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320℃
B、 280℃
C、 230℃
D、 180℃
E、 100℃
答案:C
解析:解析:沸点低于230℃的酚类化合物称为挥发酚,多为一元酚。
A、 320℃
B、 280℃
C、 230℃
D、 180℃
E、 100℃
答案:C
解析:解析:沸点低于230℃的酚类化合物称为挥发酚,多为一元酚。
A. 患者已经离开疫源地
B. 患者已经治愈,消除排出病原体状态
C. 对疫源地实施终末消毒
D. 在一个最长潜伏期内未发现新患者
E. 在一个最长传染期内未发现新患者
F.
G.
H.
I.
J.
解析:解析:疫源地是否消灭应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的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病人已经离开疫源地,或病人已经治愈,或消除排出病原体状态,说明该场所的传染源均已不再存在;对疫源地实施终末消毒,可有效切断传播途径;在一个最长潜伏期内未发现新病人,说明易感人群未受到感染。三个方面均符合规定要求,说明疫源地得以消灭。
A. 乙、丙中溶液的pH也为7
B. 乙溶液的pH<7,丙溶液pH>7
C. 乙溶液的pH=7,丙溶液pH>7
D. 乙溶液的pH<7,丙溶液pH=7
E. 乙溶液的pH>7,丙溶液pH<7
解析:解析:甲、乙、丙3支试管加入同浓度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后的反应产物分别是:NaCl、HSO4、CH₃COONa,其pH分别为7、<7、>7。
A. 4
B. 5
C. 6
D. 8
E. 3
解析:解析:志贺菌属包括福氏志贺菌等4个群。
A. 碳酸盐硬度
B. 水中钙、镁与碳酸盐结合形成的硬度
C. 水中钙、镁与重碳酸盐结合形成的硬度
D. 水中钙、镁与碳酸盐、重碳酸盐结合形·
成的硬度
E. 非碳酸盐硬度
解析:解析:水的永久性硬度,即非碳酸盐硬度,指水中所含钙、镁等离子超过碳酸根及重碳酸根时,剩余的钙、镁离子即与水中的硫酸根、氯离子或硝酸根结合,形成非碳酸盐硬度。
A. 极谱法
B. 色谱法
C. 红外光谱法
D. 紫外光谱法
E. 核磁共振法
解析:解析:绝大部分有机混合物的定量分析首选色谱法,包括气相和液相色谱法。
A. 消毒
B. 灭菌
C. 防腐
D. 无菌
E. 无菌操作
A. 培养后菌落呈蓝色,而化妆品的颗粒
颜色不变化
B. 培养后菌落呈红色,而化妆品的颗粒颜色不变化
C. 培养后菌落颜色不变化,而化妆品的颗粒呈蓝色
D. 培养后菌落颜色不变化,而化妆品的颗粒呈红色
E. 培养后菌落呈紫色,而化妆品的颗粒颜色不变化
解析:解析:无色的TTC作为受氢体加入培养基中,如果有细菌存在,培养后在细菌脱氢酶的作用下,TTC便接受氢而成为红色的三苯基甲腊,使菌落呈现红色。
A. 物理干扰
B. 背景干扰
C. 电离干扰
D. 化学干扰
E. 辐射干扰
A. 细菌芽孢定性杀灭试验,医疗器械灭菌模拟现场试验,灭菌连续使用稳定性试验,能量试验【多次使用】
B. 细菌芽孢定量杀灭试验,医疗器械消毒模拟现场试验,消毒连续使用稳定性试验,能量试验【多次使用】
C. 细菌芽孢、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定量杀灭试验,现场试验,能量试验【多次使用】
D. 细菌芽孢定性杀灭试验,医疗器械消毒模拟现场试验,灭菌连续使用稳定性试验,能量试验【多次使用】,现场试验
E. 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细菌芽孢的定性杀灭试验,模拟现场试验,现场试验
解析:解析:《消毒产品检验规定》【2003年】的规定。
A.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B.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C. 化学滴定法
D.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
E. 离子色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