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预防性消毒
B、 随时消毒
C、 疫区消毒
D、 终末消毒
E、 疫源地消毒
答案:E
A、 预防性消毒
B、 随时消毒
C、 疫区消毒
D、 终末消毒
E、 疫源地消毒
答案:E
A. 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
B. 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
C. 系统误差和过失误差
D. 仪器误差和操作误差
E. 偶然误差和操作误差
解析:解析:系统误差是由客观因素决定的,受测量工具、外界环境因素如米尺、温度计等影响;偶然误差是由主观因素引起的,受实验者读数的影响,每个人看问题的方法和角度不同,因此读取的数据也就存在误差,而物体本身一般
是不变的,所以存在偶然误差。这两种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系统误差可通过更精确的仪器来减小误差,而偶然误差则通过多次测量、读取,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A. 80℃
B. 90℃
C. 110℃
D. 95~105℃
E. 120℃
解析:解析:直接干燥法采用比水的沸点稍高的温度【105℃】加热试样一定时间,让水分充分蒸发,根据试样减轻的质量计算水分的含量,适用于95~105℃下,不含或含其他挥发性物质甚微的食品,主要除去水分。
A. 50g/L
B. 100g/L
C. 200g/L
D. 250g/L
E. 25g/L
解析:解析:50g/250ml=200g/L,分子分母同时扩大4倍。
A. 防止吸收液沉淀
B. 消除O₃干扰
C. 提高采样效率
D. 消除或减少重金属离子的干扰
E. 降低空白值
解析:解析:空气中二氧化硫被甲醛缓冲液吸收,生成稳定的羟基甲磺酸,加碱后与盐酸恩波副品红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比色定量测定。空气中的氮氧化物、臭氧、一些重金属干扰其测定,臭氧的干扰通过分析前放置20分钟使其分解;二氧化氮干扰通过加入氨基磺酸钠去除;重金属干扰通过加入EDTA钠盐和磷酸去除。
A. 受到污染的水、食物、垃圾
B. 患者
C. 携带病原体的虫媒
D. 所有昆虫
E. 受到污染的物品
解析:解析:凡是能够成为病原体污染来源的人、动物或物品均可称为传染源。一般情况下,昆虫不一定携带致病的病原体,所以不能称为传染源。
A. 辐射灭菌法
B. 热力灭菌法
C. 煮沸灭菌法
D. 化学灭菌法
E. 超声波灭菌法
解析:解析:滤膜灭菌应是将滤膜放入含蒸馏水的烧杯中,煮沸灭菌3次,每次15分钟。前两次煮沸后需更换水洗涤2~3次,以除去残留溶剂。
A. 99.9999%
B. 99.999%
C. 99.99%
D. 99.9%
E. 99%
解析:解析:一般来说,在医用器材和环境的消毒中,若能使人工污染的微生物在消毒过程中的存活概率减少到10-³,即无菌保证水平为10-³级则认为是可靠的。也就是通过消毒处理后,杀灭或去除了原有微生物的99.9%,亦就达到了消毒要求。
A.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B. 盐酸恩波副品红分光光度法
C. 靛酚蓝分光光度法
D.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E. 酚试剂分光光度法
A.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
B. 各级卫生防疫机构颁发
C. 县级以上工商管理部门颁发
D. 省【地区】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
E.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颁发
解析:解析:卫生许可是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履行行政执法权力的体现。
A. 100~250mg/L,作用10~30分钟
B. 400mg/L,作用20分钟
C. 400~700mg/L,作用10~30分钟
D. 500~800mg/L,作用10~100分钟
E. 1000mg/L,作用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