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NO₃+H₂SO₄【1:3】
B、 HNO₃+H₃PO₄【1:3】
C、 HCl+H₂SO₄【1:3】
D、 HNO₃+HCl【1:3】
E、 HCl+H₃PO₄【1:3】
答案:D
解析:解析:王水,又称王酸、硝基盐酸,是一种腐蚀性非常强、冒黄色雾的液体,是浓盐酸和浓硝酸按3:1体积比组成的混合物。它是少数能溶解金的液体之一。
A、 HNO₃+H₂SO₄【1:3】
B、 HNO₃+H₃PO₄【1:3】
C、 HCl+H₂SO₄【1:3】
D、 HNO₃+HCl【1:3】
E、 HCl+H₃PO₄【1:3】
答案:D
解析:解析:王水,又称王酸、硝基盐酸,是一种腐蚀性非常强、冒黄色雾的液体,是浓盐酸和浓硝酸按3:1体积比组成的混合物。它是少数能溶解金的液体之一。
A. 针头
B. 缝合针
C. 手术刀
D. 玻璃试管
E. 纱布
解析:解析:损伤性废物即能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医用锐器,包括医用针头、缝合针;各类医用锐器如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使用后应该放入锐器盒,以防刺伤。
A. 天蓝色
B. 深绿色
C. 白色
D. 黑色
E. 灰色
A. 失去细胞膜而形成L型细菌
B. L型细菌只能在体内形成
C. L型细菌革兰氏染色大多呈阳性
D. L型细菌主要致病物质为毒素
E. L型细菌只能以出芽方式繁殖
解析:解析:细菌形成L型后仍能产生毒素。L型细菌以引起慢性和反复发作性感染为致病特点,其主要致病物质是毒素。
A. 必须消毒
B. 必须灭菌
C. 不需消毒
D. 不需灭菌
E. 必须浸泡
解析:解析:《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5年】规定,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
A. 物体表面消毒后自然菌的消亡率应≥90%
B. 排泄物、分泌物消毒后,不应检出病原微生物或目标微生物
C. 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血液等消毒后不应检出病原微生物或目标微生物
D. 空气消毒后,不应检出指示微生物或目标微生物,自然菌的消亡率≥90%
E. 当地居民的饮用水和食物中不应检出微生物
A. 根据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组成分为单纯蛋白质和结合【缀合】蛋白质
B. 单纯蛋白质只由氨基酸组成
C. 结合【缀合】蛋白质除了氨基酸外还连接有其他化学基团,这些非氨基酸部分称为辅基,均通过范德华力与蛋白质部分相连
D. 蛋白质辅基都是金属离子
E. 细胞色素c是结合【缀合】蛋白质,其铁离子与蛋白质部分的半胱氨酸残基以化学键相连
A. 双份血清抗体检测
B. 快速检测抗原和抗体
C. 早期血清抗体检测
D. 动物接种、检测抗原和核酸
E. 恢复期血清抗体检测
A. 穿隔离衣,戴隔离帽、口罩、手套和工作鞋
B. 下班时更衣后即可离开病房
C. 如果医护人员出现抵抗力低下现象,应停止接触此类患者
D. 接触病人前后必须认真洗手
E. 尽可能接种疫苗或口服预防药物
解析:解析:在严密隔离区接触传染病病人的医护人员,离开工作场所前,应更衣、并认真进行手部清洗与消毒,消除手部的可能污染。
A. 30~60℃
B. 36~60℃
C. 46~60℃
D. 56~60℃
E. 60~65℃
解析:解析:细菌生长的温度极限为-7~90℃。根据细菌对温度要求的不同可分为:嗜冷菌,最适生长温度为10~20℃;嗜温菌为20~40℃;嗜热菌在高至56~60℃生长最好。病原菌均为嗜温菌,最适温度是人的体温,即37℃。
A. 免疫印迹试验
B. 免疫荧光试验
C. 条带免疫实验
D. 放射免疫试验
E. 免疫层析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