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1.50D
B、B.1.75D
C、C.1.00D
D、D.1.25D
答案:A
解析:好的,我们来详细解析这道题目。 ### 题目背景 题目中提到的是一个关于老视(presbyopia)的验光问题。老视是指随着年龄增长,眼睛的调节能力逐渐下降,导致看近处物体时出现困难。为了矫正老视,通常需要在远用眼镜的基础上加上一定的近用附加光度(addition power)。 ### 题目解析 题目给出了以下信息: - 被测双眼在配戴远用眼镜和近用附加光度 +1.75D 的条件下。 - 测得负相对调节(NRA, Nega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为 +2.00D。 - 测得正相对调节(PRA, Posi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为 -2.50D。 ### 相对调节的定义 - **负相对调节(NRA)**:在双眼注视近处目标时,能够承受的最大正镜片度数(即减少调节的能力)。 - **正相对调节(PRA)**:在双眼注视近处目标时,能够承受的最大负镜片度数(即增加调节的能力)。 ### 计算方法 根据临床经验,老视的精确下加光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 \text{精确下加光度} = \text{初始近用附加光度} + \frac{\text{NRA} + \text{PRA}}{2} \] 代入题目中的数据: - 初始近用附加光度 = +1.75D - NRA = +2.00D - PRA = -2.50D 计算过程如下: \[ \text{精确下加光度} = 1.75 + \frac{2.00 + (-2.50)}{2} \] \[ \text{精确下加光度} = 1.75 + \frac{-0.50}{2} \] \[ \text{精确下加光度} = 1.75 - 0.25 \] \[ \text{精确下加光度} = 1.50D \] ### 选项分析 - **A. 1.50D**:这是通过上述计算得到的结果,符合题目的要求。 - **B. 1.75D**:这是初始近用附加光度,没有考虑NRA和PRA的影响。 - **C. 1.00D**:这个值明显偏低,不符合计算结果。 - **D. 1.25D**:这个值介于1.00D和1.50D之间,但也不符合计算结果。 ### 结论 因此,正确答案是 **A. 1.50D**。
A、A.1.50D
B、B.1.75D
C、C.1.00D
D、D.1.25D
答案:A
解析:好的,我们来详细解析这道题目。 ### 题目背景 题目中提到的是一个关于老视(presbyopia)的验光问题。老视是指随着年龄增长,眼睛的调节能力逐渐下降,导致看近处物体时出现困难。为了矫正老视,通常需要在远用眼镜的基础上加上一定的近用附加光度(addition power)。 ### 题目解析 题目给出了以下信息: - 被测双眼在配戴远用眼镜和近用附加光度 +1.75D 的条件下。 - 测得负相对调节(NRA, Nega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为 +2.00D。 - 测得正相对调节(PRA, Posi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为 -2.50D。 ### 相对调节的定义 - **负相对调节(NRA)**:在双眼注视近处目标时,能够承受的最大正镜片度数(即减少调节的能力)。 - **正相对调节(PRA)**:在双眼注视近处目标时,能够承受的最大负镜片度数(即增加调节的能力)。 ### 计算方法 根据临床经验,老视的精确下加光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 \text{精确下加光度} = \text{初始近用附加光度} + \frac{\text{NRA} + \text{PRA}}{2} \] 代入题目中的数据: - 初始近用附加光度 = +1.75D - NRA = +2.00D - PRA = -2.50D 计算过程如下: \[ \text{精确下加光度} = 1.75 + \frac{2.00 + (-2.50)}{2} \] \[ \text{精确下加光度} = 1.75 + \frac{-0.50}{2} \] \[ \text{精确下加光度} = 1.75 - 0.25 \] \[ \text{精确下加光度} = 1.50D \] ### 选项分析 - **A. 1.50D**:这是通过上述计算得到的结果,符合题目的要求。 - **B. 1.75D**:这是初始近用附加光度,没有考虑NRA和PRA的影响。 - **C. 1.00D**:这个值明显偏低,不符合计算结果。 - **D. 1.25D**:这个值介于1.00D和1.50D之间,但也不符合计算结果。 ### 结论 因此,正确答案是 **A. 1.50D**。
A. A.相同的
B. B.不同的
C. C.根据基础屈光状态而定
D. D.定量正透镜
解析:好的,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这道题目。 ### 题目背景 在验光过程中,雾视是一种常用的手段,通过给被检者戴上一定度数的正透镜(凸透镜),使眼睛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从而放松调节功能,以便更准确地测量眼睛的屈光状态。 ### 选项解析 - **A. 相同的** - 这个选项的意思是,在进行远雾视时,双眼应该使用相同度数的正透镜。这是因为在远雾视时,目的是让双眼同时处于一个相对模糊的状态,以放松调节功能。如果双眼的雾视量不同,可能会导致双眼调节不一致,影响验光的准确性。 - **B. 不同的** - 这个选项的意思是,双眼的雾视量应该是不同的。这种做法通常不推荐,因为双眼调节功能需要同步放松,如果雾视量不同,可能会导致双眼调节不平衡,影响验光结果。 - **C. 根据基础屈光状态而定** - 这个选项的意思是,双眼的雾视量应该根据被检者的屈光状态来确定。虽然屈光状态确实会影响最终的验光结果,但在远雾视阶段,主要目的是放松调节功能,而不是精确匹配屈光状态。因此,这个选项不太符合远雾视的基本原则。 - **D. 定量正透镜** - 这个选项的意思是,双眼应该使用固定度数的正透镜。虽然在实际操作中,确实会使用一定度数的正透镜,但“定量”这个词过于笼统,没有具体说明双眼是否需要相同的度数。因此,这个选项不如选项A明确。 ### 为什么选择A 选择A的原因是,远雾视的主要目的是让双眼同时处于一个模糊的状态,以放松调节功能。如果双眼的雾视量不同,会导致双眼调节不一致,影响验光的准确性。因此,为了确保双眼调节功能同步放松,双眼的雾视量应该是相同的。 ### 示例 假设你在验光时,给左眼戴了一个+1.00D的正透镜,右眼也戴了一个+1.00D的正透镜。这样,双眼都会看到一个模糊的图像,调节功能得到放松。如果左眼戴+1.00D,右眼戴+0.50D,右眼的调节功能可能不会完全放松,导致验光结果不准确。
A. A.刻度和游标位于外环
B. B.刻度和游标位于内环
C. C.刻度位于内环游标位于外环
D. D.刻度位于外环游标位于内环
解析:好的,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这道题。 ### 题目背景 旋转棱镜是一种用于眼科检查的工具,主要用于测量眼睛的斜视角度或屈光不正。它由内外两个环组成,通过旋转这两个环来调整棱镜的角度。 ### 选项分析 - **A. 刻度和游标位于外环** - 这个选项的意思是,刻度(表示角度的数值)和游标(用来读取刻度的指针)都位于外环上。如果这样设计,操作时可能会不方便,因为需要同时观察和调整两个在外环上的元素,容易造成混淆。 - **B. 刻度和游标位于内环** - 这个选项的意思是,刻度和游标都位于内环上。同样地,这种设计也不方便,因为内环通常较小,刻度和游标都集中在小范围内,读数时容易出错。 - **C. 刻度位于内环游标位于外环** - 这个选项的意思是,刻度在内环上,而游标在外环上。这种设计虽然可以分开刻度和游标,但操作时仍然不太方便,因为需要在两个不同的环上分别读取和调整。 - **D. 刻度位于外环游标位于内环** - 这个选项的意思是,刻度在外环上,而游标在内环上。这种设计是最合理的,因为: - **刻度在外环**:外环较大,刻度可以清晰地排列,便于读取。 - **游标在内环**:内环可以灵活旋转,通过游标指向外环的刻度,可以准确读取角度。 ### 为什么选择D 选择D的原因是,这种设计既方便操作又便于读数。外环上的刻度清晰可见,内环上的游标可以灵活调整,两者结合使用时,可以快速准确地读取旋转棱镜的角度。 ### 示例 想象一下,你有一个手表,表盘(相当于外环)上有时间刻度,而指针(相当于游标)在表盘上移动。这种设计让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时间刻度,并通过指针准确读取时间。旋转棱镜的设计原理与此类似,刻度在外环,游标在内环,使得操作和读数更加直观和方便。
