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②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①、②项正确,在资本 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在这种制度下,工资表现为“劳 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就模糊了工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③项错误,可变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④项错 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非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故正确B。
A、 ②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①、②项正确,在资本 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这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在这种制度下,工资表现为“劳 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这就模糊了工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界限,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③项错误,可变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④项错 误,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非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故正确B。
A.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B. 工人的劳动报酬
C. 可变资本
D. 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常识。 A项正确,D 项错误,劳动是劳动力 的使用过程。劳动不是商品,劳动力是一种商品,当雇佣工人出卖了劳动力这个商品给资本家,资本家就获得 了劳动力这个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可以要求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了新价值,其中的一小 部分被资本家用于支付工人的工资,因此,工人实际上只得到了他创造的全部价值中的一部分。因此说,工资 只是工人劳动力这个商品的价值,而不是雇佣工人劳动的价格,不是他劳动的全部成果。B 项错误,资本主义 社会工人的工资,不是工人劳动的报酬。工人的劳动创造的价值有两部分:一部分由资本家以工资的形式发给 工人,它仅仅是工人劳动创造的一部分,用以维持工人及其家属的必要生活,即劳动力的再生产;另一部分,
被资本家无偿占有。C 项错误,可变资本指的是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不是资本主义工资的 本质。故正确A。
A.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B.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C.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D.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历史。A项错误,“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出自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生查子》,诗句中前一句“花市灯如昼”,描写元宵灯 火辉煌,该诗句描述的是元宵节。 B 项正确,“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张九龄《望月怀 远》,意为: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 是望着同一轮明月。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描写的是中秋节。C 项正确,“中庭地白树栖鸦,冷 露无声湿桂花。”出自《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意为: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 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 D 项正确,“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出自北宋苏轼的《水调歌头》,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
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描写的是中秋节,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本题
为选非题,故正确A。
A. 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B. 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C. 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
D.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对立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常识。价值形式的演进产生了货币,它是最 发达的价值形式,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在物物交换阶段,表 现为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货币产生后,商品分为两极, 一极是商品,它们各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另一极是 货币,它是一切商品价值的代表,这样,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外在表现是商品与货币之间的 对立。故正确A。
A.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B.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C. 海边岩石坚,不怕浪来颠
D.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主要 表现为:(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实践是检验 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A项错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意思是不努力前进就要被其他竞争者超过, 从而相对位移会往后退,体现的哲学原理是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进”和“退”是一对矛盾,矛盾就是对立统 一。与题干不符。B 项错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意思是冰冻了三尺,并不是一天的寒冷所能达到的效果。 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体现的哲理是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与题干不 符 。C 项错误,“海边岩石坚,不怕浪来颠”比喻有坚定志向的人无所畏惧眼前的大风浪,体现的哲学原理是内 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与题干不符。D 项正确,“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意思是听别人说不如 自己去看,看一百遍不如亲自动手去做,体现的哲学道理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题干相符。故正确D。
A. 春 秋
B. 战 国
C. 汉代
D. 晋代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历史。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 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西汉早期,黄老之学盛行,只有私家教学,没有政府设立的传授学术 的学校。汉武帝罢黜百家定儒一尊之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始在长安建立太学。故正确
A.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 以上方面均不正确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国有企业改革的根 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企业先进生产力,使国有企业更好地起经济主导作用,体现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代 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故正确A。
A.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B. 真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C. 真理性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 理论是否正确必须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解析:解析:本题马克思主义哲学A 项错误, 一切事物都处在不停息的 运动变化发展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思维 都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但题干中强调的是治国理政总体方略, 不属于人类社会的范畴。 B 项错误,真理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因此真理反映的对象是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题干中我国蕴含时代内涵的治国理政总体方略就是对我国国情和发展规律的真理性认识, 但强调的是“几代领导集体的努力”和“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B 项不是题干要突出的重点。C 项正确,真理 具有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主客观的相符合,当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真理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 因此真理性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题干中,我国治国理政总体方略是我国领导集体对国情和发展的真 理性认识,它会随着国情不断发生变化而变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符合题意。D项错误, 理论是指人们对自然、社会现象的推论性总结,是认识的一种,其正确与否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因为实践决 定认识,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但题干中强调的是真理性认识的不断变化,并未体现认识必须要由 实践来检验。故正确C。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
D. 《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常识。A项错误,《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 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过四部宪法, 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B项 正确,1949年9月29日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尽管它还不是一部正式的宪法,但不管从内容上还是从法律效力上看 都具有国家宪法的特征,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它是建国初期团结全国人民共同前进的政治基础 和战斗纲领,对于巩固人民政权,加强革命法制,维护人民民主权利,以及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方面起着指导作用。C 项错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是1982年12月11日中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国家法规,并根据1994年、2000年、2004年、2018年《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修订。D 项错误,《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协商制度的意见》是1989年12月30日由中共中央发出。故正确B。
A.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规律
B. 价值规律
C. 剩余价值规律
D. 资本积累规律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常识。A项正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 力的规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总是从基 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从基本不适合到基本适合,循环往复,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逐 步走向高级阶段。因此,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并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经济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 的规律。B 项错误,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规律,只要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始终存在并发挥 作用,在市场经济中始终处于基础地位。C 项错误,剩余价值规律是指剩余价值产生、资本增值的规律。它反 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D项错误,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深刻地揭示了资本积累 同资本所有者财富的积累以及劳动要素提供者相对低收入状况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故正确答案 为 A。
A. 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B. 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C. 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D. 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财富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劳动是财富之父,土 地是财富之母”来源于经济学家威廉 · 配第,意思是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但并不是说具体劳动是 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因为人的劳动必须和物质资料相结合才能创造出使用价值,即劳动必须和土地(自然资 源)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故正确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