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答案:C
解析:解析:根据图表第五、六列可知,耕地面积不足陆地面积10%的有巴西和俄罗斯,故答案选C。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答案:C
解析:解析:根据图表第五、六列可知,耕地面积不足陆地面积10%的有巴西和俄罗斯,故答案选C。
A. 公民
B. 人民
C. 自然人
D. 任何人
解析:解析:《民法典》第124条规定:“自然人依法享有继承权。自然人合法的私有财产,可以依法继承。”故本题答案为C。
A. 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B. 巨鹿之战—破釜沉舟
C. 赤壁之战—投鞭断流
D. 淝水之战—草木皆兵
解析:解析:A选项,长平之战,是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长平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其间,赵王弃用名将廉颇,而起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最终导致战争的失败。B选项,巨鹿之战,是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项羽率领数万楚军破釜沉舟大败秦军。D选项,淝水之战,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其间,苻坚看到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是敌人的兵力。C选项,投鞭断流,东晋初年前秦的势力日趋强大,苻坚即位后一心想消灭东晋统一全国,他在朝会上就亲征问题听取大臣们的意见。秘书监朱彤坚决支持,而左仆射权翼说晋有长江天险,不能进攻。苻坚说我们百万雄师把马鞭投到长江里就可以把长江断流。赤壁之战是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两者对应错误,故本题选择C。
A. 83
B. 84
C. 85
D. 86
A.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B. 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C. 市场经济是由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D. 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解析:解析: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这个论断从根本上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是两种社会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上的一次飞跃。故本题答案选D。
A. 目前核电站对核能的利用方式分为核聚变和核裂变两种
B. 氢气是一种可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能源
C.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光化学转换
D. 可燃冰是一种稀缺的能源资源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地理常识。A.选项,核能发电是利用核反应堆中核裂变所释放出的热能进行发电的方式,没有核聚变;B.选项,氢气是一种理想的二次能源,燃烧的副产品是水;C.选项,太阳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以光电效应工作的薄膜式太阳电池为主流,而以光化学效应工作的湿式太阳电池则还处于萌芽阶段;D.选项,可燃冰被西方学者称为“21世纪能源”或“未来新能源”。迄今为止,在世界各地的海洋及大陆地层中,已探明的“可燃冰”储量已相当于全球传统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储量的两倍以上,其中海底可燃冰的储量够人类使用1000年。并不是稀缺资源。因此答案为B.项。
A. 1.2
B. 1.5
C. 1.8
D. 2.1
解析:解析:由表2可知,2010年年平均工资最高的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31226元,全国平均水平是20759元,31226÷20759≈31226÷20800≈1.5,故正确答案选B。
A. 原子弹、氢弹、实用通信卫星
B. 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C. 原子弹、核弹、人造地球卫星
D. 导弹、氢弹、返回式卫星
解析:解析:“两弹一星”最初指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两弹”中的原子弹和氢弹后合称核弹,另一弹指早期研发的导弹,因此“两弹一星”也可指导弹、核弹(原子弹和氢弹)、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根据题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研制出了‘两弹一星’”以及选项等信息,选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最为合适。故本题答案为B。
A. 中国
B. 瑞士
C. 韩国
D. 日本
解析:解析:中立型国防主要指中小发达国家,为保障本国的安全、发展和繁荣,实行和平中立的国防政策,实施总体防御战略和寓兵于民的防御体系。有的国家则采取完全不设防的方式,国家没有军队,只有少数警察维护社会秩序。这类国家有瑞士、瑞典。所以选择B项。中国属于自卫型,韩国、日本属于联盟型。
A. 应该创造丰富持久的快乐
B. 自己创造的快乐是可持续的
C. 快乐应该是及时行乐
D. 青春会消逝,快乐恒久远
解析: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快乐应该是丰富的、持久的、能够靠自己创造的,接着由此引出“可持续的发展”,来说明青春终究会消逝,不能只顾及时行乐,而应为今后考虑,创造丰富持久的快乐。C项本身错误,D项并非文段的主旨所在,均可排除。同时根据文段中“快乐应该是丰富的、持久的、能够靠自己创造的”并不能推出B项。故本题答案为A。
A. 直接故意
B. 过于自信的过失
C. 疏忽大意的过失
D. 意外事件
解析:解析:本题中黄某意图杀张某.却把替张某值班的李某烧死,这属于刑法理论上的对象认识错误,即误把甲对象当成乙对象加以侵害。如果甲对象和乙对象都体现了相同的社会关系,则不影响犯罪既遂的成立。即推定为人对错误的对象也成立直接故意。故本题选择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