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必须采用新的安全技术措施
B、 必须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C、 定期向多工种交叉施工作业队伍书面交底
D、 应将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操作规程、防护用品用具使用等向操作人员进行详细交底
E、 保留书面安全技术交底签字记录5
答案:BCDE
解析:解析:A项错误,应优先采用新的安全技术措施。
A、 必须采用新的安全技术措施
B、 必须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C、 定期向多工种交叉施工作业队伍书面交底
D、 应将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操作规程、防护用品用具使用等向操作人员进行详细交底
E、 保留书面安全技术交底签字记录5
答案:BCDE
解析:解析:A项错误,应优先采用新的安全技术措施。
A. 红色
B. 橙色
C. 黄色
D. 蓝色
解析:解析: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A. 以人为本
B. 依法依规
C. 符合实际
D. 注重实效
E. 应急处置
解析:解析:应急预案的编制应遵循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符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应急处置为核心,明确应急职责、规范应急程序、细化保障措施。
A. 现场施工方案
B. 专项应急预案
C. 现场处置方案
D. 综合应急预案
解析:解析:专项应急预案是指企业为应对某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防止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专项性工作方案。
A.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建设单位应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组织评审或论证
B. 参加应急预案评审的人员可包括有关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方面的、有现场处置经验的专家
C. 评审人员与所评审应急预案的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D. 应急预案论证可通过推演的方式开展
解析:解析: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企业应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组织评审或论证。
A. 每年
B. 每半年
C. 每三年
D. 每两年
解析:解析:企业应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建筑施工单位应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
A. 15
B. 20
C. 30
D. 45
解析:解析:企业应在应急预案公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按照分级属地原则,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进行备案,并依法向社会公布。
A. 应急资源的经济性
B. 应急预案体系设计的针对性
C. 应急预案的衔接性
D. 应急保障措施的安全性
E. 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的科学性
解析:解析:评审内容: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全面性、应急预案体系设计的针对性、应急组织体系的合理性、应急响应程序和措施的科学性、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应急预案的衔接性。
A. 一般事故
B. 较大事故
C. 重大事故
D. 特别重大事故
解析:解析: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分为以下等级:(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及以上死亡,或者100人及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及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及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及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及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及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及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及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A. 较大事故
B. 一般事故
C. 重大事故
D. 特别重大事故
解析:解析: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及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及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及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A. 7
B. 10
C. 28
D. 30
解析:解析: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