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财会金融
>
生物细胞学知识题库
搜索
生物细胞学知识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11.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

B、 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C、 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 型增长

D、 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

答案:B

解析:解析:【分析】从图中看出,单独培养甲和乙种群都呈“S”型增长,在混合培养后,乙藻数量降低直至0,甲藻数量增加,说明甲和乙之间是竞争关系。【详解】A、单独培养时,甲藻的K值约为2.0×106个,所以种群增长最快的是K/2时,约为1.0×106个,A正确;B、10-12天乙藻种群数量接近0,所以竞争强度低,此时甲藻数量增长缓慢的原因是培养液和空间有限,B错误;C、由于空间和资源有限,所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正确;D、据图可知:混合培养时,乙藻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导致灭绝,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需要考生结合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和群落种间关系进行解答,结合图形分析出甲藻和乙藻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生物细胞学知识题库
3.细胞内分子伴侣可识别并结合含有短肽序列 KFERQ 的目标蛋白形成复合体,该复合体与溶酶体膜上的受体 L 结合后,目标蛋白进入溶酶体被降解。该过程可通过降解α-酮戊二酸合成酶,调控细胞内α-酮戊二酸的含量,从而促进胚胎干细胞分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a284-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8.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7071-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1.辽河流域是辽宁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为恢复辽河某段“水体——河岸带”的生物群落,研究人员选择辽河流域常见的植物进行栽种。植物种类、分布及叶片或茎的横切面见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注:右侧为对应植物叶片或茎的横切面示意图,空白处示气腔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8a4e-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9.底栖硅藻是河口泥滩潮间带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为底栖动物提供食物。调查分析某河口底栖硅藻群落随季节变化优势种(相对数量占比>5%)的分布特征,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不同条纹代表不同优势种:空白代表除优势种外的其他底栖硅藻;不同条纹柱高代表每个优势种的相对数量占比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ea3d-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1.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 39 只鼠,第二次捕获 34 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 15 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 5 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 )(结果取整数)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b246-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钙调蛋白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的Ca2+感受器。小鼠钙调蛋白两端有近似对称的球形结构,每个球形结构可结合2个Ca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4-fac4-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6.野生型拟南芥的叶片是光滑形边缘,研究影响其叶片形状的基因时,发现了6个不同的隐性突变,每个隐性突变只涉及1个基因。这些突变都能使拟南芥的叶片表现为锯齿状边缘。利用上述突变培育成6个不同纯合突变体①~⑥,每个突变体只有1种隐性突变。不考虑其他突变,根据表中的杂交实验结果,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4-76f1-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6.棉花纤维由纤维细胞形成。蔗糖经膜蛋白SUT转运进入纤维细胞后逐渐积累,在纤维细胞的加厚期被大量水解后参与纤维素的合成。研究人员用普通棉花品系培育了SUT表达水平高的品系F,检测两品系植株开花后纤维细胞中的蔗糖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6c52-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d226-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5.为避免航天器在执行载人航天任务时出现微生物污染风险,需要对航天器及洁净的组装车间进行环境微生物检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e206-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财会金融
>
生物细胞学知识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生物细胞学知识题库

11.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

B、 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C、 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 型增长

D、 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

答案:B

解析:解析:【分析】从图中看出,单独培养甲和乙种群都呈“S”型增长,在混合培养后,乙藻数量降低直至0,甲藻数量增加,说明甲和乙之间是竞争关系。【详解】A、单独培养时,甲藻的K值约为2.0×106个,所以种群增长最快的是K/2时,约为1.0×106个,A正确;B、10-12天乙藻种群数量接近0,所以竞争强度低,此时甲藻数量增长缓慢的原因是培养液和空间有限,B错误;C、由于空间和资源有限,所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正确;D、据图可知:混合培养时,乙藻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导致灭绝,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需要考生结合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和群落种间关系进行解答,结合图形分析出甲藻和乙藻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分享
生物细胞学知识题库
相关题目
3.细胞内分子伴侣可识别并结合含有短肽序列 KFERQ 的目标蛋白形成复合体,该复合体与溶酶体膜上的受体 L 结合后,目标蛋白进入溶酶体被降解。该过程可通过降解α-酮戊二酸合成酶,调控细胞内α-酮戊二酸的含量,从而促进胚胎干细胞分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α-酮戊二酸合成酶的降解产物可被细胞再利用

