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3200
B、 1500
C、 2800
D、 1900
答案:C
解析:在一个两部门经济中,已知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I=460亿元,则均衡国民收入是()亿元。答案:C 题目解析:均衡国民收入是通过将总支出(消费和投资)与总产出相等来确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I=460亿元,均衡国民收入等于总支出,即Y=C+I。代入消费函数和投资值,得到Y = 100+0.8Y + 460,解这个方程得到Y = 2800。因此,正确答案是C。
A、 3200
B、 1500
C、 2800
D、 1900
答案:C
解析:在一个两部门经济中,已知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I=460亿元,则均衡国民收入是()亿元。答案:C 题目解析:均衡国民收入是通过将总支出(消费和投资)与总产出相等来确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I=460亿元,均衡国民收入等于总支出,即Y=C+I。代入消费函数和投资值,得到Y = 100+0.8Y + 460,解这个方程得到Y = 2800。因此,正确答案是C。
A. 货币供给量与总需求的关系
B. 利率与总需求的关系
C. 税收水平与总需求的关系
D. 价格总水平与总需求的关系
解析:在宏观经济学中,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总需求曲线AD指的是()。答案:D 题目解析:总需求曲线(AD)表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不同价格水平下总需求的关系。选项D,即价格总水平与总需求的关系,是总需求曲线的定义。货币供给量、利率和税收水平与总需求的关系不直接对应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因此,正确答案是D。
A. 3.2%
B. 5%
C. 2%
D. 4%
解析:题目解析 在经济增长模型中,用到了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表示为Y = A * K^α * L^(1-α),其中Y是产出,K是资本,L是劳动力,α是资本的权重。资本产出弹性(β)定义为资本对产出的弹性,即β = Δ(ln(Y))/Δ(ln(K))。题目中给出资本产出弹性为0.25,劳动产出弹性为0.75,而总产出的年均增长率等于资本的年均增长率乘以资本产出弹性加上劳动力的年均增长率乘以劳动产出弹性。计算方式为:GDP年均增长率 = β * 资本年均增长率 + (1-β) * 劳动力年均增长率。代入数值解得,3.1% = 0.25 * 2% + 0.75 * 0.8%,解得资本年均增长率为2%,因此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2%。
A. 经济周期
B. 经济景气
C. 经济复苏
D. 经济波动
解析:题目解析 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称为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长期内不断循环的阶段,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等阶段。因此,总体经济活动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被称为经济周期,选项A中的经济周期是正确的答案。
A. 制造业订货单
B.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 固定资产投资额
D. 工业增加值
解析:题目解析 滞后性指标是指在经济活动发生变化后,相关指标变化的滞后时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一种衡量通货膨胀水平的指标,通常在经济活动发生变化后一段时间内才会反映出来。因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属于滞后性指标,选项B是正确的答案。
A.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公正
B.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公平
C.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D. 稳定、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基本理念的内容是()。 答案: C.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基本理念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体现了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要求,强调了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
A. 价格总水平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呈正方向变动
B. 价格总水平取决于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比例关系
C. 从长期来看,总供给变动与价格总水平无关
D. 价格总水平与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呈反方向变动
解析:关于价格总水平影响因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答案: D. 价格总水平与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呈反方向变动 解析: 价格总水平与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呈正相关,而非反方向。通常情况下,货币供给增加,价格总水平也会上升,反之亦然。这是因为货币供给的增加会导致总需求增加,从而推动价格上涨。
A. 18周岁至退休年龄
B. 20周岁至退休年龄
C. 16周岁至退休年龄
D. 19周岁至60周岁
解析:我国关于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劳动年龄的规定是() 答案: C. 16周岁至退休年龄 解析: 根据我国的相关法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的劳动年龄通常是从16周岁至退休年龄。这范围内的人群被认定为适龄劳动力,可以参与就业。
A. 就学率
B. 人口出生率
C. 失业率
D. 城镇化率
解析: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资源利用状况的最重要的经济指标是()。 答案:C. 失业率 解析:失业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资源利用状况的重要指标,因为它直接反映了有劳动能力的人中有多少人没有从事有报酬或收入的工作。失业率的高低可以揭示劳动力市场的健康状况,对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调控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他选项,如就学率、人口出生率和城镇化率虽然也反映了一些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情况,但不如失业率直接关联到劳动力的利用情况。
A. 失业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资源利用状况的最重要的指标
B. 如何减少失业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任务之一
C. 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目前没有从事有报酬或收入的工作的现象
D. 自然失业率是指劳动力市场供求处于均衡状态、价格总水平处于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
解析:关于失业的说法,错误的是()。 答案:C. 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目前没有从事有报酬或收入的工作的现象 解析:失业不仅仅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没有从事有报酬或收入的工作,还包括了寻找工作但未能找到的人,以及暂时停工、临时性失业的人。因此,说法C是错误的。其他选项中的说法A、B、D都是关于失业的正确说法,特别是D指出了自然失业率的概念,即在劳动力市场供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
A. 周期性失业
B. 自愿失业
C. 摩擦性失业
D. 强制失业
解析:根据失业的分类,因总需求不足而减少劳动力派生需求所导致的失业是()。 答案:A(周期性失业) 解析:周期性失业是由于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引起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总需求不足。在经济低迷期,企业生产减少,导致劳动力需求减少,从而引发失业。因此,因总需求不足而减少劳动力派生需求所导致的失业属于周期性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