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财会金融
>
生物细胞学知识题库
搜索
生物细胞学知识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2.葡萄与爬山虎均是葡萄科常见植物,将二倍体爬山虎的花粉涂在未受粉的二倍体葡萄柱头上,可获得无子葡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爬山虎和葡萄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B、 爬山虎花粉引起葡萄果实发生了基因突变

C、 无子葡萄经无性繁殖产生的植株仍结无子果实

D、 无子葡萄的果肉细胞含一个染色体组

答案:A

解析:解析:【分析】隔离:1、定义:隔离是指在自然条件下生物不能自由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2、隔离主要分为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两类:(1)地理隔离是指生物的种群之间由于地理环境的阻隔,不能相互交配繁殖产生后代的现象。(2)生殖隔离是指在自然条件下,由于生物之间不能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生物之间无法交配,不能完成受精或杂种不活、杂种不育等都属于生殖隔离。【详解】A、生殖隔离是指在自然条件下,由于生物之间不能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生物之间无法交配,不能完成受精或杂种不活、杂种不育等都属于生殖隔离。将二倍体爬山虎的花粉涂在未受粉的二倍体葡萄柱头上,获得的葡萄中没有种子,则爬山虎花粉中的精子与葡萄的卵细胞没有完成受精,所以爬山虎和葡萄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B、涂在未受粉的二倍体葡萄柱头上的爬山虎花粉不能引起葡萄果实发生基因突变,而是促使葡萄产生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无子葡萄,B错误;C、这种无子葡萄是经生长素作用产生的,其细胞中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所以该无子葡萄经无性繁殖产生的植株在自然条件下结有子果实,C错误;D、无子葡萄的果肉细胞是由母本子房壁细胞经有丝分裂和分化形成,而母本葡萄是二倍体,所以无子葡萄的果肉细胞含二个染色体组,D错误。故选A。

生物细胞学知识题库
14.用含有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的培养基诱导草莓茎尖形成不定芽,研究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4-c022-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8.研究人员对小鼠进行致病性大肠杆菌接种,构建腹泻模型。用某种草药进行治疗,发现草药除了具有抑菌作用外,对于空肠、回肠黏膜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3(AQP3)的相对表达量也有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1c78-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水淹时,玉米根细胞由于较长时间进行无氧呼吸导致能量供应不足,使液泡膜上的H+转运减缓,引起细胞质基质内H+积累,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也使细胞质基质pH降低。pH降低至一定程度会引起细胞酸中毒。细胞可通过将无氧呼吸过程中的丙酮酸产乳酸途径转换为丙酮酸产酒精途径,延缓细胞酸中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4-d62c-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野生型拟南芥的叶片是光滑形边缘,研究影响其叶片形状的基因时,发现了6个不同的隐性突变,每个隐性突变只涉及1个基因。这些突变都能使拟南芥的叶片表现为锯齿状边缘。利用上述突变培育成6个不同纯合突变体①~⑥,每个突变体只有1种隐性突变。不考虑其他突变,根据表中的杂交实验结果,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4-76f1-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末端缺失的染色体因失去端粒而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点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如下图所示。若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出现“染色体桥”并在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到细胞两极。不考虑其他变异,关于该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57b9-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5.栽培马铃薯为同源四倍体,育性偏低。GBSS基因(显隐性基因分别表示为G和g)在直链淀粉合成中起重要作用,只有存在G基因才能产生直链淀粉。不考虑突变和染色体互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16d0-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8.DNA在细胞生命过程中会发生多种类型的损伤。如损伤较小,RNA聚合酶经过损伤位点时,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会不依赖于模板掺入mRNA(如图1);如损伤较大,修复因子Mfd识别、结合滞留的RNA聚合酶,“招募”多种修复因子、DNA聚合酶等进行修复(如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4-c88c-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1.辽河流域是辽宁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为恢复辽河某段“水体——河岸带”的生物群落,研究人员选择辽河流域常见的植物进行栽种。植物种类、分布及叶片或茎的横切面见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注:右侧为对应植物叶片或茎的横切面示意图,空白处示气腔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8a4e-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6.种皮会限制O2进入种子。豌豆干种子吸水萌发实验中子叶耗氧量、乙醇脱氢酶活性与被氧化的NADH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无氧呼吸中,乙醇脱氢酶催化生成乙醇,与此同时NADH被氧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4270-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1.下图为眼虫在适宜条件下增殖的示意图(仅显示部分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4-b9ec-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财会金融
>
生物细胞学知识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生物细胞学知识题库

