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财会金融
>
生物细胞学知识题库
搜索
生物细胞学知识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2.手术切除大鼠部分肝脏后,残留肝细胞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进行增殖;肝脏中的卵圆细胞发生分化也可形成新的肝细胞,使肝脏恢复到原来体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肝细胞增殖过程中,需要进行DNA复制

B、 肝细胞的自然更新伴随着细胞凋亡的过程

C、 卵圆细胞分化过程中会出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 卵圆细胞能形成新的肝细胞,证明其具有全能性

答案:D

解析:解析:【分析】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分裂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详解】A、肝细胞增殖过程中,会发生细胞的分裂使得细胞数目增多,需要进行DNA复制,A正确;B、肝细胞的自然更新伴随着细胞凋亡的过程,有利于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B正确;C、卵圆细胞分化过程中会出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合成承担相应功能的蛋白质,C正确;D、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分裂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卵圆细胞能形成新的肝细胞,未证明其具有全能性,D错误。故选D。

生物细胞学知识题库
16.神经细胞的离子跨膜运输除受膜内外离子浓度差影响外,还受膜内外电位差的影响。已知神经细胞膜外的Cl-浓度比膜内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4-f065-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4.用含有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的培养基诱导草莓茎尖形成不定芽,研究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4-c022-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制备荧光标记的DNA探针时,需要模板、引物、DNA聚合酶等。在只含大肠杆菌DNA聚合酶、扩增缓冲液、H2O和4种脱氧核苷酸(dCTP、dTTP、dGTP和碱基被荧光标记的dATP)的反应管①~④中,分别加入如表所示的适量单链DN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2bf4-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细胞内分子伴侣可识别并结合含有短肽序列 KFERQ 的目标蛋白形成复合体,该复合体与溶酶体膜上的受体 L 结合后,目标蛋白进入溶酶体被降解。该过程可通过降解α-酮戊二酸合成酶,调控细胞内α-酮戊二酸的含量,从而促进胚胎干细胞分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a284-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0.某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如下,基因检测发现致病基因d有两种突变形式,记作dA与dB。Ⅱ1还患有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不考虑新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ec7e-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1.下图为眼虫在适宜条件下增殖的示意图(仅显示部分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4-b9ec-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2.下图表示某抗原呈递细胞( )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的过程,其中MHCⅡ类分子是呈递抗原的蛋白质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10f0-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d226-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体外实验研究发现,γ-氨基丁酸持续作用于胰岛 A 细胞,可诱导其转化为胰岛 B 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acce-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5.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含有基因修饰系统的 T-DNA 插入到水稻细胞 M 的某条染色体上,在该修饰系统的作用下,一个 DNA 分子单链上的一个 C 脱去氨基变为 U,脱氨基过程在细胞 M 中只发生一次。将细胞 M 培育成植株 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a6ef-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财会金融
>
生物细胞学知识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生物细胞学知识题库

2.手术切除大鼠部分肝脏后,残留肝细胞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进行增殖;肝脏中的卵圆细胞发生分化也可形成新的肝细胞,使肝脏恢复到原来体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肝细胞增殖过程中,需要进行DNA复制

B、 肝细胞的自然更新伴随着细胞凋亡的过程

C、 卵圆细胞分化过程中会出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 卵圆细胞能形成新的肝细胞,证明其具有全能性

答案:D

解析:解析:【分析】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分裂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详解】A、肝细胞增殖过程中,会发生细胞的分裂使得细胞数目增多,需要进行DNA复制,A正确;B、肝细胞的自然更新伴随着细胞凋亡的过程,有利于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B正确;C、卵圆细胞分化过程中会出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合成承担相应功能的蛋白质,C正确;D、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分裂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卵圆细胞能形成新的肝细胞,未证明其具有全能性,D错误。故选D。

分享
生物细胞学知识题库
相关题目
16.神经细胞的离子跨膜运输除受膜内外离子浓度差影响外,还受膜内外电位差的影响。已知神经细胞膜外的Cl-浓度比膜内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静息电位状态下,膜内外电位差一定阻止K+的外流

