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玻璃培养皿
B、 瓷研磨棒
C、 不锈钢滤菌器
D、 手术刀、剪刀
E、 载玻片
答案:D
解析:解析:使用干烤法灭菌,一般需加热至160~170℃,保持2小时,可以达到灭菌目的,适用于玻璃器皿、瓷器、金属器物等,但不适用于利器。
A、 玻璃培养皿
B、 瓷研磨棒
C、 不锈钢滤菌器
D、 手术刀、剪刀
E、 载玻片
答案:D
解析:解析:使用干烤法灭菌,一般需加热至160~170℃,保持2小时,可以达到灭菌目的,适用于玻璃器皿、瓷器、金属器物等,但不适用于利器。
A. 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要求
B.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C. 接触病人的麻醉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D. 医务人员使用无菌物品和器械时,应当检查外包装的完整性和灭菌有效日期,包装不合格或者超过灭菌有效期限的物品不得使用
E. 医务人员使用无菌物品和器械时,对刚满灭菌有效期的,尚可使用
A. 排除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干扰
B. 排除空气中氮氧化物的干扰
C. 排除空气中氧化性气体的干扰
D. 排除三氯化铁的颜色干扰
E. 排除空气中甲醛的干扰
A. 不耐热,60℃30分钟可将其灭活
B. 100℃2分钟可将其灭活
C. 耐低温,在人血清中保存于-20℃可存活5年,在一70℃可存活8年
D. 对乙醚、紫外线敏感
E. 对0.65%甲醛溶液不敏感
A. 细菌学检测应每日1次,内毒素检测应每3个月至少1次
B. 细菌学检测应每周1次,内毒素检测应每3个月至少1次
C. 细菌学检测应每月1次,内毒素检测应每3个月至少1次
D. 细菌学检测应每季度1次,内毒素检测应每3个月至少1次
E. 细菌学检测应每半年1次,内毒素检测应每3个月至少1次
解析:解析:《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2005年】规定,水质细菌学、内毒素检测时间:最初应每周检测1次,连续2次检测结果符合要求后,细菌学检测应每月1次,内毒素检测应每3个月至少1次。
A. 补充维生素
B. 土壤施用相关肥料
C. 粮食加碘
D. 饮水加碘
E. 食盐加碘
解析:解析:碘缺乏病最常见的发病原因是饮水中碘含量过低。饮用水中碘测定的标准方法为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用于测定空气中的二氧化氮;亚甲蓝分光光度法用于测定空气中的硫化氢;靛酚蓝分光光度法用于测定空气中的氨;酚试剂分光光度法用于测定空气中的甲醛。
A. 水
B. 悬浮物
C. 颗粒物
D. 生物体
E. 胶体
A. 1000多种
B. 900多种
C. 800多种
D. 700多种
E. 600多种
解析:解析:据WHO报道,现查明全世界水体中可检查出2221种化学物质,其中饮用水中有害的有机污染物765种,我国主要饮用水源黄浦江江水中曾检出有机物700多种,松花江吉林段测出有机物317种
A. 包被液
B. 稀释液
C. 洗涤液
D. 底物溶液
E. 终止液酶免疫试验【EIA】中所用上述各种缓冲液的主要成分是
A. 22~28℃
B. 20~25℃
C. 28~30℃
D. 32~38℃
E. 40~45℃
解析:解析:钩端螺旋体对酸碱敏感,适宜生长温度为28~30℃,pH为7.2~7.4,需氧或微需氧,生长缓慢。采集的标本应该保存在5~20℃条件下,并于采集后1周内接种培养基。
A. 90分钟
B. 60分钟
C. 45分钟
D. 30分钟
E. 15分钟
解析:解析: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规定,室内空气采样时应关闭门窗12小时,然后至少采样4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