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直接滴定法
B、 间接滴定法
C、 返滴定法
D、 置换滴定法
E、 替换滴定法
答案:C
A、 直接滴定法
B、 间接滴定法
C、 返滴定法
D、 置换滴定法
E、 替换滴定法
答案:C
A. 分离
B. 分离与纯化
C. 催化聚合
D. 等电聚焦
E. 交变脉冲
A. 固定相为极性,流动相为极性
B. 固定相为极性,流动相为非极性
C. 固定相为非极性,流动相为极性
D. 固定相为非极性,流动相为非极性
E. 固定相为键合型离子交换树脂,流动相为极性
解析:解析:反相色谱法是较为常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常采用非极性的C₈等固定相,流动相采用极性试剂如甲醇等。
A. 性激素、苯酚、氢醌
B. 苯酚、氢醌、巯基乙酸
C. 氢醌、巯基乙酸、pH
D. 巯基乙酸、pH、铅
E. pH、铅、性激素
A. 保持一定的pH
B. 抑制非特异性扩增
C. 保持TaqDNA聚合酶的活性
D. 增加DNA模板的溶解度
E. 有利于引物和模板的结合
解析:解析:TaqDNA聚合酶需依赖Mg²+为激活剂,一定浓度的Mg²+可保持TaqDNA聚合酶的活性,过高的Mg²+则会引起非特异性扩增。
A. 600mg/L
B. 800mg/L
C. 1000mg/L
D. 1200mg/L
E. 5000mg/L
解析:解析:TDS的量与饮用水的味觉直接有关。不同TDS浓度与饮用水的味道之间的关系:极好,少于300mg/L;好,300~600mg/L;一般,600~900mg/L;差,900~1200mg/L;无法饮用,大于1200mg/L。
A. 蛋白质分离
B. 噬菌体分离
C. 大分子分离
D. DNA分离
E. 小分子分离
A. 短时间发生
B. 有共同临床表现
C. 相对集中区域发生
D. 无法明确诊断病因
E. 有典型的人群聚集性
解析:解析: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所指的”不明原因”是指在疾病流行与控制过程中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状态。
A. 物体表面消毒后自然菌的消亡率应≥90%
B. 排泄物、分泌物消毒后,不应检出病原微生物或目标微生物
C. 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血液等消毒后不应检出病原微生物或目标微生物
D. 空气消毒后,不应检出指示微生物或目标微生物,自然菌的消亡率≥90%
E. 当地居民的饮用水和食物中不应检出微生物
A. 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
B. 蛋白质、脂肪、水分
C. 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粗纤维
D. 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粗纤维、微量元素
E. 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微量元素
解析:解析:食物中营养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粗纤维,从理论上讲灰分应包含微量元素。
A. 二氯异氰尿酸钠
B. 甲醛
C. 过氧化氢
D. 二氧化氯
E. 臭氧
解析:解析:甲醛是一种古老的消毒防腐剂,现有研究发现它具有一定的致突变和致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