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形成最小弥散圆
B、B.最小弥散圆在视网膜前
C、C.最小弥散圆在视网膜上
D、D.最小弥散圆在视网膜后
答案:C
解析:好的,我们来详细解析这道题目。 ### 题目背景 在验光过程中,综合验光仪是一种常用的设备,用于精确测量眼睛的屈光状态。柱镜(Cylinder)和球镜(Sphere)是两个重要的参数,分别用于矫正散光和近视或远视。 ### 题目解析 题目中提到,当柱镜减少0.50D时,球镜增加-0.25D。这种调整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最小弥散圆(Smallest Circle of Confusion, SCOC)落在视网膜上。 #### 选项分析 1. **A. 形成最小弥散圆** - 这个选项描述了调整的目的之一,但没有具体说明最小弥散圆的位置。因此,它不够准确。 2. **B. 最小弥散圆在视网膜前** - 如果最小弥散圆在视网膜前,意味着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会导致视物模糊。这不是我们希望的结果。 3. **C. 最小弥散圆在视网膜上** - 这是正确答案。当最小弥散圆落在视网膜上时,光线聚焦最清晰,视物最清楚。这是验光的目标。 4. **D. 最小弥散圆在视网膜后** - 如果最小弥散圆在视网膜后,意味着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后,同样会导致视物模糊。这不是我们希望的结果。 ### 为什么选择C 选择C的原因是,验光的最终目标是使光线在视网膜上形成最清晰的焦点,从而获得最佳的视觉效果。通过调整柱镜和球镜的值,可以确保最小弥散圆落在视网膜上,达到这一目标。 ### 示例 假设一个患者有散光和近视,验光师在综合验光仪上发现,当柱镜减少0.50D时,需要相应地增加-0.25D的球镜,以确保光线在视网膜上聚焦。如果不进行这样的调整,可能会导致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或后,从而使患者视物模糊。
A、A.形成最小弥散圆
B、B.最小弥散圆在视网膜前
C、C.最小弥散圆在视网膜上
D、D.最小弥散圆在视网膜后
答案:C
解析:好的,我们来详细解析这道题目。 ### 题目背景 在验光过程中,综合验光仪是一种常用的设备,用于精确测量眼睛的屈光状态。柱镜(Cylinder)和球镜(Sphere)是两个重要的参数,分别用于矫正散光和近视或远视。 ### 题目解析 题目中提到,当柱镜减少0.50D时,球镜增加-0.25D。这种调整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最小弥散圆(Smallest Circle of Confusion, SCOC)落在视网膜上。 #### 选项分析 1. **A. 形成最小弥散圆** - 这个选项描述了调整的目的之一,但没有具体说明最小弥散圆的位置。因此,它不够准确。 2. **B. 最小弥散圆在视网膜前** - 如果最小弥散圆在视网膜前,意味着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会导致视物模糊。这不是我们希望的结果。 3. **C. 最小弥散圆在视网膜上** - 这是正确答案。当最小弥散圆落在视网膜上时,光线聚焦最清晰,视物最清楚。这是验光的目标。 4. **D. 最小弥散圆在视网膜后** - 如果最小弥散圆在视网膜后,意味着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后,同样会导致视物模糊。这不是我们希望的结果。 ### 为什么选择C 选择C的原因是,验光的最终目标是使光线在视网膜上形成最清晰的焦点,从而获得最佳的视觉效果。通过调整柱镜和球镜的值,可以确保最小弥散圆落在视网膜上,达到这一目标。 ### 示例 假设一个患者有散光和近视,验光师在综合验光仪上发现,当柱镜减少0.50D时,需要相应地增加-0.25D的球镜,以确保光线在视网膜上聚焦。如果不进行这样的调整,可能会导致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或后,从而使患者视物模糊。
A. A.1.0
B. B.0.4
C. C.0.6
D. D.0.2
