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财会金融
>
《执业兽医(兽医全科类)》考试题库
搜索
《执业兽医(兽医全科类)》考试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284.对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刺激作用最强的是()。

A、.肾素

B、.血管紧张素原

C、.血管紧张素Ⅰ

D、.血管紧张素Ⅱ

E、.血管紧张素Ⅲ

答案:E

解析:解析: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可刺激醛固酮的分泌。肾素是由肾小球旁器的球旁细胞所分泌的一种酸性蛋白酶,进入血液后,可将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水解,使之成为血管紧张素Ⅰ(10肽),后者可刺激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Ⅰ经肺循环时,在转换酶的作用下,成为血管紧张素Ⅱ(8肽),具有很强的缩血管活性,可使小动脉平滑肌收缩,血压升高,并可促进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分泌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在氨基肽酶的作用下,生成血管紧张素Ⅲ(7肽)。血管紧张素Ⅲ的缩血管作用比血管紧张素Ⅱ弱,但它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分泌醛固酮的作用比血管紧张素Ⅱ强。

《执业兽医(兽医全科类)》考试题库
297.对电突触的描述,错误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ce163-1bcd-e684-c01a-2cf5d61890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24.下列液体属于细胞外液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ce163-1bd0-4436-c01a-2cf5d61890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90.肺泡结构中能分泌表面活性物质的细胞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ce163-1bc8-a85c-c01a-2cf5d61890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01.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的通透性增加所致()。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ce163-1bcd-f323-c01a-2cf5d61890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06.栓子的运行途径一般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ce163-1bd1-bbb2-c01a-2cf5d61890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97.在皮肤、黏膜、浆膜,以及肝、肾等器官表面出现针尖大至高梁米粒大散在或弥漫性分布的病变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ce163-1bd1-a218-c01a-2cf5d61890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100.正常动物心率超过150次/分时,心输出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ce163-1bcb-57fe-c01a-2cf5d61890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49.下述情况肾小球滤过率将升高的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ce163-1bcd-26c3-c01a-2cf5d61890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267.合成抗利尿激素的部位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ce163-1bcd-5d49-c01a-2cf5d61890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38.辐射、高温因素属于()。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ce163-1bd0-fa53-c01a-2cf5d61890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财会金融
>
《执业兽医(兽医全科类)》考试题库
题目内容
(
单选题
)
手机预览
《执业兽医(兽医全科类)》考试题库

284.对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刺激作用最强的是()。

A、.肾素

B、.血管紧张素原

C、.血管紧张素Ⅰ

D、.血管紧张素Ⅱ

E、.血管紧张素Ⅲ

答案:E

解析:解析: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可刺激醛固酮的分泌。肾素是由肾小球旁器的球旁细胞所分泌的一种酸性蛋白酶,进入血液后,可将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水解,使之成为血管紧张素Ⅰ(10肽),后者可刺激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Ⅰ经肺循环时,在转换酶的作用下,成为血管紧张素Ⅱ(8肽),具有很强的缩血管活性,可使小动脉平滑肌收缩,血压升高,并可促进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分泌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在氨基肽酶的作用下,生成血管紧张素Ⅲ(7肽)。血管紧张素Ⅲ的缩血管作用比血管紧张素Ⅱ弱,但它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分泌醛固酮的作用比血管紧张素Ⅱ强。

《执业兽医(兽医全科类)》考试题库
相关题目
297.对电突触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

B. .突触前后膜的电阻较低

C. .为双向传递

D. .为单向传递

E. .以上都不是

解析:解析:电突触无突触前膜和后膜之分,一般为双向性传递。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ce163-1bcd-e684-c01a-2cf5d6189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24.下列液体属于细胞外液的是()。

A. .消化液

B. .脑脊液

C. .泪液

D. .淋巴液

E. .以上都是

解析:解析: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液体。细胞外液又可分为两个主要的部分,即存在于血管内的血浆和血管外的组织间液,此外,消化道、尿道等的液体(淋巴液、消化液、泪液和脑脊液等)也可视为细胞外液。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ce163-1bd0-4436-c01a-2cf5d6189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90.肺泡结构中能分泌表面活性物质的细胞是()。