2.葡萄与爬山虎均是葡萄科常见植物,将二倍体爬山虎的花粉涂在未受粉的二倍体葡萄柱头上,可获得无子葡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爬山虎和葡萄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B、 爬山虎花粉引起葡萄果实发生了基因突变

C、 无子葡萄经无性繁殖产生的植株仍结无子果实

D、 无子葡萄的果肉细胞含一个染色体组

答案:A

解析:解析:【分析】隔离:1、定义:隔离是指在自然条件下生物不能自由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2、隔离主要分为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两类:(1)地理隔离是指生物的种群之间由于地理环境的阻隔,不能相互交配繁殖产生后代的现象。(2)生殖隔离是指在自然条件下,由于生物之间不能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生物之间无法交配,不能完成受精或杂种不活、杂种不育等都属于生殖隔离。【详解】A、生殖隔离是指在自然条件下,由于生物之间不能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生物之间无法交配,不能完成受精或杂种不活、杂种不育等都属于生殖隔离。将二倍体爬山虎的花粉涂在未受粉的二倍体葡萄柱头上,获得的葡萄中没有种子,则爬山虎花粉中的精子与葡萄的卵细胞没有完成受精,所以爬山虎和葡萄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B、涂在未受粉的二倍体葡萄柱头上的爬山虎花粉不能引起葡萄果实发生基因突变,而是促使葡萄产生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无子葡萄,B错误;C、这种无子葡萄是经生长素作用产生的,其细胞中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所以该无子葡萄经无性繁殖产生的植株在自然条件下结有子果实,C错误;D、无子葡萄的果肉细胞是由母本子房壁细胞经有丝分裂和分化形成,而母本葡萄是二倍体,所以无子葡萄的果肉细胞含二个染色体组,D错误。故选A。

分享
生物细胞学知识题库
相关题目
14.用含有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的培养基诱导草莓茎尖形成不定芽,研究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培养基中NAA/6-BA比例过高,不利于不定芽的诱导

B. 推断6-BA应为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

C. 该研究的结果可指导草莓脱毒苗的生产

D. 相同条件下,NAA诱导草莓茎尖形成不定芽的效果优于2,4-D

解析:解析:【分析】分析题表:自变量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配比,因变量为不定芽诱导率;培养基中NAA/6-BA比例逐渐增大时,不定芽诱导率先上升后降低,培养基中2,4-D/6-BA比例逐渐增大时,不定芽诱导率先上升后降低,相同的NAA/6-BA和2,4-D/6-BA的配比下,培养基中使用2,4-D/6-BA更有利于诱导形成不定芽。【详解】A、由题表可知,培养基中NAA/6-BA比例逐渐增大时,不定芽诱导率先上升后降低,且当NAA/6-BA比例为0.5/1时,不定芽诱导率最低;故培养基中NAA/6-BA比例过高,不利于不定芽的诱导,A正确;B、不定芽的形成需要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题表中NAA和2,4-D属于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故推断6-BA应为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B正确;C、草莓脱毒苗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诱导形成不定芽,故该研究的结果可指导草莓脱毒苗的生产,C正确;D、由题表相关数据可知:相同条件下,2,4-D诱导草莓茎尖形成不定芽的效果优于NAA,D错误。故选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4-c022-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8.研究人员对小鼠进行致病性大肠杆菌接种,构建腹泻模型。用某种草药进行治疗,发现草药除了具有抑菌作用外,对于空肠、回肠黏膜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3(AQP3)的相对表达量也有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的吸收以自由扩散为主、水通道蛋白的协助扩散为辅

