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财会金融
>
生物细胞学知识题库
搜索
生物细胞学知识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6.科研人员发现,运动能促进骨骼肌细胞合成FDC5蛋白,该蛋白经蛋白酶切割,产生的有活性的片段被称为鸢尾素。鸢尾素作用于白色脂肪细胞,使细胞中线粒体增多,能量代谢加快。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色

B、 鸢尾素在体内的运输离不开内环境

C、 蛋白酶催化了鸢尾素中肽键的形成

D、 更多的线粒体利于脂肪等有机物的消耗

答案:C

解析:解析:【分析】1、脂肪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2、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详解】A、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A正确;B、有活性的片段鸢尾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脂肪细胞,促进脂肪细胞的能量代谢,B正确;C、蛋白酶切割FDC5蛋白形成有活性的鸢尾素片段,蛋白酶催化肽键的断裂,C错误;D、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脂肪细胞线粒体增多,有利于脂肪细胞消耗更多的脂肪,D正确。故选C。【点睛】

生物细胞学知识题库
16.下图为某红松人工林能量流动的调查结果。此森林的初级生产量有很大部分是沿着碎屑食物链流动的,表现为枯枝落叶和倒木被分解者分解,剩余积累于土壤。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注: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称为初级生产量,其包括净初级生产量和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1890-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手术切除大鼠部分肝脏后,残留肝细胞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进行增殖;肝脏中的卵圆细胞发生分化也可形成新的肝细胞,使肝脏恢复到原来体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4-fc90-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鲟类是最古老的鱼类之一,被誉为鱼类的“活化石”。我国学者新测定了中华鲟、长江鲟等的线粒体基因组,结合已有信息将鲟科分为尖吻鲟类、大西洋鲟类和太平洋鲟类三个类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08ec-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0.某种螺可以捕食多种藻类,但捕食喜好不同。L、M 两玻璃缸中均加入相等数量的甲、乙、丙三种藻,L 中不放螺,M 中放入 100 只螺。一段时间后,将 M 中的螺全部移入 L 中,并开始统计 L、M 中的藻类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实验期间螺数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b073-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4.仙人掌的茎由内部薄壁细胞和进行光合作用的外层细胞等组成,内部薄壁细胞的细胞壁伸缩性更大。水分充足时,内部薄壁细胞和外层细胞的渗透压保持相等;干旱环境下,内部薄壁细胞中单糖合成多糖的速率比外层细胞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2a28-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关于基因、DNA、染色体和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4-9a18-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体现了日常生活中减少生态足迹的理念,下列选项中都能减少生态足迹的是( )①光盘行动②自驾旅游③高效农业④桑基鱼塘⑤一次性餐具使用⑥秸秆焚烧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c856-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可维持细胞内外的Na+浓度梯度,钠-碘同向转运体借助Na+的浓度梯度将碘转运进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碘被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化后,进入滤泡腔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5b96-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59cb-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葡萄与爬山虎均是葡萄科常见植物,将二倍体爬山虎的花粉涂在未受粉的二倍体葡萄柱头上,可获得无子葡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4-a626-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财会金融
>
生物细胞学知识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生物细胞学知识题库

6.科研人员发现,运动能促进骨骼肌细胞合成FDC5蛋白,该蛋白经蛋白酶切割,产生的有活性的片段被称为鸢尾素。鸢尾素作用于白色脂肪细胞,使细胞中线粒体增多,能量代谢加快。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色

B、 鸢尾素在体内的运输离不开内环境

C、 蛋白酶催化了鸢尾素中肽键的形成

D、 更多的线粒体利于脂肪等有机物的消耗

答案:C

解析:解析:【分析】1、脂肪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2、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详解】A、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A正确;B、有活性的片段鸢尾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脂肪细胞,促进脂肪细胞的能量代谢,B正确;C、蛋白酶切割FDC5蛋白形成有活性的鸢尾素片段,蛋白酶催化肽键的断裂,C错误;D、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脂肪细胞线粒体增多,有利于脂肪细胞消耗更多的脂肪,D正确。故选C。【点睛】

分享
生物细胞学知识题库
相关题目
16.下图为某红松人工林能量流动的调查结果。此森林的初级生产量有很大部分是沿着碎屑食物链流动的,表现为枯枝落叶和倒木被分解者分解,剩余积累于土壤。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注: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称为初级生产量,其包括净初级生产量和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

A. E是太阳照射到生态系统的能量

B. E2属于未被利用的能量

C. E3占净初级生产量的36%

D. E3的产生过程是物质循环的必要环节

解析: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总初级生产量指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次级生产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由于动物和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增加的生物量或所贮存的能量;次级生产量=同化量-呼吸量。【详解】A、E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错误;B、E2属于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B错误;C、E3占净初级生产量的18×1010÷(50×1010)×100%=36%,C正确;D、E3的产生过程是依靠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现的,是物质循环的必要环节,D正确。故选C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1890-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手术切除大鼠部分肝脏后,残留肝细胞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进行增殖;肝脏中的卵圆细胞发生分化也可形成新的肝细胞,使肝脏恢复到原来体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肝细胞增殖过程中,需要进行DNA复制