A. A.不足
B. B.过度
C. C.刚刚好
D. D.以上都不对
解析:好的,我们来详细解析这道题目。 ### 题目背景 在验光过程中,雾视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在眼前加一个正镜片(通常是+1.00D或+2.00D)使眼睛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从而放松调节功能。这样可以更准确地测量眼睛的屈光状态。 ### 题目解析 题目中提到,单眼雾视后,视力达到0.6。我们需要判断这说明了什么。 #### 选项分析 - **A. 不足**:这意味着雾视的程度不够,眼睛的调节功能没有完全放松,导致视力仍然较高(0.6)。理想情况下,雾视后的视力应该更低,通常在0.3左右。 - **B. 过度**:这意味着雾视的程度过强,眼睛的调节功能被过度放松,导致视力过低。这种情况下的视力会低于0.6。 - **C. 刚刚好**:这意味着雾视的程度正好合适,眼睛的调节功能得到了适当的放松,但视力仍然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然而,根据题目中的描述,视力达到了0.6,这并不符合“刚刚好”的标准。 - **D. 以上都不对**:这是一个兜底选项,如果其他选项都不正确,可以选择这个。 ### 为什么选A 根据题目描述,单眼雾视后视力达到0.6。这说明雾视的程度不够,因为理想的雾视后视力应该更低,通常在0.3左右。如果视力仍然较高(0.6),说明眼睛的调节功能没有完全放松,因此选择A. 不足。 ### 示例 假设你在验光时,医生给你戴上了一个+1.00D的镜片,然后让你看视力表。如果你的视力达到了0.6,医生可能会认为这个镜片的度数不够,需要增加度数(例如+1.50D或+2.00D)来进一步放松你的调节功能,直到你的视力降到0.3左右。
A. A.调节滞后
B. B.调节超前
C. C.调节反应=调节刺激
D. D.调节反应小于调节刺激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解析这道题。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FCC(Fusion Cross Cylinder)方法的基本原理。FCC方法主要用于测量眼睛的调节功能,即眼睛对近距离物体聚焦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用到一个特殊的交叉圆柱镜片,上面有水平和垂直的条纹。 当被检者报告垂直线更清晰时,意味着他们的眼睛在看近处物体时,需要更多的正镜度来达到最佳视力。这是因为眼睛在尝试过度聚焦,也就是所谓的“调节超前”。 下面我们逐一分析选项: A. 调节滞后:如果调节滞后,那么被检者应该会觉得水平线更清晰,因为他们的眼睛没有足够聚焦,需要更少的正镜度。 B. 调节超前:这是正确答案。当被检者报告垂直线更清晰时,说明他们的调节能力超过了实际需求,需要更多的正镜度来抵消这种过度聚焦。 C. 调节反应=调节刺激:这意味着眼睛的调节正好匹配所需的调节刺激,通常在这种情况下,水平线和垂直线应该看起来差不多清晰。 D. 调节反应小于调节刺激:如果调节反应小于调节刺激,那么被检者会感觉水平线更清晰,因为他们的调节不够。 因此,根据题意和FCC方法的原理,正确答案是B:调节超前。 希望这个解释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解释,请随时告诉我。
A. A.眼胀
B. B.视力下降
C. C.腹疼
D. D.头疼
