限度。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6b965-db34-aee3-c01a-1b8152c39e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