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法人
B、 单位和个人
C、 企业
D、 自然人
答案:B
解析:题目解析 征税客体是指被征税的主体,通常包括单位和个人。法人是指具有法律资格的组织,而自然人是指个体。选项B中的“单位和个人”更全面地涵盖了征税的客体,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A、 法人
B、 单位和个人
C、 企业
D、 自然人
答案:B
解析:题目解析 征税客体是指被征税的主体,通常包括单位和个人。法人是指具有法律资格的组织,而自然人是指个体。选项B中的“单位和个人”更全面地涵盖了征税的客体,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A. 效益性
B. 准确性
C. 固定性
D. 公开性
解析:税收的基本特征包括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答案:C 解析:税收的基本特征有强制性,即纳税人必须按法定规定纳税;无偿性,即纳税人对支付的税款不直接获得对等的特定经济利益;以及固定性,即税收在征收时,税率和税基通常是一定的,而不受个别纳税人的主观意愿影响。因此,选项C“固定性”是描述税收基本特征的正确选择。
A. 在较低的税率区间内,税收收入将随税率的降低而增加
B. 税率的提高不会对劳动供给产生负激励
C. 随着税率的提高税收收入一直增加
D. 在高的税率区间内,税收收入将随税率的增加而降低
解析:按照拉弗曲线的描述,正确的是在高的税率区间内,税收收入将随税率的增加而降低。答案:D 解析:拉弗曲线表达了税收与税率之间的关系。在高的税率区间内,提高税率可能导致纳税人减少投资和劳动,从而使税收收入下降。因此,选项D“在高的税率区间内,税收收入将随税率的增加而降低”是正确的描述。
A. 超额利润
B. 税负优惠
C. 税收归宿
D. 税收弹性
解析:税负转嫁的最后结果是形成税收归宿。答案:C 解析:税负转嫁是指企业将缴纳的税款通过调整产品价格或其他方式,转嫁给其他经济主体的过程。最后结果是形成税收归宿,即税收最终由特定的经济主体承担。因此,选项C“税收归宿”是描述税负转嫁最终结果的正确选择。
A. 增加30单位
B. 减少30单位
C. 增加130单位
D. 减少130单位
解析:某月内,甲商品的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同时上升,引起的甲商品的需求变动量分别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相关产品价格变动共同作用下,该月甲商品需求量变动情况是()。 答案:B 解析:根据经济学中的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原理,替代品价格上升会导致该商品的需求增加,而互补品价格上升会导致该商品的需求减少。在这个问题中,替代品价格上升导致需求增加50单位,互补品价格上升导致需求减少80单位,两者共同作用下,需求变动为50单位 - 80单位 = -30单位,即减少30单位。所以答案为B,减少30单位。
A. 后转
B. 前转
C. 消转
D. 税收资本化
解析:在资本物品交易中,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买的生产要素未来应当缴纳的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压低生产要素购买价格)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这种税收转嫁称为()。 答案:D 解析:这种税收转嫁的行为被称为税收资本化。在资本物品交易中,购买者通过将未来应当缴纳的税款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实际上是将税款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这个过程被称为税收资本化。所以答案为D,税收资本化。
A. 后转是在商品交易后发生
B. 后转是预期历次累计税款的一次性转嫁
C. 纳税人通过抬高购入商品或生产要素进价的方式进行的
D. 后转借助的是一般消费品
解析:关于税负向后转嫁的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D 解析:税负向后转嫁是指纳税人通过提高购入商品或生产要素进价的方式将税负转嫁给其他市场参与者,一般是最终消费者。这种情况通常借助的是一般消费品。所以答案为D,后转借助的是一般消费品。
A. 消费品
B. 动产
C. 资本物品
D. 金融商品
解析:税收资本化主要发生在()的交易中。 A. 消费品 B. 动产 C. 资本物品 D. 金融商品 答案: C 题目解析: 税收资本化是指企业将发生的税收成本计入资产的过程。这主要发生在购置资本物品的交易中,因为企业在购买资本物品时通常会将相关的税收成本资本化,纳入该资产的总成本中,而非直接列支出。因此,正确答案是C,资本物品。
A. 对非生活必需品的课税,税负容易转嫁
B. 课税范围越狭窄,税负越容易转嫁
C. 对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课税,税负容易转嫁
D. 与经济交易无关而直接对纳税人课征的税,税负容易转嫁
解析:关于税负转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对非生活必需品的课税,税负容易转嫁 B. 课税范围越狭窄,税负越容易转嫁 C. 对需求弹性小的商品课税,税负容易转嫁 D. 与经济交易无关而直接对纳税人课征的税,税负容易转嫁 答案: C 题目解析: 税负转嫁是指企业将税收成本通过调整价格或其他方式转移到其他经济主体的行为。需求弹性小的商品指的是对价格变化不敏感的商品,因此对这类商品课税时,企业更容易通过提高价格等方式将税负转嫁给消费者。因此,正确答案是C。
A. 增加税收
B. 征收基金
C. 收取企业利润
D. 举借公债
解析:目前世界各国弥补财政赤字的普遍做法是()。 A. 增加税收 B. 征收基金 C. 收取企业利润 D. 举借公债 答案: D 题目解析: 当国家面临财政赤字时,一种普遍的做法是通过举借公债来弥补赤字。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以填补预算中的赤字部分。其他选项如增加税收、征收基金、收取企业利润也是财政调控手段,但举借公债是普遍用于应对财政赤字的方式。因此,正确答案是D。
A. 20%
B. 1.5%
C. 6%
D. 25%
解析:2012年某国国债收入为0.6万亿元,国债累计余额为8万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40万亿元,财政支出为10万亿元,则该国2012年国债负担率为(A)。答案:A 解析:国债负担率计算公式为国债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即国债负担率 = (国债余额 / 国内生产总值) × 100%。根据题意,国债余额为8万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40万亿元,代入公式计算得国债负担率为 (8万亿元 / 40万亿元) × 100%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