解析:好的,我们来详细解析这道题目。 ### 题目: **视疲劳的症状一般不包括()** ### 选项解析: - **A. 眼胀**:长时间用眼后,眼睛可能会感到胀痛或不适,这是视疲劳的常见症状之一。 - **B. 视力下降**:视疲劳可能导致暂时性的视力模糊或下降,尤其是在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后。 - **C. 腹疼**:腹疼通常与消化系统有关,而不是与眼睛的使用直接相关。因此,腹疼不是视疲劳的典型症状。 - **D. 头疼**:长时间用眼可能导致头部疼痛,这也是视疲劳的常见症状之一。 ### 为什么选择 C 作为答案: 视疲劳主要是由于长时间用眼导致的眼睛和视觉系统的疲劳。常见的症状包括眼胀、视力下降和头疼等。而腹疼与眼睛的使用没有直接关系,通常是其他健康问题的表现,如消化不良、胃炎等。因此,腹疼不是视疲劳的典型症状。 ### 示例: 假设你在电脑前工作了很长时间,可能会感到眼睛胀痛(眼胀),看东西有些模糊(视力下降),甚至可能感到头部不适(头疼)。这些都是视疲劳的常见表现。但如果你感到肚子疼,那更可能是饮食不当或其他消化系统问题,而不是视疲劳引起的。
A. A.单纯性外隐斜远视应全矫
B. B.单纯性外隐斜近视应欠矫
C. C.单纯性内隐斜远视应欠矫
D. D.单纯性内隐斜远视应全矫
解析:好的,我们来详细解析这道题目。 ### 题目背景 隐斜视是指眼睛在放松状态下,由于眼肌力量不平衡导致的一种潜在的眼位偏斜状态。这种偏斜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复视,但可能导致视疲劳、头痛等症状。 ### 选项分析 **A. 单纯性外隐斜远视应全矫** - **解释**:外隐斜是指眼睛有向外偏斜的趋势。对于远视患者,如果全矫(即完全矫正),可能会增加眼睛的调节负担,从而加重外隐斜的症状,导致视疲劳。 - **结论**:不正确。 **B. 单纯性外隐斜近视应欠矫** - **解释**:对于近视患者,如果欠矫(即矫正不足),可以减少眼睛的调节负担,从而减轻外隐斜的症状。但是,这并不是最佳的处理方法,因为欠矫会导致视力下降。 - **结论**:不正确。 **C. 单纯性内隐斜远视应欠矫** - **解释**:内隐斜是指眼睛有向内偏斜的趋势。对于远视患者,如果欠矫,会增加眼睛的调节负担,从而加重内隐斜的症状,导致视疲劳。 - **结论**:不正确。 **D. 单纯性内隐斜远视应全矫** - **解释**:对于内隐斜的远视患者,全矫可以减少眼睛的调节负担,从而减轻内隐斜的症状,缓解视疲劳。这是因为全矫可以使眼睛更容易保持正位,减少内隐斜的发生。 - **结论**:正确。 ### 为什么选 D 选择 D 的原因是,对于内隐斜的远视患者,全矫可以有效减少眼睛的调节负担,从而减轻内隐斜的症状,缓解视疲劳。相反,如果欠矫,会增加调节负担,加重内隐斜的症状。 ### 示例 假设有一个内隐斜的远视患者,他的远视度数是 +2.00D。如果他佩戴全矫眼镜(+2.00D),眼睛的调节负担会减少,内隐斜的症状也会减轻。但如果他佩戴欠矫眼镜(例如 +1.50D),眼睛需要更多的调节来看清物体,这会加重内隐斜的症状,导致视疲劳。
A. A.照明光线引起视疲劳仅与光线强度有关
B. B.照明光线过弱,分辨字体和工作目标有困难,容易引起视疲劳,为了避免视疲劳,光线越强越好
C. C.眩光不会导致视疲劳
D. D.噪声与视疲劳有关
解析:好的,我们来逐一分析这道题目的各个选项,并解释为什么选择D作为正确答案。 ### 题目背景 视疲劳是指长时间用眼后出现的眼睛不适、视力模糊等症状。环境因素是导致视疲劳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需要判断哪些环境因素会导致视疲劳。 ### 选项分析 **A. 照明光线引起视疲劳仅与光线强度有关** - **解析**:这个说法不完全正确。照明光线引起视疲劳不仅与光线强度有关,还与光线的方向、分布、色温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光线过强或过弱都会导致视疲劳,而光线的方向不当(如直射眼睛)也会引起不适。 - **结论**:错误。 **B. 照明光线过弱,分辨字体和工作目标有困难,容易引起视疲劳,为了避免视疲劳,光线越强越好** - **解析**:前半句是正确的,照明光线过弱确实会导致视疲劳。