B. α-酮戊二酸含量升高不利于胚胎干细胞的分化

C. 抑制 L 基因表达可降低细胞内α-酮戊二酸的含量

D. 目标蛋白进入溶酶体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

解析: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该复合体与溶酶体膜上的受体 L 结合后,目标蛋白进入溶酶体被降解。该过程可通过降解α-酮戊二酸合成酶,调控细胞内α-酮戊二酸的含量,从而促进胚胎干细胞分化”,可以得出相应的过程,α-酮戊二酸合成酶先形成复合体,与受体L结合,进入溶酶体被降解,导致α-酮戊二酸含量降低,促进细胞分化。【详解】A、α-酮戊二酸合成酶被溶酶体降解,所以其降解产物可被细胞再利用,A正确;B、根据题干信息“该过程可通过降解α-酮戊二酸合成酶,调控细胞内α-酮戊二酸的含量,从而促进胚胎干细胞分化”,说明α-酮戊二酸含量降低促进细胞分化,而含量升高不利于胚胎干细胞的分化,B正确;C、根据题干信息“该复合体与溶酶体膜上的受体 L 结合后,目标蛋白进入溶酶体被降解”,所以如果抑制 L 基因表达,则复合体不能与受体L结合,不利于降解α-酮戊二酸合成酶,细胞中α-酮戊二酸的含量会升高,C错误;D、目标蛋白进入溶酶体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D正确。故选C。【点睛】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a284-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8.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CO2不能够及时排放出去,使体内CO2含量偏高,A正确;

B. 体温维持在38℃时,患者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错误;

C. 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使得肺部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对水的吸引力增大,肺部组织液增加,C正确;

D. 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原尿中的水吸收会减少,导致患者尿量增加,D正确。故选ACD。【点睛】体温只要维持恒定,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解析:解析:【分析】本题以高原肺水肿为情境,考察病理情况下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和调节,蕴含稳态和平衡观。【详解】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7071-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1.辽河流域是辽宁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为恢复辽河某段“水体——河岸带”的生物群落,研究人员选择辽河流域常见的植物进行栽种。植物种类、分布及叶片或茎的横切面见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注:右侧为对应植物叶片或茎的横切面示意图,空白处示气腔

A. 丙与丁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 四种植物都有发达的气腔,利于根系的呼吸,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 不同位置上植物种类的选择,遵循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D. 生态恢复工程使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解析:解析:【分析】1、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扺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越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详解】A、丙与丁的分布是由地形的起伏导致的,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错误;B、四种植物生活在水体——河岸带,都有发达 的气腔,利于根系的呼吸,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正确;C、不同位置上植物种类的选择,充分利用了环境资源,遵循了协调与平衡原理,C正确;D、生态恢复工程使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抵抗力稳定性增强,D正确。故选A。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8a4e-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9.底栖硅藻是河口泥滩潮间带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为底栖动物提供食物。调查分析某河口底栖硅藻群落随季节变化优势种(相对数量占比>5%)的分布特征,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注:不同条纹代表不同优势种:空白代表除优势种外的其他底栖硅藻;不同条纹柱高代表每个优势种的相对数量占比

A. 底栖硅藻群落的季节性变化主要体现在优势种的种类和数量变化

B. 影响优势种①从3月到9月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包含捕食和竞争

C. 春季和秋季物种丰富度高于夏季,是温度变化影响的结果

D. 底栖硅藻固定的能量是流经河口泥滩潮间带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解析:解析:【分析】1、群落的垂直结构:(1)概念: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2)原因: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②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如森林中动物的分布由高到低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蚓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详解】A、据图可知,底栖硅藻群落在不同季节优势种的数量和种类都发生了变化,所以底栖硅藻群落的季节性变化主要体现在优势种的种类和数量变化,A正确;B、底栖硅藻可以为底栖动物提供食物,不同硅藻物种之间也有竞争,所以影响优势种①从3月到9月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包含捕食和竞争,B正确;C、如图只表示了底栖硅藻群落随季节变化优势种的分布特征,没有表示物种丰富度的大小,所以不能判断春季和秋季物种丰富度高于夏季,C错误;D、底栖硅藻固定的能量及其他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河口泥滩潮间带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错误。故选C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ea3d-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1.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 39 只鼠,第二次捕获 34 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 15 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 5 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 )(结果取整数)

A. 66 只/公顷

B. 77 只/公顷

C. 83 只/公顷

D. 88 只/公顷

解析:解析:【分析】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 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详解】分析题意可知: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 39 只鼠中有 5 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故可将第一次标记的鼠的数量视为39-5=34只,第二次捕获 34 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 15 只,设该区域该种鼠的种群数量为X只,则根据计算公式可知,(39-5)/X=15/34,解得X≈77.07,面积为一公顷,故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77 只/公顷。B正确。故选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b246-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钙调蛋白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的Ca2+感受器。小鼠钙调蛋白两端有近似对称的球形结构,每个球形结构可结合2个Ca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钙调蛋白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B. Ca2+是钙调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