B. 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后,膜内外电位差一定增大

C. 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膜内外电位差始终促进Na+的内流

D. 静息电位→动作电位→静息电位过程中,不会出现膜内外电位差为0的情况

解析:解析:【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A、静息电位状态下,K+外流导致膜外为正电,膜内为负电,膜内外电位差阻止了K+的继续外流,A正确;B、静息电位时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后,Cl-内流,导致膜内负电位的绝对值增大,则膜内外电位差增大,B正确;C、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膜内外电位差促进Na+的内流,当膜内变为正电时则抑制Na+的继续内流,C错误;D、静息电位→动作电位→静息电位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为,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再变为外正内负,则会出现膜内外电位差为0的情况,D错误。故选A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4-f065-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4.用含有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的培养基诱导草莓茎尖形成不定芽,研究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培养基中NAA/6-BA比例过高,不利于不定芽的诱导

B. 推断6-BA应为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

C. 该研究的结果可指导草莓脱毒苗的生产

D. 相同条件下,NAA诱导草莓茎尖形成不定芽的效果优于2,4-D

解析:解析:【分析】分析题表:自变量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配比,因变量为不定芽诱导率;培养基中NAA/6-BA比例逐渐增大时,不定芽诱导率先上升后降低,培养基中2,4-D/6-BA比例逐渐增大时,不定芽诱导率先上升后降低,相同的NAA/6-BA和2,4-D/6-BA的配比下,培养基中使用2,4-D/6-BA更有利于诱导形成不定芽。【详解】A、由题表可知,培养基中NAA/6-BA比例逐渐增大时,不定芽诱导率先上升后降低,且当NAA/6-BA比例为0.5/1时,不定芽诱导率最低;故培养基中NAA/6-BA比例过高,不利于不定芽的诱导,A正确;B、不定芽的形成需要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题表中NAA和2,4-D属于生长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故推断6-BA应为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B正确;C、草莓脱毒苗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诱导形成不定芽,故该研究的结果可指导草莓脱毒苗的生产,C正确;D、由题表相关数据可知:相同条件下,2,4-D诱导草莓茎尖形成不定芽的效果优于NAA,D错误。故选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4-c022-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制备荧光标记的DNA探针时,需要模板、引物、DNA聚合酶等。在只含大肠杆菌DNA聚合酶、扩增缓冲液、H2O和4种脱氧核苷酸(dCTP、dTTP、dGTP和碱基被荧光标记的dATP)的反应管①~④中,分别加入如表所示的适量单链DN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解析:解析:【分析】子链的延伸方向为5'→3',由题意可知,在本实验的温度条件下不能产生小于9个连续碱基对的双链DNA区,要能得到带有荧光标记的DNA探针,需要能根据所提供的模板进行扩增,且扩增子链种含有A。【详解】分析反应管①~④中分别加入的适量单链DNA可知,①中两条单链DNA分子之间具有互补的序列,但双链DNA区之外的3'端无模板,因此无法进行DNA合成,不能得到带有荧光标记的DNA探针;②中单链DNA分子内具有自身互补的序列,由于在本实验的温度条件下不能产生小于9个连续碱基对的双链DNA区,故一条单链DNA分子不发生自身环化,但两条链可以形成双链DNA区,由于DNA合成的链中不含碱基A,不能得到带有荧光标记的DNA探针;③中两条单链DNA分子之间具有互补的序列,且双链DNA区之外的3'端有模板和碱基T,因此进行DNA合成能得到带有荧光标记的DNA探针;④中单链DNA分子内具有自身互补的序列,一条单链DNA分子不发生自身环化,两条链可以形成双链DNA区,且双链DNA区之外的3'端有模板和碱基T,因此进行DNA合成能得到带有荧光标记的DNA探针。综上,能得到带有荧光标记的DNA探针的反应管有③④。故选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2bf4-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细胞内分子伴侣可识别并结合含有短肽序列 KFERQ 的目标蛋白形成复合体,该复合体与溶酶体膜上的受体 L 结合后,目标蛋白进入溶酶体被降解。该过程可通过降解α-酮戊二酸合成酶,调控细胞内α-酮戊二酸的含量,从而促进胚胎干细胞分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α-酮戊二酸合成酶的降解产物可被细胞再利用

