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小时后
B、 半小时后
C、 2小时后
D、 3小时后
E、 10分钟后
答案:B
A、 1小时后
B、 半小时后
C、 2小时后
D、 3小时后
E、 10分钟后
答案:B
A. 170℃,30分钟
B. 160℃,2
C. 150℃,2
D. 140℃,2
E. 170℃,5小时小时小时分钟
A. 比色法
B. 气相色谱法
C. 高效液相色谱法
D. 原子吸收法
E. 氧化还原滴定法
解析:解析:2012年1月1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化妆品中巯基乙酸的测定方法》中规定的是”高效液相色谱法”。
A. 痢疾杆菌
B. A组轮状病毒
C. 空肠弯曲菌
D. B组轮状病毒
E. 杯状病毒
解析:解析:A组轮状病毒是全世界范围内2岁以下婴幼儿严重腹泻疾病的最主要病原,也是我国秋冬季婴幼儿流行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原。
A. 400nm
B. 380nm
C. 300nm
D. 280nm
E. 250nm
A. 饮水加氯消毒
B. 食具煮沸消毒
C. 对甲型肝炎患者使用过的餐具消毒
D. 生活用水消毒
E. 常规空气消毒
解析:解析:由于甲型肝炎病人使用过的餐具有明显的传染性,对其采取的消毒措施属于疫源地消毒中的随时消毒措施。
A. 肠道病毒71型
B. 肠道病毒68型
C. 肠道病毒70型
D. 肠道病毒69型
E. 柯萨奇病毒A₂型
A. 人
B. 绵羊
C. 马
D. 兔
E. 豚鼠
解析:解析:补体结合试验【complementfixationtest,CFT】通常将豚鼠血清作适当稀释后使用。
A. 成人T细胞白血病
B. 乙型病毒性肝炎
C. 丁型病毒性肝炎
D. 艾滋病
E. 甲型病毒性肝炎
解析:解析:甲型肝炎病毒【HAV】是在各种条件下抵抗外界条件变化能力最强的病毒之一。甲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食物、水、接触】途径传播,急性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的粪便是主要传染源。
A. 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对生物体造成损伤、发生疾病,甚至死亡的预期概率
B. 化学物质在一定时间内对生物体造成损伤、发生疾病,甚至死亡的预期概率
C. 在特定条件下接触某种水平的化学物而造成机体的损伤、发生疾病,甚至死亡的预期概率
D. 化学物质毒性的大小即是该物质危险度的大小
E. 化学物质在体内生物半衰期短,其危险度就大
A. 原子量
B. 原子序数
C. 放射性
D. 中子数
E. 正电子数
解析:解析:原子序数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同时也确定物质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