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财会金融
>
生物细胞学知识题库
搜索
生物细胞学知识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4.血脑屏障的生物膜体系在控制物质运输方式上与细胞膜类似。下表中相关物质不可能存在的运输方式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解析:【分析】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蛋白和能量,常见的有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转运蛋白协助,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详解】A、神经生长因子蛋白是生物大分子,通过胞吞胞吐通过生物膜细胞,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有关,A正确;B、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故血脑屏障生物膜体系可能为协助扩散,B正确;C、谷氨酸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能为自由扩散,当谷氨酸作为神经递质出细胞时为胞吐,也不是自由扩散,C错误;D、钙离子通过生物膜需要载体蛋白,方式可能为主动运输,D正确。故选C。

生物细胞学知识题库
6.科研人员发现,运动能促进骨骼肌细胞合成FDC5蛋白,该蛋白经蛋白酶切割,产生的有活性的片段被称为鸢尾素。鸢尾素作用于白色脂肪细胞,使细胞中线粒体增多,能量代谢加快。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8029-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9.药物甲、乙、丙均可治疗某种疾病,相关作用机制如图所示,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4-7d3f-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0.下图表示人体过敏反应发生的基本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8882-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NO3-和NH4+是植物利用的主要无机氮源,NH4+的吸收由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驱动,NO3-的吸收由H+浓度梯度驱动,相关转运机制如图。铵肥施用过多时,细胞内NH4+的浓度增加和细胞外酸化等因素引起植物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的现象称为铵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4-70bb-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8.吞噬细胞内相应核酸受体能识别病毒的核酸组分,引起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干扰素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c017-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0.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短串联重复序列( )具有丰富的多态性。跟踪STR的亲本来源可用于亲缘关系鉴定。分析下图家系中常染色体上的STR(D18S51)和X染色体上的STR(DXS10134,Y染色体上没有)的传递,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2226-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6.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线粒体基质中的还原型辅酶脱去氢并释放电子,电子经线粒体内膜最终传递给O2,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驱动H+从线粒体基质移至内外膜间隙中,随后H+经ATP合酶返回线粒体基质并促使ATP合成,然后与接受了电子的O2结合生成水。为研究短时低温对该阶段的影响,将长势相同的黄瓜幼苗在不同条件下处理,分组情况及结果如图所示。已知DNP可使H+进入线粒体基质时不经过ATP合酶。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4-8b3a-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0.亚麻籽可以榨油,茎秆可以生产纤维。在亚麻生长季节,北方比南方日照时间长,亚麻开花与昼夜长短有关,只有白天短于一定的时长才能开花。赤霉素可以促进植物伸长生长,但对亚麻成花没有影响。烯效唑可抑制植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下列在黑龙江省栽培亚麻的叙述,正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d83e-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细胞中的核糖体由大、小2个亚基组成。在真核细胞的核仁中,由核rDNA转录形成的rRNA与相关蛋白组装成核糖体亚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4-ce9d-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如图为人类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和突变,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3201-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财会金融
>
生物细胞学知识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生物细胞学知识题库

4.血脑屏障的生物膜体系在控制物质运输方式上与细胞膜类似。下表中相关物质不可能存在的运输方式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解析:【分析】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蛋白和能量,常见的有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转运蛋白协助,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详解】A、神经生长因子蛋白是生物大分子,通过胞吞胞吐通过生物膜细胞,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有关,A正确;B、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故血脑屏障生物膜体系可能为协助扩散,B正确;C、谷氨酸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能为自由扩散,当谷氨酸作为神经递质出细胞时为胞吐,也不是自由扩散,C错误;D、钙离子通过生物膜需要载体蛋白,方式可能为主动运输,D正确。故选C。

分享
生物细胞学知识题库
相关题目
6.科研人员发现,运动能促进骨骼肌细胞合成FDC5蛋白,该蛋白经蛋白酶切割,产生的有活性的片段被称为鸢尾素。鸢尾素作用于白色脂肪细胞,使细胞中线粒体增多,能量代谢加快。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色

B. 鸢尾素在体内的运输离不开内环境

C. 蛋白酶催化了鸢尾素中肽键的形成

D. 更多的线粒体利于脂肪等有机物的消耗

解析:解析:【分析】1、脂肪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2、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详解】A、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A正确;B、有活性的片段鸢尾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脂肪细胞,促进脂肪细胞的能量代谢,B正确;C、蛋白酶切割FDC5蛋白形成有活性的鸢尾素片段,蛋白酶催化肽键的断裂,C错误;D、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脂肪细胞线粒体增多,有利于脂肪细胞消耗更多的脂肪,D正确。故选C。【点睛】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8029-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9.药物甲、乙、丙均可治疗某种疾病,相关作用机制如图所示,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药物甲的作用导致突触间隙中的NE增多