B. 肝细胞的自然更新伴随着细胞凋亡的过程

C. 卵圆细胞分化过程中会出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 卵圆细胞能形成新的肝细胞,证明其具有全能性

解析:解析:【分析】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分裂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详解】A、肝细胞增殖过程中,会发生细胞的分裂使得细胞数目增多,需要进行DNA复制,A正确;B、肝细胞的自然更新伴随着细胞凋亡的过程,有利于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B正确;C、卵圆细胞分化过程中会出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合成承担相应功能的蛋白质,C正确;D、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分裂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卵圆细胞能形成新的肝细胞,未证明其具有全能性,D错误。故选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4-fc90-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鲟类是最古老的鱼类之一,被誉为鱼类的“活化石”。我国学者新测定了中华鲟、长江鲟等的线粒体基因组,结合已有信息将鲟科分为尖吻鲟类、大西洋鲟类和太平洋鲟类三个类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鲟类的形态结构和化石记录可为生物进化提供证据

B. 地理隔离在不同水域分布的鲟类进化过程中起作用

C. 鲟类稳定的形态结构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D. 研究鲟类进化关系时线粒体基因组数据有重要价值

解析:解析:【分析】化石是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详解】A、比较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可以为这些生物是否有共同祖先寻找证据,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所以鲟类的形态结构和化石记录可为生物进化提供证据,A正确;B、地理隔离是指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不同的地理环境可以对生物的变异进行选择,进而影响生物的进化,故地理隔离在不同水域分布的鲟类进化过程中起作用,B正确;C、群落中出现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和环境的定向选择是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故鲟类稳定的形态结构不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C错误;D、不同生物的DNA等生物大分子的共同点,可以揭示生物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其差异的大小可以揭示当今生物种类亲缘关系的远近,故研究鲟类进化关系时线粒体基因组数据有重要价值,D正确。故选C。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08ec-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0.某种螺可以捕食多种藻类,但捕食喜好不同。L、M 两玻璃缸中均加入相等数量的甲、乙、丙三种藻,L 中不放螺,M 中放入 100 只螺。一段时间后,将 M 中的螺全部移入 L 中,并开始统计 L、M 中的藻类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实验期间螺数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甲藻>乙藻>丙藻

B. 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为乙藻>甲藻>丙藻

C. 图示 L 中使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种间关系是竞争

D. 甲、乙、丙藻和螺构成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

解析:解析:【分析】题干分析,L玻璃缸不放螺,做空白对照,M中放入100只螺,则M中藻类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为甲藻数量增加,乙藻和丙藻数量减少,甲藻成为优势物种。将M中的螺全部移入L中,随着时间的变化,甲藻数量减少,乙藻数量先升后降,丙藻数量慢慢上升,据此答题。【详解】AB 、结合两图可知,在放入螺之前,甲藻数量多,乙藻数量其次,丙藻数量较少,放入螺之后,甲藻的数量减少明显,乙藻其次,丙藻数量增加,说明螺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甲藻>乙藻>丙藻,且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为甲藻>乙藻>丙藻,A正确,B错误;C、图示 L 中使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主要原因是引入了螺的捕食使数量下降,C错误;D、生态系统是由该区域所有生物和生物所处的无机环境构成,甲、乙、丙藻只是该区域的部分生物,D错误。故选A。【点睛】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b073-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4.仙人掌的茎由内部薄壁细胞和进行光合作用的外层细胞等组成,内部薄壁细胞的细胞壁伸缩性更大。水分充足时,内部薄壁细胞和外层细胞的渗透压保持相等;干旱环境下,内部薄壁细胞中单糖合成多糖的速率比外层细胞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失水过程中,细胞液浓度增大

B. 干旱环境下,外层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比内部薄壁细胞的低

C. 失水比例相同的情况下,外层细胞更易发生质壁分离

D. 干旱环境下内部薄壁细胞合成多糖的速率更快,有利于外层细胞的光合作用

解析:解析:【分析】成熟的植物细胞由于中央液泡占据了细胞的大部分空间,将细胞质挤成一薄层,所以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原生质层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植物细胞也能通过原生质发生吸水或失水现象。【详解】A、细胞失水过程中,水从细胞液流出,细胞液浓度增大,A正确; B、依题意,干旱环境下,内部薄壁细胞中单糖合成多糖的速率比外层细胞快,则外层细胞的细胞液单糖多,且外层细胞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单糖,故外层细胞液浓度比内部薄壁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高,B错误; C、依题意,内部薄壁细胞细胞壁的伸缩性比外层细胞的细胞壁伸缩性更大,失水比例相同的情况下,外层细胞更易发生质壁分离,C正确;D、依题意,干旱环境下,内部薄壁细胞中单糖合成多糖的速率比外层细胞快,有利于外层细胞光合作用产物向内部薄壁细胞转移,可促进外层细胞的光合作用,D正确。故选B。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2a28-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关于基因、DNA、染色体和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等位基因均成对排布在同源染色体上