B. α-酮戊二酸含量升高不利于胚胎干细胞的分化

C. 抑制 L 基因表达可降低细胞内α-酮戊二酸的含量

D. 目标蛋白进入溶酶体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

解析: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该复合体与溶酶体膜上的受体 L 结合后,目标蛋白进入溶酶体被降解。该过程可通过降解α-酮戊二酸合成酶,调控细胞内α-酮戊二酸的含量,从而促进胚胎干细胞分化”,可以得出相应的过程,α-酮戊二酸合成酶先形成复合体,与受体L结合,进入溶酶体被降解,导致α-酮戊二酸含量降低,促进细胞分化。【详解】A、α-酮戊二酸合成酶被溶酶体降解,所以其降解产物可被细胞再利用,A正确;B、根据题干信息“该过程可通过降解α-酮戊二酸合成酶,调控细胞内α-酮戊二酸的含量,从而促进胚胎干细胞分化”,说明α-酮戊二酸含量降低促进细胞分化,而含量升高不利于胚胎干细胞的分化,B正确;C、根据题干信息“该复合体与溶酶体膜上的受体 L 结合后,目标蛋白进入溶酶体被降解”,所以如果抑制 L 基因表达,则复合体不能与受体L结合,不利于降解α-酮戊二酸合成酶,细胞中α-酮戊二酸的含量会升高,C错误;D、目标蛋白进入溶酶体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D正确。故选C。【点睛】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a284-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0.某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如下,基因检测发现致病基因d有两种突变形式,记作dA与dB。Ⅱ1还患有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不考虑新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Ⅱ1性染色体异常,是因为Ⅰ1减数分裂Ⅱ时X染色体与Y染色体不分离

B. Ⅱ2与正常女性婚配,所生子女患有该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概率是1/2

C. Ⅱ3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儿子患有该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 Ⅱ4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子女不患该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解析:解析:【分析】由题意分析可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致病基因d有两种突变形式,记作dA与dB,则患病女性基因型为XdAXdA、XdAXdB、XdBXdB,患病男性基因型为XdAY、XdBY。【详解】A、由题意可知,Ⅱ1患有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性染色体组成为XXY),且其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患者,结合系谱图可知,其基因型为XdAXdBY,结合系谱图分析可知,Ⅰ1的基因型为XdAY,Ⅰ2的基因型为XDXdB(D为正常基因),不考虑新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Ⅱ1性染色体异常,是因为Ⅰ1减数分裂Ⅰ时同源染色体X与Y不分离,形成了XdAY的精子,与基因型为XdB的卵细胞形成了基因型为XdAXdBY的受精卵导致的,A错误;B、由A项分析可知,Ⅰ1的基因型为XdAY,Ⅰ2的基因型为XDXdB,则Ⅱ2的基因型为XdBY,正常女性的基因型可能是XDXD、XDXdA、XDXdB,故Ⅱ2与正常女性(基因型不确定)婚配,所生子女患有该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概率不确定,B错误;C、由A项分析可知,Ⅰ1的基因型为XdAY,Ⅰ2的基因型为XDXdB,则Ⅱ3的基因型为XdAXdB,与正常男性XDY婚配,所生儿子基因型为XdAY或XdBY,均为该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C正确;D、由A项分析可知,Ⅰ1的基因型为XdAY,Ⅰ2的基因型为XDXdB,则Ⅱ4的基因型为XDXdA,与正常男性XDY婚配,则所生子女中可能有基因型为XdAY的该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男性患者,D错误。故选C。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ec7e-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1.下图为眼虫在适宜条件下增殖的示意图(仅显示部分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时期,细胞核的变化与高等动物细胞相同

B. ③时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C. ④时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 ⑤时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与高等植物细胞相同

解析:解析:【分析】动植物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布在细胞中,核膜核仁消失;中期: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消失。【详解】A、②时期已经完成了DNA的复制,相当于高等动物的有丝分裂前期,但图中还能观察到核膜,高等动物有丝分裂前期核仁、核膜消失,A错误;B、由图可知,③时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相当于高等动物有丝分裂中期,B正确;C、④时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两极,C错误;D、⑤时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与高等动物细胞相同,都是直接从细胞中央溢开,D错误。故选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4-b9ec-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2.下图表示某抗原呈递细胞( )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的过程,其中MHCⅡ类分子是呈递抗原的蛋白质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摄取抗原的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与膜蛋白无关

B. 直接加工处理抗原的细胞器有①②③

C. 抗原加工处理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系统结构上的直接联系

D. 抗原肽段与MHCⅡ类分子结合后,可通过囊泡呈递到细胞表面

解析:解析:【分析】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2、由图可知,抗原呈递细胞通过胞吞作用摄取抗原。辅助性T细胞不能直接识别外源性抗原,无摄取、加工和处理抗原的能力。【详解】A、摄取抗原的过程是胞吞,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与膜蛋白有关,A错误;B、由图可知,抗原是先由抗原呈递细胞吞噬形成①吞噬小泡,再由③溶酶体直接加工处理的,B错误;C、MHCⅡ类分子作为分泌蛋白,其加工过程有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体现了生物膜之间的间接联系,C错误;D、由图可知,抗原肽段与MHCⅡ类分子结合后,在溶酶体内水解酶的作用下,可以将外源性抗原降解为很多的小分子肽,其中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肽会与MHC形成复合物,由囊泡呈递于APC表面,D正确。故选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10f0-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抗体能消灭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细胞毒性T细胞能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