B. 药物乙抑制NE释放过程中的正反馈

C. 药物丙抑制突触间隙中NE的回收

D. NE-β受体复合物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

解析:解析:【分析】去甲肾上腺素(NE)存在于突触小泡,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故NE是一种神经递质。由图可知,药物甲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灭活;药物乙抑制去甲肾上腺素与α受体结合;药物丙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回收。【详解】A、药物甲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灭活,进而导致突触间隙中的NE增多,A正确;B、由图可知,神经递质可与突触前膜的α受体结合,进而抑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这属于负反馈调节,药物乙抑制NE释放过程中的负反馈,B错误;C、由图可知,去甲肾上腺素被突触前膜摄取回收,药物丙抑制突触间隙中NE的回收 ,C正确;D、神经递质NE与突触后膜的β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D正确。故选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4-7d3f-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0.下图表示人体过敏反应发生的基本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包含细胞免疫过程和体液免疫过程

B. 细胞①和细胞②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

C. 细胞③和细胞④分别指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D. 用药物抑制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可缓解过敏症状

解析: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细胞①是T细胞,细胞②是B细胞,细胞③是记忆B细胞,细胞④是浆细胞。【详解】A、根据图中分泌的抗体可知,过敏反应参与的是体液免疫,A错误;B、细胞①是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细胞②是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B错误;C、细胞③和细胞④分别是B细胞分化出的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C错误;D、由图可知,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导致过敏症状,则用药物抑制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可缓解过敏症状,D正确。故选D。【点睛】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8882-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NO3-和NH4+是植物利用的主要无机氮源,NH4+的吸收由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驱动,NO3-的吸收由H+浓度梯度驱动,相关转运机制如图。铵肥施用过多时,细胞内NH4+的浓度增加和细胞外酸化等因素引起植物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的现象称为铵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H4+通过AMTs进入细胞消耗的能量直接来自ATP

B. NO3-通过SLAH3转运到细胞外的方式属于被动运输

C. 铵毒发生后,增加细胞外的NO3-会加重铵毒

D. 载体蛋白NRT1.1转运NO3-和H+的速度与二者在膜外的浓度呈正相关

解析:解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主要包括两种方式: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动运输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而主动运输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其中协助扩散需要载体的协助,但不需要消耗能量:而主动运输既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的协助。【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NH4+的吸收是根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驱动的,所以NH4+通过AMTs进入细胞消耗的能量不是来自ATP,A错误;B、由图上可以看到,NO3-进入根细胞膜是H+的浓度梯度驱动,进行的逆浓度梯度运输,所以NO3-通过SLAH3转运到细胞外是顺浓度梯度运输,属于被动运输,B正确;C、铵毒发生后,H+在细胞外更多,增加细胞外的NO3-,可以促使H+向细胞内转运,减少细胞外的H+,从而减轻铵毒,C错误;D、据图可知,载体蛋白NRT1.1转运NO3-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的速率与其浓度无必然关系;运输H+属于协助扩散,协助扩散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超过一定范围后不成比例,D错误。故选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4-70bb-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8.吞噬细胞内相应核酸受体能识别病毒的核酸组分,引起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干扰素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B. 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病毒与效应 T 细胞抵抗病毒的机制相同

C. 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吞噬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速度明显加快

D. 上述过程中吞噬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解析:解析:【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干扰素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说明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不具有特异性,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B、溶酶体分解病毒,是将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而效应 T 细胞抵抗病毒的机制是效应T细胞将靶细胞裂解,使病毒失去藏身之所,B错误;C、吞噬细胞对病毒的识别作用不具有特异性,所以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吞噬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速度不会加快,C错误;D、干扰素是免疫细胞产生的具有免疫作用的物质,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正确。故选ABC。【点睛】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c017-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0.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短串联重复序列( )具有丰富的多态性。跟踪STR的亲本来源可用于亲缘关系鉴定。分析下图家系中常染色体上的STR(D18S51)和X染色体上的STR(DXS10134,Y染色体上没有)的传递,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Ⅲ-1与Ⅱ-1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1/2