解析:好的,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这道题目。 ### 题目背景 散光盘检测是一种用于检查眼睛是否存在散光的方法。在进行散光盘检测之前,通常需要先进行客观验光(如电脑验光或检影验光),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雾视,以确保眼睛处于放松状态,从而更准确地检测散光。 ### 选项解析 - **A. 1.0**:这个选项表示视力达到1.0。在进行散光盘检测时,如果视力达到1.0,眼睛的调节力较强,可能会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因此,这个选项不合适。 - **B. 0.4**:这个选项表示视力为0.4。虽然这个视力较低,但过低的视力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配合度,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因此,这个选项也不合适。 - **C. 0.6**:这个选项表示视力为0.6。这个视力水平适中,既不会让眼睛过度调节,也不会影响患者的配合度,是进行散光盘检测的理想视力水平。 - **D. 0.2**:这个选项表示视力为0.2。这个视力过低,患者可能难以看清散光盘上的线条,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这个选项不合适。 ### 为什么选择C 选择C(0.6)的原因是: - **适中的视力水平**:0.6的视力既不会让眼睛过度调节,也不会影响患者的配合度。 - **检测准确性**:在这个视力水平下,患者能够清晰地看到散光盘上的线条,从而更准确地进行散光检测。 ### 示例 假设你在进行散光盘检测时,先进行了客观验光,发现患者的视力为1.0。为了确保眼睛放松,你进行了雾视处理,使患者的视力下降到0.6。此时,患者能够清晰地看到散光盘上的线条,并且眼睛处于放松状态,这样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出散光情况。
A. A.部分矫正
B. B.全部矫正
C. C.不予矫正
D. D.过矫
解析:好的,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这道题目。 ### 题目背景 题目提到的是3~6岁学龄前儿童的散光问题。散光是一种常见的屈光不正,会导致视力模糊或眼睛疲劳。在这个年龄段,儿童的视觉系统还在发育中,因此及时和正确的矫正非常重要。 ### 选项解析 - **A. 部分矫正**: - 部分矫正是指只矫正部分散光度数,而不是全部。这种方法可能会导致儿童的视力仍然不够清晰,从而影响视觉系统的正常发育,增加弱视的风险。 - **B. 全部矫正**: - 全部矫正是指完全矫正所有的散光度数,使儿童的视力达到最佳状态。这是最理想的方法,因为可以确保儿童的视觉系统得到充分的刺激,预防屈光不正性弱视的发生。 - **C. 不予矫正**: - 不予矫正是指不进行任何矫正措施。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因为未矫正的散光会严重影响儿童的视力,增加弱视的风险。 - **D. 过矫**: - 过矫是指矫正过度,超过了实际需要的度数。这种方法不仅不会改善视力,反而可能导致视力问题更加严重,甚至引起其他眼部不适。 ### 为什么选择B 选择B(全部矫正)的原因是: 1. **确保最佳视力**:全部矫正可以使儿童的视力达到最佳状态,避免因视力模糊而导致的视觉发育不良。 2. **预防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是由于长期视力模糊导致的,通过全部矫正可以有效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 3. **促进视觉发育**:在3~6岁这个关键时期,视觉系统的发育非常迅速,确保视力清晰对儿童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 示例 假设一个5岁的孩子有1.50D的散光: - 如果选择部分矫正,比如只矫正0.75D,孩子的视力仍然会有些模糊,可能会影响他的学习和日常生活。 - 如果选择全部矫正,矫正1.50D,孩子的视力会变得非常清晰,有助于他更好地参与各种活动,促进视觉系统的正常发育。 - 如果选择不予矫正,孩子的视力会一直模糊,可能会导致弱视。 - 如果选择过矫,比如矫正2.00D,孩子的视力可能会变得更加模糊,甚至引起眼睛疲劳或其他问题。 因此,选择B(全部矫正)是最合理和科学的做法。希望这个解释对你有所帮助!