但后半句“光线越强越好”是错误的。光线过强同样会引起视疲劳,甚至可能导致眼睛损伤。合适的光线强度才是关键。 - **结论**:错误。 **C. 眩光不会导致视疲劳** - **解析**:这个说法是错误的。眩光是指强烈的光线直接进入眼睛或反射到眼睛,导致视觉不适。眩光会增加眼睛的调节负担,从而引起视疲劳。 - **结论**:错误。 **D. 噪声与视疲劳有关** - **解析**:这个说法是正确的。虽然噪声主要影响听觉系统,但它也会对视觉系统产生间接影响。噪声可以增加人的紧张感和压力,从而加重视疲劳。此外,噪声还会干扰人的注意力,使眼睛更容易感到疲劳。 - **结论**:正确。 ### 为什么选择D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 - A选项忽略了光线的其他因素。 - B选项错误地认为光线越强越好。 - C选项忽略了眩光的影响。 - D选项正确指出了噪声与视疲劳的关系。 因此,正确答案是D。 ### 示例 假设你在图书馆学习,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但突然有人在旁边大声说话或播放音乐,你会感到注意力分散,眼睛也更容易疲劳。这就是噪声对视疲劳的影响的一个例子。
A. A.8岁以上儿童复诊
B. B.成年初诊病人
C. C.8岁以下儿童初诊
D. D.屈光手术的术前检查
解析:好的,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道题。 ### 题目背景 快速散瞳验光是一种眼科检查方法,通过使用散瞳药物使瞳孔扩大,从而更准确地测量眼睛的屈光状态。这种检查通常用于特定年龄段和特定情况下的患者。 ### 选项分析 **A. 8岁以上儿童复诊** - **解释**:8岁以上的儿童在复诊时,眼睛的发育已经相对稳定,使用快速散瞳验光可以有效评估其屈光状态,而不会对眼睛造成过度负担。 - **适用性**:适合。 **B. 成年初诊病人** - **解释**:成人的眼睛发育已经完全成熟,初次就诊时使用快速散瞳验光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了解其屈光状态,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 **适用性**:适合。 **C. 8岁以下儿童初诊** - **解释**:8岁以下的儿童眼睛仍在发育中,使用快速散瞳验光可能无法充分放松睫状肌,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因此,对于8岁以下的儿童初诊,通常会使用长效散瞳剂(如阿托品)来进行更彻底的散瞳验光。 - **适用性**:不适合。 **D. 屈光手术的术前检查** - **解释**:屈光手术前需要非常精确的屈光状态数据,快速散瞳验光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结果,有助于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 **适用性**:适合。 ### 答案解析 根据上述分析,**C. 8岁以下儿童初诊** 不是快速散瞳验光的适应症。因为在这个年龄段,眼睛的调节能力较强,使用快速散瞳验光可能无法充分放松睫状肌,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因此,正确答案是 **C**。 ### 示例 假设有一个7岁的孩子第一次来看眼科医生,医生可能会选择使用长效散瞳剂(如阿托品)而不是快速散瞳剂。这是因为长效散瞳剂可以更彻底地放松睫状肌,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如果使用快速散瞳剂,可能会因为孩子的调节力强而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影响后续的治疗方案。
A. A.有诱发虹膜炎的可能
B. B.有可能出现全身发热等不适的症状
C. C.有可能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大发作
D. D.可伴有畏光、视物不清等并发症