B. 模型组空肠黏膜细胞对肠腔内水的吸收减少,引起腹泻

C. 治疗后空肠、回肠AQP3相对表达量提高,缓解腹泻,减少致病菌排放

D. 治疗后回肠AQP3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可使回肠对水的转运增加

解析:解析:【分析】1、自由扩散是物质从高浓度扩散至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协助也不耗能;协助扩散是物质从高浓度扩散至低浓度,需要转运蛋白协助,但不耗能,转运速率受转运蛋白数量制约。2、水通道蛋白是一种位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内在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组成“孔道”,可控制水在细胞的进出,就像是“细胞的水泵”一样。【详解】A、水分子跨膜运输的主要方式是经过水通道蛋白的协助扩散,A错误;B、模型组空肠AQP3相对表达量降低,空肠黏膜细胞对肠腔内水的吸收减少,引起腹泻,B正确;C、治疗后空肠、回肠AQP3相对表达量提高,对水的转运增加,缓解腹泻,减少致病菌排放,C正确;D、治疗组回肠AQP3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可使回肠对水的转运增加,D正确。故选BC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1c78-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水淹时,玉米根细胞由于较长时间进行无氧呼吸导致能量供应不足,使液泡膜上的H+转运减缓,引起细胞质基质内H+积累,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也使细胞质基质pH降低。pH降低至一定程度会引起细胞酸中毒。细胞可通过将无氧呼吸过程中的丙酮酸产乳酸途径转换为丙酮酸产酒精途径,延缓细胞酸中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常玉米根细胞液泡内pH高于细胞质基质

B. 检测到水淹的玉米根有CO2的产生不能判断是否有酒精生成

C. 转换为丙酮酸产酒精途径时释放的ATP增多以缓解能量供应不足

D. 转换为丙酮酸产酒精途径时消耗的[H]增多以缓解酸中毒

解析:解析:【分析】无氧呼吸全过程:(1)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2)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或乳酸。【详解】A、玉米根细胞由于较长时间进行无氧呼吸导致能量供应不足,使液泡膜上的H+转运减缓,引起细胞质基质内H+积累,说明细胞质基质内H+转运至液泡需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液泡中H+浓度高,正常玉米根细胞液泡内pH低于细胞质基质,A错误;B 、玉米根部短时间水淹,根部氧气含量少,部分根细胞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检测到水淹的玉米根有CO2的产生不能判断是否有酒精生成,B正确;C、转换为丙酮酸产酒精途径时,无ATP的产生,C错误;D、丙酮酸产酒精途径时消耗的[H]与丙酮酸产乳酸途径时消耗的[H]含量相同,D错误。故选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4-d62c-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野生型拟南芥的叶片是光滑形边缘,研究影响其叶片形状的基因时,发现了6个不同的隐性突变,每个隐性突变只涉及1个基因。这些突变都能使拟南芥的叶片表现为锯齿状边缘。利用上述突变培育成6个不同纯合突变体①~⑥,每个突变体只有1种隐性突变。不考虑其他突变,根据表中的杂交实验结果,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 ②和③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光滑形