A. A.部分矫正,保留生理性张力量
B. B.足矫
C. C.不予矫正
D. D.过矫
解析:好的,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这道题目。 ### 题目背景 题目讨论的是中、高度远视儿童在配镜时应该采取的措施,以预防弱视的发生。远视(也称为“远视眼”)是指眼睛在放松状态下,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导致看远处物体模糊。对于中、高度远视的儿童,如果不及时矫正,可能会导致弱视(也称为“懒惰眼”),即一只或两只眼睛的视力发育不良。 ### 选项分析 **A. 部分矫正,保留生理性张力量** - **解释**:部分矫正是指只矫正部分远视度数,而不是全部。保留生理性张力量意味着让眼睛保持一定的调节能力。 - **问题**:对于中、高度远视的儿童,部分矫正可能不足以提供清晰的视觉,从而无法有效预防弱视。眼睛需要足够的矫正才能看到清晰的图像,促进正常的视觉发育。 **B. 足矫** - **解释**:足矫是指完全矫正远视度数,使眼睛能够看到清晰的图像。 - **优点**:足矫可以确保儿童的眼睛获得最佳的视觉效果,有助于预防弱视。清晰的视觉是视觉发育的关键,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说,早期的视觉刺激对大脑的视觉皮层发育非常重要。 - **正确性**:这是正确的选择,因为足矫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远视对视觉发育的负面影响。 **C. 不予矫正** - **解释**:不予矫正是指不给儿童配戴眼镜,任由其自然发展。 - **问题**:对于中、高度远视的儿童,不予矫正会导致持续的模糊视觉,严重影响视觉发育,增加弱视的风险。 **D. 过矫** - **解释**:过矫是指矫正度数超过实际需要的度数,使眼睛过度调节。 - **问题**:过矫可能导致眼睛过度疲劳,甚至引起近视或其他视觉问题。对于儿童来说,过矫可能会导致不适和视觉困扰,不利于正常视觉发育。 ### 为什么选 B 选择 B(足矫)是因为: 1. **提供清晰视觉**:足矫可以确保儿童的眼睛看到清晰的图像,这对于视觉发育至关重要。 2. **预防弱视**:清晰的视觉有助于大脑正常处理视觉信息,减少弱视的风险。 3. **促进正常发育**:足矫有助于儿童的视觉系统正常发育,避免因远视导致的视觉问题。 ### 示例 假设一个5岁的孩子有+4.00D的远视。如果选择部分矫正(例如+2.00D),孩子仍然会看到模糊的图像,这会影响他的视觉发育。而如果选择足矫(+4.00D),孩子可以看到清晰的图像,有助于他的眼睛和大脑正常发育,预防弱视的发生。
A. A.C字
B. B.V字
C. C.E字
D. D.不同形状的视标
解析:好的,我们来详细解析这道题目。 ### 题目 **462. (单选题,0.2分) ()是我国目前视力表最常用的视标** - A. C字 - B. V字 - C. E字 - D. 不同形状的视标 ### 答案 **C. E字** ### 解析 #### 选项分析 1. **A. C字** - **解释**:C字视标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使用,但并不是我国最常用的视标。C字视标的设计和E字视标类似,但形状不同,因此在识别上可能会有一些差异。 - **示例**:想象一个开口向上的C字,类似于字母C的形状。 2. **B. V字** - **解释**:V字视标在某些特定的视力测试中使用,但也不是我国最常用的视标。V字视标的识别难度相对较高,且不如E字视标标准化。 - **示例**:想象一个开口向上的V字,类似于字母V的形状。 3. **C. E字** - **解释**:E字视标是我国目前视力表最常用的视标。E字视标的设计简单、标准化,易于识别,且能够准确反映被测者的视力情况。E字视标有三个方向(上、下、左、右),可以有效测试被测者的视觉分辨能力。 - **示例**:想象一个大写的E字,开口方向可以向上、向下、向左或向右。 4. **D. 不同形状的视标** - **解释**:虽然不同的视标在某些特定的视力测试中使用,但并不是我国最常用的视标。不同形状的视标可能会增加测试的复杂性,且不如E字视标标准化。 - **示例**:想象一个视力表上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 ### 为什么选C **C. E字** 是我国目前视力表最常用的视标,因为: - **标准化**:E字视标的设计简单、标准化,易于生产和使用。 - **易于识别**:E字视标的三个方向(上、下、左、右)可以有效测试被测者的视觉分辨能力。 - **广泛接受**:E字视标在我国的医疗和教育系统中被广泛接受和使用,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A. A.远、近用区