B. Ⅲ-1与Ⅱ-1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XS10134的概率为3/4

C. Ⅲ-1与Ⅱ-4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1/4

D. Ⅲ-1与Ⅱ-4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XS10134的概率为0

解析: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STR(D18S51)位于常染色体上,STR(DXS10134)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详解】A、STR(D18S51)位于常染色体上,具有同源染色体,Ⅱ-1和Ⅱ-2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1/2,Ⅲ-1得到Ⅱ-1来自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1/4,由此可知,Ⅲ-1与Ⅱ-1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1/2×1/4=1/8,A错误;B、TR(DXS10134)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Ⅱ-1和Ⅱ-2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DXS10134的概率为1/2,Ⅲ-1得到Ⅱ-1来自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1/2,由此可知,Ⅲ-1与Ⅱ-1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XS10134的概率为1/2×1/2=1/4,B错误;C、STR(D18S51)位于常染色体上,具有同源染色体,Ⅱ-3和Ⅱ-4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1/2,Ⅲ-1得到Ⅱ-3来自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1/4,由此可知,Ⅲ-1与Ⅱ-4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18S51的概率为1/2×1/4=1/8,C错误;D、STR(DXS10134)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Ⅲ-1只能从Ⅰ代遗传Y基因,Ⅱ-4只能从Ⅰ代遗传X基因,因此Ⅲ-1与Ⅱ-4得到Ⅰ代同一个体的同一个DXS10134的概率为0,D正确。故选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2226-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6.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线粒体基质中的还原型辅酶脱去氢并释放电子,电子经线粒体内膜最终传递给O2,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驱动H+从线粒体基质移至内外膜间隙中,随后H+经ATP合酶返回线粒体基质并促使ATP合成,然后与接受了电子的O2结合生成水。为研究短时低温对该阶段的影响,将长势相同的黄瓜幼苗在不同条件下处理,分组情况及结果如图所示。已知DNP可使H+进入线粒体基质时不经过ATP合酶。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4℃时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传递受阻

B. 与25℃时相比,4℃时有氧呼吸产热多

C. 与25℃时相比,4℃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多

D. DNP导致线粒体内外膜间隙中H+浓度降低,生成的ATP减少

解析:解析:【分析】NDP可使H+进入线粒体基质时不经过ATP合酶,即NDP可抑制ATP的合成。【详解】A、与25℃相比,4℃耗氧量增加,根据题意,电子经线粒体内膜最终传递给氧气,说明电子传递未受阻,A错误;BC、与25℃相比,短时间低温4℃处理,ATP合成量较少,耗氧量较多,说明4℃时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较多的用于产热,消耗的葡萄糖量多, BC正确;D、DNP使H+不经ATP合酶返回基质中,会使线粒体内外膜间隙中H+浓度降低,导致ATP合成减少, D正确。故选BC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4-8b3a-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0.亚麻籽可以榨油,茎秆可以生产纤维。在亚麻生长季节,北方比南方日照时间长,亚麻开花与昼夜长短有关,只有白天短于一定的时长才能开花。赤霉素可以促进植物伸长生长,但对亚麻成花没有影响。烯效唑可抑制植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下列在黑龙江省栽培亚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适当使用烯效唑,以同时生产亚麻籽和亚麻纤维

B. 适当使用赤霉素,以同时生产亚麻籽和亚麻纤维

C. 适当使用赤霉素,以提高亚麻纤维产量

D. 适当使用烯效唑,以提高亚麻籽产量

解析:解析:【分析】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等幼嫩部分 。主要生理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的作用。【详解】A、已知赤霉素可以促进植物伸长生长,烯效唑可抑制植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故适当使用烯效唑,不能生产亚麻纤维,A错误;B、赤霉素对亚麻成花没有影响,故适当使用赤霉素,不能生产亚麻籽,B错误;C、已知赤霉素可以促进植物伸长生长,茎秆可以生产纤维 。故适当使用赤霉素,以提高亚麻纤维产量,C正确;D、烯效唑可抑制植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适当使用烯效唑,不能提高亚麻籽产量,D错误。故选C。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d83e-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细胞中的核糖体由大、小2个亚基组成。在真核细胞的核仁中,由核rDNA转录形成的rRNA与相关蛋白组装成核糖体亚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核细胞无核仁,不能合成rRNA

B. 真核细胞的核糖体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

C. r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

D. 细胞在有丝分裂各时期都进行核DNA的转录

解析: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原核细胞无核仁,有核糖体,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因此原核细胞能合成rRNA,A错误;B、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真核细胞的核糖体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B正确;C、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构成一个密码子,C错误;D、细胞在有丝分裂分裂期染色质变成染色体,核DNA无法解旋,无法转录,D错误。故选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4-ce9d-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如图为人类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和突变,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 该致病基因不位于Y染色体上

B. 若Ⅱ-1不携带该致病基因,则Ⅱ-2一定为杂合子

C. 若Ⅲ-5正常,则Ⅱ-2一定患病

D. 若Ⅱ-2正常,则据Ⅲ-2是否患病可确定该病遗传方式

解析:解析:【分析】判断遗传方式的口诀为: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患,父子无病在常染;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患,母女无病在常染。若上述口诀不能套上时,只能通过假设逐一进行验证。【详解】A、由于该家系中有女患者,所以该致病基因不位于Y染色体上,A正确;B、若Ⅱ-1不携带该致病基因,则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2(其父子的显性基因和母亲的隐性基因一定传给她)一定为杂合子XAXa,B正确;C、若Ⅲ-5正常,则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Ⅱ-1正常为aa,而Ⅲ-3患病Aa,可推出Ⅱ-2一定患病为A,C正确;D、若Ⅱ-2正常,Ⅲ-3患病,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若Ⅲ-2患病,则可推出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Ⅲ-2正常,则不能推出具体的遗传方式,D错误。故选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3201-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