B. ③和④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锯齿状

C. ②和⑤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光滑形

D. ④和⑥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光滑形

解析:解析:【分析】6个不同的突变体均为隐性纯合,可能是同一基因突变形成的,也可能是不同基因突变形成的。【详解】AB、①×③、①×④的子代叶片边缘全为锯齿状,说明①与③④应是同一基因突变而来,因此②和③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光滑形,③和④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锯齿状,AB正确;C、①×②、①×⑤的子代叶片边缘为全为光滑形,说明①与②、①与⑤是分别由不同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导致,但②与⑤可能是同一基因突变形成的,也可能是不同基因突变形成的;若为前者,则②和⑤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锯齿状,若为后者,子代叶片边缘为光滑形,C错误;D、①与②是由不同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导致,①与④应是同一基因突变而来,②×⑥的子代叶片边缘为全为锯齿状,说明②⑥是同一基因突变形成的,则④与⑥是不同基因突变形成的,④和⑥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光滑形,D正确。故选C。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4-76f1-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末端缺失的染色体因失去端粒而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点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如下图所示。若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出现“染色体桥”并在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到细胞两极。不考虑其他变异,关于该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在分裂后期观察到“染色体桥”结构

B. 其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不会发生改变

C. 其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上连接了非同源染色体片段

D. 若该细胞基因型为Aa,可能会产生基因型为Aaa的子细胞

解析: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缺失端粒的染色体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点分裂后形成“染色体桥”结构,当两个着丝点间任意位置发生断裂,则可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根据以上信息答题。【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着丝点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故可以在有丝分裂后期观察到“染色体桥”结构,A正确;B、出现“染色体桥”后,在两个着丝点间任意位置发生断裂,可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其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会发生改变,B正确;C、“染色体桥”现象使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片段的转接,不会出现非同源染色体片段,C错误;D、若该细胞的基因型为Aa,出现“染色体桥”后着丝点间任意位置发生断裂时,一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a转接到了另一条姐妹染色体上,则会产生基因型为Aaa的子细胞,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染色体桥”现象,考查染色体的变异,要求考生识记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的类型及原理,并结合题图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57b9-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5.栽培马铃薯为同源四倍体,育性偏低。GBSS基因(显隐性基因分别表示为G和g)在直链淀粉合成中起重要作用,只有存在G基因才能产生直链淀粉。不考虑突变和染色体互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相比二倍体马铃薯,四倍体马铃薯的茎秆粗壮,块茎更大

B. 选用块茎繁殖可解决马铃薯同源四倍体育性偏低问题,并保持优良性状

C. Gggg个体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均含有1个或2个G基因

D. 若同源染色体两两联会,GGgg个体自交,子代中产直链淀粉的个体占35/36

解析:解析:【分析】多倍体具有的特点:茎秆粗壮,叶、果实和种子较大,糖分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较多。【详解】A、相比二倍体马铃薯,四倍体马铃薯的茎秆粗壮,块茎更大,所含的营养物质也更多,A正确;B、植物可进行无性繁殖,可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选用块茎繁殖可解决马铃薯同源四倍体育性偏低问题,并保持优良性状,B正确;C、Gggg细胞复制之后为GGgggggg,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Gggg个体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含有2或0个G基因,C错误;D、若同源染色体两两联会,GGgg个体自交,GGgg产生的配子为1/6GG、4/6Gg、1/6gg,只有存在G基因才能产生直链淀粉,故子代中产直链淀粉的个体占1—1/6×1/6=35/36,D正确。故选C。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16d0-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8.DNA在细胞生命过程中会发生多种类型的损伤。如损伤较小,RNA聚合酶经过损伤位点时,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会不依赖于模板掺入mRNA(如图1);如损伤较大,修复因子Mfd识别、结合滞留的RNA聚合酶,“招募”多种修复因子、DNA聚合酶等进行修复(如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所示的DNA经复制后有半数子代DNA含该损伤导致的突变基因