B. B.中间区
C. C.渐变区
D. D.像差区
解析:好的,让我们来详细解析这道题目。 ### 题目背景 渐变焦镜片(Progressive Addition Lenses, PALs)是一种特殊的眼镜镜片,它可以在同一片镜片上提供多个焦点距离,从而满足不同视力需求。这种镜片通常分为几个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有不同的功能。 ### 选项解析 **A. 远、近用区** - **远用区**:位于镜片的上部,主要用于看远处的物体,如看电视、开车等。 - **近用区**:位于镜片的下部,主要用于看近处的物体,如读书、写字等。 **B. 中间区** - **中间区**:实际上并不存在一个独立的“中间区”。在渐变焦镜片中,从远用区到近用区的过渡是平滑的,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因此,这个选项是不正确的。 **C. 渐变区** - **渐变区**:这是从远用区逐渐过渡到近用区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镜片的屈光度逐渐变化,以实现平滑的视觉过渡。 **D. 像差区** - **像差区**:这是指镜片边缘部分由于设计原因导致的视觉扭曲或模糊区域。这些区域通常位于镜片的两侧,不是主要的视物区域。 ### 为什么选择 B 作为答案 根据上述解析,我们可以看到: - **A. 远、近用区** 是渐变焦镜片的重要组成部分。 - **C. 渐变区** 是连接远用区和近用区的关键区域。 - **D. 像差区** 虽然不是主要视物区域,但也是镜片设计的一部分。 而 **B. 中间区** 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光学分区,而是渐变区的一部分。因此,正确答案是 **B**。 ### 示例 想象一下,渐变焦镜片就像一座平缓的山坡: - **山顶**(远用区):你可以看到远处的风景。 - **山脚**(近用区):你可以看到近处的细节。 - **山坡**(渐变区):从山顶平缓地过渡到山脚,没有明显的台阶或断层。 - **山坡两侧**(像差区):可能会有一些不平坦的地方,但不是主要的行走路径。
A. A.调节不同
B. B.相差不同
C. C.影像大小不同
D. D.亮度不同
解析:好的,我们来详细解析这道题目。 ### 题目背景 题目考察的是屈光参差(即双眼屈光度数不一致)在看远时容易产生视疲劳的原因。 ### 选项解析 **A. 调节不同** - **解释**:调节是指眼睛为了看清不同距离的物体,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形状来调整焦距的过程。如果双眼屈光度数不同,确实会导致调节需求不同,但这并不是导致视疲劳的主要原因。 - **排除理由**:虽然调节不同会影响视觉舒适度,但不是主要因素。 **B. 相差不同** - **解释**:相差是指由于光学系统(如眼镜、角膜等)的不完美导致的像差。如果双眼屈光度数不同,可能会导致相差不同,但这也不是导致视疲劳的主要原因。 - **排除理由**:相差不同会影响图像质量,但不是主要因素。 **C. 影像大小不同** - **解释**:当双眼屈光度数不同时,进入两眼的光线经过不同的折射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大小不同的影像。这种影像大小的不同会导致大脑在融合两眼图像时出现困难,从而产生视疲劳。 - **选择理由**:这是导致视疲劳的主要原因。大脑需要不断调整以融合大小不同的影像,这会增加视觉系统的负担,导致疲劳。 **D. 亮度不同** - **解释**:亮度不同是指两眼接收到的光线强度不同。虽然亮度不同也会影响视觉舒适度,但不是导致视疲劳的主要原因。 - **排除理由**:亮度不同会影响视觉感受,但不是主要因素。 ### 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是 **C. 影像大小不同**。 **详细解释**: - 当双眼屈光度数不同时,进入两眼的光线经过不同的折射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大小不同的影像。例如,假设一只眼是正视眼(没有屈光不正),另一只眼是近视眼,那么正视眼看到的物体会比近视眼看到的物体大。 - 大脑在处理这些大小不同的影像时,需要不断调整和融合,这会增加视觉系统的负担,导致视疲劳。 - 其他选项(调节不同、相差不同、亮度不同)虽然也会对视觉舒适度产生影响,但不是导致视疲劳的主要原因。