B. 双螺旋DNA中互补配对的碱基所对应的核苷酸方向相反

C. 染色体的组蛋白被修饰造成的结构变化不影响基因表达

D. 一个物种的染色体组数与其等位基因数一定相同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4-9a18-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体现了日常生活中减少生态足迹的理念,下列选项中都能减少生态足迹的是( )①光盘行动②自驾旅游③高效农业④桑基鱼塘⑤一次性餐具使用⑥秸秆焚烧

A. ①③④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②⑤⑥

解析:解析:【分析】生态足迹:(1)概念: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2)意义: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3)特点:生态足迹的大小与人类的生活方式有关。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详解】①光盘行动可以避免食物浪费,能够减少生态足迹,①正确;②自驾旅游会增大生态足迹,②错误;③④高效农业、桑基鱼塘,能够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少生态足迹,③④正确;⑤一次性餐具使用,会造成木材浪费,会增大生态足迹,⑤错误;⑥秸秆焚烧,使秸秆中的能量不能合理利用,造成浪费且空气污染,会增大生态足迹,⑥错误。综上可知,①③④正确。故选A。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c856-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可维持细胞内外的Na+浓度梯度,钠-碘同向转运体借助Na+的浓度梯度将碘转运进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碘被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活化后,进入滤泡腔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长期缺碘可导致机体的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B. 用钠-钾泵抑制剂处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会使其摄碘能力减弱

C. 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可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

D. 使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阻断剂可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解析:解析:【分析】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主要受下丘脑控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运输到垂体后,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这样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就不至于过高。可见,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2、钠-钾泵(也称钠钾转运体),为蛋白质分子,进行Na+和K+之间 的交换。每消耗一个ATP分子,逆浓度梯度泵出三个Na+和泵入两个K+,保持膜内高钾、膜外高钠的不均匀离子分布。【详解】A、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长期缺碘可导致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从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会增加,A错误;B、用钠-钾泵抑制剂处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会使钠-钾泵的运输功能降低,从而摄取碘的能力减弱,B正确;C、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 活性,碘不能被活化,可使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减少,C错误;D、使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阻断剂,可阻断促甲状腺激素对甲状腺的作用,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旨在考查学生识记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同时获取题干信息准确答题。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5b96-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低于膜内

B. 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不消耗ATP

C. 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D. 听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

解析:解析:【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2、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当声音传到听毛细胞时,纤毛膜上的K+通道开放,K+内流而产生兴奋,该过程为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K+内流为顺浓度梯度,可知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高于膜内,A错误;B、K+内流而产生兴奋,该过程为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B正确;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局部电流,即电信号的形式传导,C正确;D、由题干信息可知,兴奋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没有相应的效应器,反射弧不完整,故不属于反射,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结合听觉的产生过程,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内容,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并准确获取题干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5-59cb-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葡萄与爬山虎均是葡萄科常见植物,将二倍体爬山虎的花粉涂在未受粉的二倍体葡萄柱头上,可获得无子葡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爬山虎和葡萄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B. 爬山虎花粉引起葡萄果实发生了基因突变

C. 无子葡萄经无性繁殖产生的植株仍结无子果实

D. 无子葡萄的果肉细胞含一个染色体组

解析:解析:【分析】隔离:1、定义:隔离是指在自然条件下生物不能自由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2、隔离主要分为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两类:(1)地理隔离是指生物的种群之间由于地理环境的阻隔,不能相互交配繁殖产生后代的现象。(2)生殖隔离是指在自然条件下,由于生物之间不能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生物之间无法交配,不能完成受精或杂种不活、杂种不育等都属于生殖隔离。【详解】A、生殖隔离是指在自然条件下,由于生物之间不能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生物之间无法交配,不能完成受精或杂种不活、杂种不育等都属于生殖隔离。将二倍体爬山虎的花粉涂在未受粉的二倍体葡萄柱头上,获得的葡萄中没有种子,则爬山虎花粉中的精子与葡萄的卵细胞没有完成受精,所以爬山虎和葡萄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B、涂在未受粉的二倍体葡萄柱头上的爬山虎花粉不能引起葡萄果实发生基因突变,而是促使葡萄产生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无子葡萄,B错误;C、这种无子葡萄是经生长素作用产生的,其细胞中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所以该无子葡萄经无性繁殖产生的植株在自然条件下结有子果实,C错误;D、无子葡萄的果肉细胞是由母本子房壁细胞经有丝分裂和分化形成,而母本葡萄是二倍体,所以无子葡萄的果肉细胞含二个染色体组,D错误。故选A。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8d596-fba4-a626-c0c7-7b737b5b76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