B. 图1所示转录产生的mRNA指导合成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可能不变

C. 图2所示的转录过程是沿着模板链的5'端到3'端进行的

D. 图2所示的DNA聚合酶催化DNA损伤链的修复,方向是从n到m

解析: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损伤较小,RNA聚合酶经过损伤位点时,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会不依赖于模板掺入mRNA,所转录出的mRNA较正常的mRNA插入了一个碱基A,导致其指导合成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一定改变,而损伤较大,修复因子Mfd识别、结合滞留的RNA聚合酶,“招募”多种修复因子、DNA聚合酶等进行修复,即修复因子Mfd识别在前,滞留的RNA聚合酶,多种修复因子、DNA聚合酶等修复在后。【详解】A、根据半保留复制可知,图1所示的DNA经复制后有半数子代DNA含该损伤导致的突变基因,A正确;B、由题意可知,图1所示为损伤较小,RNA聚合酶经过损伤位点时,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会不依赖于模板掺入mRNA,因为密码子存在简并性,mRNA掺入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之后,不同的密码子可能绝对相同的氨基酸,B正确;C、转录时mRNA是由5'端到3'端进行的,模板链是由3'端到5'端进行的,C错误;D、由mRNA的合成方向可知,2中上侧为模板链,m是3’端,n是5’端,切除后DNA聚合酶会以下侧链为模板,根据 DNA聚合酶合成子链方向可知,修复是从n向m进行,D正确。故选AB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4-c88c-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1.辽河流域是辽宁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为恢复辽河某段“水体——河岸带”的生物群落,研究人员选择辽河流域常见的植物进行栽种。植物种类、分布及叶片或茎的横切面见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注:右侧为对应植物叶片或茎的横切面示意图,空白处示气腔

A. 丙与丁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 四种植物都有发达的气腔,利于根系的呼吸,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 不同位置上植物种类的选择,遵循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D. 生态恢复工程使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解析:解析:【分析】1、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扺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越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详解】A、丙与丁的分布是由地形的起伏导致的,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B、四种植物生活在水体——河岸带,都有发达 的气腔,利于根系的呼吸,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正确;C、不同位置上植物种类的选择,充分利用了环境资源,遵循了协调与平衡原理,C正确;D、生态恢复工程使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抵抗力稳定性增强,D正确。故选A。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8a4e-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6.种皮会限制O2进入种子。豌豆干种子吸水萌发实验中子叶耗氧量、乙醇脱氢酶活性与被氧化的NADH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无氧呼吸中,乙醇脱氢酶催化生成乙醇,与此同时NADH被氧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p点为种皮被突破的时间点

B. Ⅱ阶段种子内O2浓度降低限制了有氧呼吸

C. Ⅲ阶段种子无氧呼吸合成乙醇的速率逐渐增加

D. q处种子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分解的葡萄糖多

解析:解析:【分析】在种皮被突破前,种子主要进行无氧呼吸,种皮被突破后,种子吸收氧气量增加,有氧呼吸加强,无氧呼吸减弱。【详解】A、由图可是,P点乙醇脱氢酶活性开始下降,子叶耗氧量急剧增加,说明此时无氧呼吸减弱,有氧呼吸增强,该点为种皮被突破的时间点,A正确;B、Ⅱ阶段种子内O2浓度降低限制了有氧呼吸,使得子叶耗氧速率降低,但为了保证能量的供应,乙醇脱氢酶活性继续升高,加强无氧呼吸提供能量,B正确;C、Ⅲ阶段种皮已经被突破,种子有氧呼吸增强,无氧呼吸合成乙醇的速率逐渐降低,C错误;D、q处种子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氧化的NADH相同,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此时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分解的葡萄糖多,D正确。故选AB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4270-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1.下图为眼虫在适宜条件下增殖的示意图(仅显示部分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时期,细胞核的变化与高等动物细胞相同

B. ③时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C. ④时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 ⑤时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与高等植物细胞相同

解析:解析:【分析】动植物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布在细胞中,核膜核仁消失;中期: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消失。【详解】A、②时期已经完成了DNA的复制,相当于高等动物的有丝分裂前期,但图中还能观察到核膜,高等动物有丝分裂前期核仁、核膜消失,A错误;B、由图可知,③时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相当于高等动物有丝分裂中期,B正确;C、④时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两极,C错误;D、⑤时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与高等动物细胞相同,都是直接从细胞中央溢开,D错误。故选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4-b9ec-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