A. A.剪动
B. B.顺动
C. C.中和
D. D.逆动
解析:好的,我们来详细解析这道题目。 ### 题目背景 题目描述的是一个模型眼检影的情景。模型眼是一种模拟人眼屈光状态的装置,用于训练和测试验光技术。在这个例子中,模型眼设置的度数是-3.00DS(球镜度数),表示这是一个近视眼的状态。 ### 检影距离 题目提到在50cm处进行直接检影。检影是一种通过观察光线在视网膜上的反射来判断眼睛屈光状态的方法。50cm的距离对应的是2.00D(1/0.5m = 2.00D)的检查距离。 ### 选项解析 - **A. 剪动**:剪动是指在检影过程中,光线在视网膜上形成两个方向相反的运动。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散光眼(即存在柱镜度数)的情况下。题目中没有提到散光,所以剪动不符合题意。 - **B. 顺动**:顺动是指光线在视网膜上的反射与检影镜移动的方向相同。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远视眼或正视眼(无屈光不正)的情况下。题目中的模型眼是近视眼,所以顺动也不符合题意。 - **C. 中和**:中和是指光线在视网膜上的反射没有明显的运动,表示此时的屈光状态已经校正到正视眼的状态。题目中的模型眼是-3.00DS的近视眼,在50cm处检影时,还没有达到中和状态。 - **D. 逆动**:逆动是指光线在视网膜上的反射与检影镜移动的方向相反。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近视眼的情况下。题目中的模型眼是-3.00DS的近视眼,在50cm处检影时,光线会逆向移动。 ### 为什么选D 题目中的模型眼设置为-3.00DS的近视眼,这意味着模型眼的焦点在视网膜前方。在50cm处检影时,检影镜发出的光线会在视网膜前方形成一个焦点,因此光线在视网膜上的反射会与检影镜移动的方向相反,即逆动。 ### 示例 假设你有一个手电筒和一面镜子。如果你将手电筒的光照射到镜子上,并缓慢移动手电筒,你会发现镜子反射的光会反方向移动。这类似于近视眼在检影时的情况,光线在视网膜上的反射与检影镜移动的方向相反。
A. A.+3.00/+3.00X90
B. B.+3.00/+1.00X90
C. C.+3.00/+3.00X180
D. D.+5.00/+3.00X90
解析:好的,我们来详细解析这道题目。 ### 题目背景 题目描述的是在40厘米(即0.4米)处进行检影验光,达到中和点时所加的镜片总度数为+5.00DS球镜和+3.00DC柱镜,柱镜轴向为90度。我们需要根据这些信息推断出被检眼的屈光不正度数。 ### 检影验光原理 检影验光是一种通过观察光线在眼睛中的反射情况来确定眼睛屈光状态的方法。当光线通过不同度数的镜片后,如果能够使光线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焦点,就达到了中和点。 ### 计算方法 1. **球镜部分**:在40厘米处,达到中和点时所加的球镜度数为+5.00DS。这意味着被检眼在40厘米处需要+5.00DS的矫正才能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2. **柱镜部分**:所加的柱镜度数为+3.00DC,轴向为90度。这意味着被检眼在90度方向上有+3.00DC的散光。 ### 转换到无穷远 在40厘米处的检影结果需要转换到无穷远处的屈光状态。我们知道,40厘米处的物距为-2.50D(因为1/0.4 = 2.50D),所以需要从检影结果中减去这个值。 ### 计算过程 1. **球镜部分**: \[ +5.00DS - 2.50DS = +2.50DS \] 但是题目中给出的选项没有+2.50DS的球镜,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 2. **柱镜部分**: 柱镜度数不变,仍然是+3.00DC,轴向为90度。 ### 分析选项 - **A. +3.00/+3.00X90**:球镜为+3.00DS,柱镜为+3.00DC,轴向为90度。 - **B. +3.00/+1.00X90**:球镜为+3.00DS,柱镜为+1.00DC,轴向为90度。 - **C. +3.00/+3.00X180**:球镜为+3.00DS,柱镜为+3.00DC,轴向为180度。 - **D. +5.00/+3.00X90**:球镜为+5.00DS,柱镜为+3.00DC,轴向为90度。 ### 选择答案 根据计算,球镜部分应该是+2.50DS,但题目中没有这个选项。因此,我们需要考虑最接近的合理答案。选项A中的球镜+3.00DS是最接近+2.50DS的,而且柱镜和轴向都符合题目条件。 ### 最终答案 正确答案是 **A. +3.00/+3.00X90**。