B. 首次感染新的病原体时,B细胞在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下才能被活化

C. 若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机体会有持续的病毒感染或肿瘤发生

D. “预防”胜于“治疗”,保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对抵抗疾病非常重要

解析:解析:【分析】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来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详解】A、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细胞外液中的 病原体;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使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释放出来,再被抗体消灭,A错误;B、首次感染新的病原体时,B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为激活B细胞提供第一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且需要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B正确;C、免疫监视是指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的功能,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C正确;D、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防御感染、自我稳定、免疫监视,故“预防”胜于“治疗”,保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对抵抗疾病非常重要,D正确。故选A。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d226-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体外实验研究发现,γ-氨基丁酸持续作用于胰岛 A 细胞,可诱导其转化为胰岛 B 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胰岛 A 细胞转化为胰岛 B 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 胰岛 A 细胞合成胰高血糖素的能力随转化的进行而逐渐增强

C. 胰岛 B 细胞也具有转化为胰岛 A 细胞的潜能

D. 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解析:解析:【分析】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同一个体细胞的基因是相同的,但表达的基因不同。【详解】A、同一个体胰岛 A 细胞和胰岛B细胞内的基因是相同的,只是表达的基因冉,因此转化为胰岛 B 细胞是γ-氨基丁酸诱导了相关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正确;B、胰岛A细胞合成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合成胰岛素,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合成胰高血糖素的能力逐渐减弱,B错误;C、由于胰岛 A 细胞可以转化为胰岛 B 细胞,所以可以推测在合适的条件下,胰岛 B 细胞也具有转化为胰岛 A 细胞的潜能,C正确;D、胰岛素是动物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D正确。故选B。【点睛】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acce-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5.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含有基因修饰系统的 T-DNA 插入到水稻细胞 M 的某条染色体上,在该修饰系统的作用下,一个 DNA 分子单链上的一个 C 脱去氨基变为 U,脱氨基过程在细胞 M 中只发生一次。将细胞 M 培育成植株 N。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N 的每一个细胞中都含有 T-DNA

B. N 自交,子一代中含 T-DNA 的植株占 3/4

C. M 经 n(n≥1)次有丝分裂后,脱氨基位点为 A-U 的细胞占 1/2n

D. M 经 3 次有丝分裂后,含T-DNA 且脱氨基位点为 A-T 的细胞占 1/2

解析: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含有基因修饰系统的 T-DNA 插入到水稻细胞 M 的某条染色体上,在该修饰系统的作用下,一个 DNA 分子单链上的一个 C 脱去氨基变为 U,脱氨基过程在细胞 M 中只发生一次”,所以M细胞含有T-DNA,且该细胞的脱氨基位点由C-G对变为U-G对,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原料为脱氧核苷酸(A、T、C、G)。【详解】A、N是由M细胞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没有DNA的丢失,由于T-DNA 插入到水稻细胞 M 的某条染色体上,所以M细胞含有T-DNA,因此N的每一个细胞中都含有 T-DNA,A正确;B、N植株的一条染色体中含有T-DNA,可以记为+,因此N植株关于是否含有T-DNA的基因型记为+-,如果自交,则子代中相关的基因型为++∶+-∶--=1∶2∶1,有 3/4的植株含 T-DNA ,B正确;C、M中只有1个DNA分子上的单链上的一个 C 脱去氨基变为 U,所以复制n次后,产生的子细胞有2n个,但脱氨基位点为 A-U 的细胞的只有1个,所以这种细胞的比例为1/2n,C正确;D、如果M 经 3 次有丝分裂后,形成子细胞有8个,由于M细胞 DNA 分子单链上的一个 C 脱去氨基变为 U,所以是G和U配对,所以复制三次后,有4个细胞脱氨基位点为C-G,3个细胞脱氨基位点为A-T,1个细胞脱氨基位点为U-A,因此含T-DNA 且脱氨基位点为 A-T 的细胞占 3/8,D错误。故选D。【点睛】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a6ef-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