C. 钙调蛋白球形结构的形成与氢键有关

D. 钙调蛋白结合Ca2+后,空间结构可能发生变化

解析:解析:【分析】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为氨基酸,蛋白质一定含有的元素为C、H、O、N。【详解】A、钙调蛋白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A正确;B、Ca2+不是钙调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钙调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B错误;C、氨基酸之间能够形成氢键等,从而使得肽链能够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钙调蛋白球形结构的形成与氢键有关,C正确;D、小鼠钙调蛋白两端有近似对称的球形结构,每个球形结构可结合2个Ca2+,钙调蛋白结合Ca2+后,空间结构可能发生变化,D正确。故选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4-fac4-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6.野生型拟南芥的叶片是光滑形边缘,研究影响其叶片形状的基因时,发现了6个不同的隐性突变,每个隐性突变只涉及1个基因。这些突变都能使拟南芥的叶片表现为锯齿状边缘。利用上述突变培育成6个不同纯合突变体①~⑥,每个突变体只有1种隐性突变。不考虑其他突变,根据表中的杂交实验结果,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 ②和③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光滑形

B. ③和④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锯齿状

C. ②和⑤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光滑形

D. ④和⑥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光滑形

解析:解析:【分析】6个不同的突变体均为隐性纯合,可能是同一基因突变形成的,也可能是不同基因突变形成的。【详解】AB、①×③、①×④的子代叶片边缘全为锯齿状,说明①与③④应是同一基因突变而来,因此②和③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光滑形,③和④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锯齿状,AB正确;C、①×②、①×⑤的子代叶片边缘为全为光滑形,说明①与②、①与⑤是分别由不同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导致,但②与⑤可能是同一基因突变形成的,也可能是不同基因突变形成的;若为前者,则②和⑤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锯齿状,若为后者,子代叶片边缘为光滑形,C错误;D、①与②是由不同基因发生隐性突变导致,①与④应是同一基因突变而来,②×⑥的子代叶片边缘为全为锯齿状,说明②⑥是同一基因突变形成的,则④与⑥是不同基因突变形成的,④和⑥杂交,子代叶片边缘为光滑形,D正确。故选C。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4-76f1-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6.棉花纤维由纤维细胞形成。蔗糖经膜蛋白SUT转运进入纤维细胞后逐渐积累,在纤维细胞的加厚期被大量水解后参与纤维素的合成。研究人员用普通棉花品系培育了SUT表达水平高的品系F,检测两品系植株开花后纤维细胞中的蔗糖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A错误;

B. 品系F中的SUT表达水平提高,对蔗糖的运输增加,分析曲线可知,甲曲线蔗糖含量的最高值大于乙且上升的时间早于乙,所以曲线甲应为品系F纤维细胞中的蔗糖含量,B正确;

C. 由题干信息“蔗糖在纤维细胞的加厚期被大量水解后参与纤维素的合成”可知,15-18天曲线乙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蔗糖被水解后参与纤维素的合成,C正确;

D. 甲曲线蔗糖含量下降的时间早于乙曲线,故提高SUT的表达水平会使纤维细胞加厚期提前,D错误。故选B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意,根据题意判断出甲曲线代表品系F。

解析: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题图,甲乙曲线蔗糖含量都是先上升是因为蔗糖经膜蛋白SUT转运进入纤维细胞后积累,随后蔗糖含量下降是因为在纤维细胞的加厚期被大量水解后参与纤维素的合成造成的。品系F中的SUT表达水平提高,对蔗糖的运输增加,而甲曲线蔗糖含量的最高值大于乙且上升的时间早于乙,所以曲线甲应为品系F纤维细胞中的蔗糖含量。【详解】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6c52-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抗体能消灭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细胞毒性T细胞能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

B. 首次感染新的病原体时,B细胞在辅助性T细胞的辅助下才能被活化

C. 若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机体会有持续的病毒感染或肿瘤发生

D. “预防”胜于“治疗”,保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对抵抗疾病非常重要

解析:解析:【分析】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来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详解】A、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细胞外液中的 病原体;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使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释放出来,再被抗体消灭,A错误;B、首次感染新的病原体时,B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为激活B细胞提供第一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且需要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作用,B正确;C、免疫监视是指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的功能,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C正确;D、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防御感染、自我稳定、免疫监视,故“预防”胜于“治疗”,保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对抵抗疾病非常重要,D正确。故选A。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d226-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5.为避免航天器在执行载人航天任务时出现微生物污染风险,需要对航天器及洁净的组装车间进行环境微生物检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航天器上存在适应营养物质匮乏等环境的极端微生物

B. 细菌形成菌膜粘附于航天器设备表面产生生物腐蚀

C. 在组装车间地面和设备表面采集环境微生物样品

D. 采用平板划线法等分离培养微生物,观察菌落特征

解析:解析:【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A、嗜极微生物适应极端环境的特性使它们有在空间暴露环境或地外星球环境中存活的可能,因此航天器上存在适应营养物质匮乏等环境的极端微生物,A正确;B、细菌形成菌膜粘附于航天器设备表面产生生物腐蚀,会腐蚀舱内材料以及设备线路、元器件,B正确;C、对航天器及洁净的组装车间进行环境微生物检测,需要在组装车间地面和设备表面采集环境微生物样品,C正确;D、航天器及洁净的组装车间环境微生物很少,分离培养微生物,观察菌落特征,不需要采用平板划线法,D错误。故选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e206-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