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6
B、 27
C、 28
D、 29
答案:B
解析: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多级差数列。第二步,观察原数列发现数据变化较平缓,优先考查做差找规律,相邻两项依次做差,差数列为3,5,7,(9),11。则()为18+9=27,27+11=38,满足题意。因此,选择B选项。
A、 26
B、 27
C、 28
D、 29
答案:B
解析: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多级差数列。第二步,观察原数列发现数据变化较平缓,优先考查做差找规律,相邻两项依次做差,差数列为3,5,7,(9),11。则()为18+9=27,27+11=38,满足题意。因此,选择B选项。
A. 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中美建立正式外关关系
C. 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中日友好条约》签订
E. 尼克松访华
解析:解析: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谈话时,提出了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1954年4月29日,中、印两国在北京签订的《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中写入了这些原则,故C错误。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中美建交是1979年,《中日友好条约》签订与尼克松访华都在1972年。故本题选ABDE。
A. 24033
B. 25482
C. 22456
D. 23147
A. 夏朝
B. 商朝
C. 春秋战国
D. 秦朝
解析:解析:随着冶铁业的发展,战国时期铁兵器已大量应用于战场,使军队由单一兵种向多兵种发展
A. 张某与王某之间属于口头合同关系
B. 张某与王某之间的合同无效
C. 张某与王某之间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
D. 王某的行为属于乘人之危
E. 张某与王某之间的合同属于不可撤销合同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A项,《合同法》规定,客运合同自承运人向乘客交付客票时成立,但当事人另有约或另有交易习惯的除外。出租车运输合同多为不要式的口头合同。故A项正确,当选。BCD项,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的情形:⑴重大误解;⑵显失公平(包括乘人之危):一方当事人乘对方处于危难之机,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严重损害对方利益的,可以认定为乘人之危。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不损害国家利益时才构成可撤销行为,否则属于无效民事行为。⑶欺诈;⑷胁迫。故王某的行为属于乘人之危,张某与王某之间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故B项、E项错误,排除。CD项正确,当选。故本题选择ACD项。
A. 带孩子去室内蛇类养殖场,看各种不同种类的蛇,看多了自然就不再害怕了
B. 给孩子讲有关蛇的有趣的童话故事,引发孩子开心的情绪,逐渐减少对蛇的恐惧
C. 录下孩子看见蛇后恐惧害怕的表情和动作,然后一遍又一遍地把这些视频放给孩子看
D. 让孩子旁观别人触摸、拿起和放下蛇的过程后,再慢慢让孩子逐渐接近和触摸蛇
解析:解析: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多定义,考查“接触脱敏法”,其关键信息如下:1.通过示范,让病人逐渐与所惧怕的对象接触;2.最终达到克服恐惧的目的。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带孩子去室内蛇类养殖场”,属于直接而不是逐渐让病人接触所惧怕的对象,并且不是“通过示范”的方法,不符合定义;B项,“讲有关蛇的童话故事”,没有体现示范与蛇的接触,不符合定义;C项,“录下孩子看见蛇之后的表情等,并播放给他看”,给孩子看的是视频而不是真的蛇,没有体现通过示范,让孩子与蛇接触,不符合定义;D项,“先让孩子旁观别人接触蛇的过程”,属于通过别人的“示范”,“再慢慢让孩子逐渐接近和触摸蛇”符合让病人“逐渐”接触惧怕的对象,符合定义。因此,选择D选项。
A. 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
B.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
C. 宪法、民法、刑法、商法等
D. 宪法、法律、行政法、条例等
解析:解析:法律的渊源,不同法系、地域、国家对其均有不同的表述。当代中国法的主要法律渊源采用的是以各种制定法为主的正式的法律渊源,主要为以宪法为核心的各种制定法,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文件、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法规、规章、国际条约、国际惯例等。故本题答案为B。
A. 360元
B. 370元
C. 380元
D. 400元
解析:解析:设乙店的进价为x元,则甲店的进价为(1-10%)x=0.9x元,可得,(1+15%)x-0.9x×(1+20%)=28,解得x=400,故甲店进价是0.9x=360元。
A. 劳动者的技能和熟练程度
B. 科学技术水平和它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
C. 经营管理水平
D. 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
E. 自然条件
解析:解析:劳动生产率的状况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具体说,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①劳动者的平均劳动熟练程度;②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③生产过程的组织和管理;④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⑤自然条件,主要包括与社会生产有关的地质状态、资源分布、矿产品位、气候条件和土壤肥沃程度等。因此本题选ABCDE。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宪法的解释
B. 最高人民法院对行政诉讼法的解释
C. 某著名学者对刑法的解释
D. 国务院对行政复议法的解释
E. 某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地方性法规的解释
解析:解释权的人对法律作出的具有法律上约束力的解释。正式解释有时也称有权解释。根据解释的国家机关的不同,我国的法定解释又可以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种解释。(1)立法解释,立法解释是指享有国家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对于法律条文所作的解释或补充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2)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针对在工作中具体运用法律问题所作出的解释。(3)行政解释,是指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所作的解释,主要针对行政法规和规章的具体运用。2.非正式解释,通常也叫学理解释,一般是指由学者或其他个人及组织对法律规定所作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解释。这种解释是学术性或常识性的,不被作为执行法律的依据。虽然如此,非正式解释在法律适用、法学研究、法学教育、法制宣传以及法律发展方面还是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根据上述内容,A、E项属于立法解释,B项属于司法解释,D项属于行政解释,C项属于学理解释,故本题答案选ABDE。
A. 公安部门为了核查居民身份或侦破案件而研发的居民身份信息管理系统
B. 银行为了审核贷款申请、开展各种金融业务而开发的客户个人诚信档案系统
C. 国家气象部门建立的气象信息发布系统,如天气预报、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等
D. 高校教务部门为了提高教学管理效率而开发的学生选课、评课、成绩管理系统
解析:解析:公共信息资源的定义要点为:①社会公共领域;②由特定管理机构依法管理;③向全体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A、B、D三项均不符合定义要点,C项向社会公布天气预报等信息符合定义。故答案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