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流水节拍
B、 时间间隔
C、 间歇时间
D、 流水步距
答案:D
解析:解析:流水步距是指两个相邻施工过程(或专业工作队)相继开始施工的最小间隔时间。
A、 流水节拍
B、 时间间隔
C、 间歇时间
D、 流水步距
答案:D
解析:解析:流水步距是指两个相邻施工过程(或专业工作队)相继开始施工的最小间隔时间。
A. 每个施工段需要有足够工作面
B. 施工段数要满足合理组织流水施工要求
C. 施工段界限要尽可能与结构界限相吻合
D. 同一专业工作队在同施工段劳动量比相等
E. 施工段必须在同一平面内划分
解析:解析:划分施工段,应遵循下列原则:(1)各施工段的劳动量应大致相等,相差幅度不宜超过15%以保证施工在连续、均衡的条件下进行。(2)每个施工段要有足够的工作面,以保证相应数量的工人、主导施工机械的生产效率。(3)施工段的界限应尽可能与结构界限(如沉降缝、伸缩缝等)相吻合,或设在对建筑结构整体性影响小的部位,以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性。(4)施工段数目要满足合理组织流水施工的要求。(5)对于多层建筑物、构筑物或需要分层施工的工程,应既分施工段,又分施工层。
A. 各施工过程按各自流水速度施工,始终保持工艺先后顺序
B. 流水步距的数目应等于施工过程数
C. 各施工过程的专业工作队投入施工后保持连续作业
D. 流水步距的值应等于流水节拍值中的最大值
E. 相邻两个专业工作队在满足连续施工的条件下,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合理搭接
解析:解析:流水步距的大小取决于相邻两个专业工作队在各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及流水施工的组织方式。确定流水步距时,一般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各施工过程按各自流水速度施工,始终保持工艺先后顺序;(2)各施工过程的专业工作队投入施工后保持连续作业;(3)相邻两个专业工作队在满足连续施工的条件下,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合理搭接。
A. 12
B. 18
C. 20
D. 26
解析:解析:T=(m+n-1)×t+ΣG+2Z-2C=(3+5-1)×2+4=18(天)
A. 4
B. 5
C. 6
D. 7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固定节拍流水施工。(5+3-1)×t<44,流水节拍最大值为6天。
A. 24
B. 30
C. 36
D. 54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成倍节拍流水施工。施工过程数目n=3,施工段数目m=4,流水步距等于流水节拍的最大公约数,K=min{6,6,9}=3,专业工作队数=(6/3)+(6/3)+(9/3)=7(个),流水施工工期=(4+7-1)×3=30(天)。
A. 4
B. 5
C. 6
D. 7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成倍节拍流水施工。成倍节拍流水施工计算专业工作队数,首先需要求出流水步距,K=最大公约数{4,6,4}=2(天);专业工作队数=4/2+6/2+4/2=7(个)。
A. 3个和20天
B. 4个和25天
C. 7个和22天
D. 7个和24天
解析:解析:流水节拍分别为6天、4天、4天,最大公约数为2;专业工作队数=6/2+4/2+4/2=7个;工期=(5+7-1)×2=22天。
A. 2和19
B. 3和20
C. 4和20
D. 5和19
解析:解析:在非节奏流水施工中,通常采用累加数列错位相减大差法计算流水步距,计算如下:①求各施工过程流水节拍的累加数列:施工过程1:2,6,9,13,施工过程Ⅱ:3,8,12,17;②错位相减得差数列为:{2,3,1,1,-17};③流水步距KI,Ⅱ=max{2,3,1,1,-17}=3(天);④施工工期:T=ΣK+Σtn=[3+(3+5+4+5)]=20(天)。
A. 所有施工过程在各个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均相等
B. 流水施工工期等于施工段数与流水节拍的乘积
C. 相邻专业工作队之间的流水步距不尽相等
D. 专业工作队的数量等于施工过程的数量
E. 各施工段之间有空闲时间
解析:解析:固定节拍流水施工是一种最理想的流水施工方式,具有以下特点:①所有施工过程在各个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均相等;②相邻施工过程的流水步距相等,且等于流水节拍;③专业工作队数等于施工过程数,即每一个施工过程组建一个专业工作队;④各专业工作队在各施工段上能够连续作业,施工段之间没有空闲时间。
A. 相邻专业工作队之间的流水步距相等
B. 不同施工过程的流水节拍成倍数关系
C. 专业工作队数等于施工过程数
D. 流水步距等于流水节拍的最大值
E. 各专业工作队能够在施工段上连续作业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成倍节拍流水施工。加快的成倍节拍流水施工的特点:同一施工过程在其各个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均相等;不同施工过程的流水节拍不等,但其值为倍数关系;相邻专业工作队的流水步距相等,且等于流水节拍的最大公约数(K);专业工作队数大于施工过程数;各个专业工作队在施工段上能够连续作业,施工段之间没有空闲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