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d₁≤C1,判定该批产品合格
B、 d₁≤C1,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
C、 d₁>C₂,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
D、 d₁>C₂,判定该批产品合格
E、 C₁<d₁≤C₂,应在同批产品中继续随机抽取n₂件产品进行检验
答案:ACE
解析:解析:二次抽样检验也称双次抽样检验。二次抽样检验则包括五个参数,即:(N,n1,n₂,C1,C₂)二次抽样的操作程序:在检验批量为N的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n件产品进行检验。发现n中的不合格数为d₁,则:1)若d₁≤C1,判定该批产品合格;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2)若d₁>C₂,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3)若C₁
A、 d₁≤C1,判定该批产品合格
B、 d₁≤C1,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
C、 d₁>C₂,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
D、 d₁>C₂,判定该批产品合格
E、 C₁<d₁≤C₂,应在同批产品中继续随机抽取n₂件产品进行检验
答案:ACE
解析:解析:二次抽样检验也称双次抽样检验。二次抽样检验则包括五个参数,即:(N,n1,n₂,C1,C₂)二次抽样的操作程序:在检验批量为N的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n件产品进行检验。发现n中的不合格数为d₁,则:1)若d₁≤C1,判定该批产品合格;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2)若d₁>C₂,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3)若C₁
A. 现场试验法
B. 化学检验法
C. 物理检验法
D. 感官检验法
解析:解析:现场试验法。现场试验法是指直接在施工现场对工程构件、设备等进行试验的方法。常见的试验有:桩基的静载试验、小应变试验;给水工程、供暖工程中的压力试验;设备安装工程中的设备试运行,电器安装工程中的电器设备动作试验等。
A. 机械性能检测法
B. 现场试验法
C. 度量检测法
D. 化学检验法
解析:解析:机械性能检测法是指利用物理力学专用仪器对工程材料、构件等机械性能进行检测的方法。工程建设中,机械性能检测项目一般是指钢材的抗拉、抗弯、抗剪和焊接性能;混凝土的抗压、抗渗性;水泥砂浆的抗压性能;机砖的抗压、抗拉、抗剪性能等。
A. 感观检验法
B. 物理检验法
C. 化学检验法
D. 现场试验法
解析:解析:现场试验法是指在现场对工程构件和设备等进行试验。
A. 调查表法
B. 分层法
C. 排列图法
D. 控制图法
解析:解析:分层法是指将调查收集的原始数据,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按某一性质进行分组整理的分析方法。每组就称为一层,因此,分层法又称为分类法或分组法。
A. 排列图法
B. 因果分析图法
C. 相关图法
D. 直方图法
解析:解析:直方图又称频数分布直方图,是用来反映产品质量数据分布状态和波动规律的统计分析方法。
A. 一张分析图可以解决多个质量问题
B. 常采用QC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有利于集思广益
C. 分析时要充分表达意见,层层深入,排出所有可能的原因
D. 因果分析图法专业性很强,QC小组以外的人员不能参加
E. 通过因果分析图可了解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从而掌握质量能力状态
解析:解析:应用因果分析图法进行分析时,应注意事项:(1)一个质量特性或一个质量问题使用一张图分析。(2)通常采用QC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集思广益,共同分析。(3)必要时可邀请QC小组以外的有关人员参与,广泛听取意见。(4)分析时要充分发表意见,层层深入,排除所有可能的原因。(5)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由各参与人员采用投票或其他方式,从中选择1~5项多数人达成共识的最主要原因。
A. 表面平整度
B. 垂直度
C. 截面尺寸
D. 标高
E. 平面水平度
解析:解析:主要因素:0~80%;次要因素:80%~90%;一般因素:90%~100%。
A. 计算工序能力
B. 判断工序的稳定性
C. 分析不同因素对质量的影响
D. 推断工序质量规格标准的满足程度
E. 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
解析:解析:直方图的主要用途是:判断工序的稳定性;推断工序质量规格标准的满足程度;分析不同因素对质量的影响;计算工序能力等。
A. 双峰型
B. 折齿型
C. 孤岛型
D. 峭壁型
解析:解析:直方图产生原因,正常型工序处于稳定状态,只存在随机误差,折齿型由于分组不当或组距确定不当而造成的,左(或右)缓坡型主要是由于操作中对上限(或下限)控制太严造成的,孤岛型是因原材料发生变化,或短时间内工人操作不熟练造成的,双峰型往往是因取样时混批所致,如将两台设备、两种不同施工方法的产品混在一,起或在两个不同批量中取样等,峭壁型通常是因数据收集不正常,可能有意识地去掉下限以下的数据,或是在检测过程中某种人为因素造成的,综上,本题应选A。
A. 点子几乎全部落在控制界线内
B. 中心线一侧出现连续7点
C. 中心线两侧有5点连续上升
D. 点子排列显示周期性变化
E. 连续11点中有10点在同侧
解析:解析:属于生产过程有异常的情形有:(1)连续7点或更多点在中心线同一侧。(2)连续7点或更多点呈上升或下降趋势。(3)连续11点中至少有10点在中心线同一侧。(4)连续14点中至少有12点在中心线同一侧。(5)连续17点中至少有14点在中心线同一侧。(6)连续20点中至少有16点在中心线同一侧。(7)连续3点中至少有2点和连续7点中至少有3点落在二倍标准差与三倍标准差控制界限之间。(8)点子呈周期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