A. A.双眼正矫平衡
B. B.OD近视过矫、远视欠矫
C. C.双眼近视过矫平衡
D. D.OS近视过矫、远视欠矫
解析:好的,我们来详细解析这道题目。 ### 题目背景 偏振红绿视标检测是一种常用的双眼视觉功能检查方法,通过比较不同颜色(红色和绿色)视标的清晰度,可以判断被检者的屈光状态是否平衡。 ### 选项解析 1. **A. 双眼正矫平衡** - 这个选项意味着两只眼睛的屈光状态已经调整到最佳状态,没有过度矫正或矫正不足的情况。如果被检者报告红绿视标同样清晰,那么这个选项是正确的。 2. **B. OD近视过矫、远视欠矫** - OD 是右眼(Right Eye)的缩写。这个选项意味着右眼的近视矫正过度了,而远视矫正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右眼对红色视标的清晰度会降低,而对绿色视标的清晰度会提高。 3. **C. 双眼近视过矫平衡** - 这个选项意味着两只眼睛都存在近视矫正过度的情况。如果两只眼睛都近视过矫,那么被检者可能会报告两个视标都不清晰,或者红色视标更不清晰。 4. **D. OS近视过矫、远视欠矫** - OS 是左眼(Left Eye)的缩写。这个选项意味着左眼的近视矫正过度了,而远视矫正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左眼对红色视标的清晰度会降低,而对绿色视标的清晰度会提高。 ### 为什么选择 B 根据题目描述,被检者报告“绿9和红8视标清晰”。这意味着: - 绿色视标(绿9)比红色视标(红8)更清晰。 -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一只眼睛(通常是右眼)的近视矫正过度,而远视矫正不足的情况下。 具体来说: - **右眼(OD)**:近视过矫会导致右眼对红色视标的清晰度降低,而对绿色视标的清晰度提高。 - **左眼(OS)**:如果左眼的矫正状态正常或接近正常,那么左眼对红色和绿色视标的清晰度应该相对平衡。 因此,被检者报告“绿9和红8视标清晰”最符合选项 B 的描述,即右眼(OD)近视过矫、远视欠矫。
A. A.右侧球镜增加-0.25D
B. B.将右侧球镜减少-0.25D
C. C.将左侧球镜减少-0.25D
D. D.将左侧球镜增加+0.25D
解析:好的,我们来详细解析这道题目。 ### 题目背景 偏振平衡视标是一种用于检查双眼视觉平衡的工具。通过这种视标,可以判断两眼的屈光状态是否一致,从而调整眼镜度数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 题目解析 题目中提到,被检者报告下排视标比上排视标更清楚。这意味着在当前的屈光状态下,下排视标的清晰度更高,而上排视标的清晰度较低。 ### 选项分析 - **A. 右侧球镜增加-0.25D**:这表示增加右侧眼睛的负球镜度数(即减少正球镜度数),使右侧眼睛的度数变得更负。这样做会使右侧眼睛的图像变得更模糊,但题目中并没有说明是哪只眼睛的视标更清楚,所以这个选项不适用。 - **B. 将右侧球镜减少-0.25D**:这表示减少右侧眼睛的负球镜度数(即增加正球镜度数),使右侧眼睛的度数变得更正。这样做会使右侧眼睛的图像变得更清晰,但同样没有明确指出是哪只眼睛的视标更清楚,所以这个选项也不适用。 - **C. 将左侧球镜减少-0.25D**:这表示减少左侧眼睛的负球镜度数(即增加正球镜度数),使左侧眼睛的度数变得更正。这样做会使左侧眼睛的图像变得更清晰,但题目中提到的是下排视标更清楚,而不是左侧或右侧眼睛的视标更清楚,所以这个选项也不适用。 - **D. 将左侧球镜增加+0.25D**:这表示增加左侧眼睛的正球镜度数,使左侧眼睛的度数变得更正。这样做会使左侧眼睛的图像变得更模糊,从而与右侧眼睛的图像清晰度更加平衡。因为题目中提到下排视标更清楚,而下排视标通常对应的是左侧眼睛,所以增加左侧眼睛的正球镜度数可以使两眼的视觉平衡更好。 ### 为什么选择D 根据题目描述,下排视标更清楚,这意味着左侧眼睛的度数可能需要调整,使其与右侧眼睛的度数更加平衡。因此,选择D选项,即“将左侧球镜增加+0.25D”,可以使左侧眼睛的图像变得更模糊,从而与右侧眼睛的图像清晰度更加接近,达到视觉平衡的目的。 ### 示例 假设你正在戴一副眼镜,左眼和右眼的度数分别是-1.00D和-1.25D。如果你发现下排视标(对应左眼)更清楚,说明左眼的度数可能偏低,需要增加正球镜度数。因此,将左眼的度数从-1.00D调整为-0.75D(即增加+0.25D),可以使两眼的视觉更加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