解析:好的,我们来详细解析这道题。 ### 题目背景 睫状肌麻痹剂是一种用于验光时放松眼睛调节功能的药物,通过使睫状肌暂时失去调节能力,从而更准确地测量眼睛的屈光状态。然而,使用这种药物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和风险。 ### 选项分析 **A. 有诱发虹膜炎的可能** - **解析**:虹膜炎是一种眼部炎症,通常与免疫系统反应或感染有关。睫状肌麻痹剂的主要作用是放松睫状肌,并没有直接导致虹膜炎的机制。因此,这个选项是不正确的。 **B. 有可能出现全身发热等不适的症状** - **解析**:睫状肌麻痹剂有时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影响全身,引起一些全身性的反应,如发热、心率加快等。这些症状虽然不常见,但确实可能发生。 **C. 有可能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大发作** - **解析**:睫状肌麻痹剂会导致瞳孔扩大,这在某些人(尤其是有解剖结构异常的人)中可能会导致前房角关闭,从而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需要特别注意。 **D. 可伴有畏光、视物不清等并发症** - **解析**:睫状肌麻痹剂会使瞳孔扩大,导致光线进入眼睛的量增加,从而引起畏光。同时,由于睫状肌被麻痹,眼睛无法正常调节焦距,可能导致视物不清。这些都是常见的副作用。 ### 为什么选A 根据上述分析,选项A提到的“有诱发虹膜炎的可能”并不是睫状肌麻痹剂的已知副作用。其他选项B、C、D都是睫状肌麻痹剂可能引起的副作用或并发症,因此A是不正确的,符合题目的要求。 ### 示例 假设你在眼科诊所接受验光检查,医生给你使用了睫状肌麻痹剂。你可能会感到: - 眼睛对光线敏感(畏光) - 视力模糊(视物不清) - 如果你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高危人群,可能会出现眼压突然升高的情况 但你不太可能因为使用这种药物而患上虹膜炎。 希望这个解析对你有所帮助!
A. A.0.15
B. B.0.06
C. C.0.08
D. D.0.1
解析:好的,我们来详细解析这道题目。 ### 题目背景 题目描述了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对病人进行远视力检查的情况。标准对数视力表是一种常用的视力检查工具,视力值是以对数形式表示的。视力表上的每个视标都有一个对应的视力值,通常从上到下逐渐变小。 ### 题目信息 - 病人在5米处看不到最大的视标。 - 病人在4米处只能看到0.1视标的视标。 ### 选项分析 我们需要根据这些信息来确定病人的视力值。 #### A. 0.15 这个选项表示病人的视力是0.15。但是,根据题目描述,病人在4米处只能看到0.1视标的视标,这意味着他的视力应该低于或等于0.1。因此,0.15不符合题意。 #### B. 0.06 这个选项表示病人的视力是0.06。虽然这个值小于0.1,但我们需要进一步验证是否符合题目的具体条件。 #### C. 0.08 这个选项表示病人的视力是0.08。这个值也小于0.1,同样需要验证是否符合题目的具体条件。 #### D. 0.1 这个选项表示病人的视力是0.1。根据题目描述,病人在4米处只能看到0.1视标的视标,这意味着他的视力正好是0.1。但是,题目中提到的是“仅能看0.1视标”,这可能意味着他的视力略低于0.1。 ### 选择答案 根据题目描述,病人在4米处只能看到0.1视标的视标,这意味着他的视力略低于0.1。在提供的选项中,0.08是最接近且小于0.1的值,因此选择C. 0.08。 ### 解析总结 - **A. 0.15**:不符合题意,因为病人的视力应该低于0.1。 - **B. 0.06**:虽然小于0.1,但不是最接近的值。 - **C. 0.08**:最接近且小于0.1的值,符合题意。 - **D. 0.1**:虽然符合部分条件,但题目中提到“仅能看0.1视标”,意味着视力略低于0.1。 因此,正确答案是 **C. 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