A. .Ⅰ型肺泡细胞

B. .Ⅱ型肺泡细胞

C. .尘细胞

D. .巨噬细胞

E. .以上都不是

解析:解析:Ⅱ型肺泡细胞是分泌细胞,常单个或三两成群地镶嵌于Ⅰ型肺泡细胞之间,呈立方形,突向肺泡腔,胞核大而圆,胞质呈泡沫状。电镜下Ⅱ型肺泡细胞的胞质内含大量嗜锇性板层小体。板层小体周围包有界膜,内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以胞吐方式分泌后,分布于肺泡上皮表面。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ce163-1bc8-a85c-c01a-2cf5d6189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01.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的通透性增加所致()。

A. .Na+、Cl-、K+,尤其是K+

B. .Ca2+、K+、Cl-,尤其是Ca2+

C. .Na+、K+,尤其是Na+

D. .K+、Cl-,尤其是Cl-

E. .K+、Cl-、Na+,尤其是Cl-

解析:解析: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突触后膜对K+、Cl-,尤其是Cl-的通透性增加所致,其产生机制为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膜上的配体门控Cl-通道开放。这种配体门控通道的开放引起Cl-内流,结果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此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形成还可能与突触后膜K+通道的开放或Na+通道和Ca2+通道的关闭有关。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ce163-1bcd-f323-c01a-2cf5d6189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06.栓子的运行途径一般是()。

A. .顺血流运行

B. .逆血流运行

C. .逆压力运行

D. .顺压力运行

E. .以上都不是

解析:解析:栓子运行的方向与血流的方向一致。其来源、运行方向和所阻塞部位均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如来自大循环静脉系统内产生的栓子,随静脉血回流到达右心,再通过肺动脉进入肺内,最后在肺内小动脉分支或毛细血管内形成栓塞。来自右心的栓子也通过肺动脉进入肺内,栓塞肺内小动脉分支或毛细血管。在左心、大循环动脉以及肺静脉的栓子,随着血流运行,最后到达全身各器官的小动脉、毛细血管内形成栓塞。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ce163-1bd1-bbb2-c01a-2cf5d6189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97.在皮肤、黏膜、浆膜,以及肝、肾等器官表面出现针尖大至高梁米粒大散在或弥漫性分布的病变是()。

A. .血肿

B. .瘀点

C. .瘀斑

D. .出血性浸润

E. .出血性素质

解析:解析:渗出性出血时,肉眼甚至光学显微镜下也看不出血管壁有明显的解剖学变化,只发生在毛细血管、小动脉及小静脉。渗出性出血的病理变化常见有点状出血、斑状出血、出血性浸润几种。点状出血又称淤点,其出血量少,多呈针尖大至高梁米粒大散在或弥漫性分布,常见于皮肤、黏膜、浆膜以及肝、肾等器官表面。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ce163-1bd1-a218-c01a-2cf5d6189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100.正常动物心率超过150次/分时,心输出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 .快速射血期缩短

B. .减慢射血期缩短

C. .充盈期缩短

D. .等容收缩期缩短

E. .等容舒张期缩短

解析:解析: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加快可使心输出量增加。但如果心率过快,超过150次/分时,心室舒张期明显缩短,尤其是充盈期,心舒期充盈的血液量明显减少,因此搏出量也就明显减少,心输出量反而下降。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ce163-1bcb-57fe-c01a-2cf5d6189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49.下述情况肾小球滤过率将升高的是()。

A. .血压升至18.6KPa(140mmHg)时

B. .血压降至10.6KPa(80mmHg)以下时

C. .血压升至26.5KPa(200mmHg)时

D. .入球小动脉收缩时

E. .肾血流量减少时

解析:解析:血压升至26.5KPa(200mmHg)时,肾小球滤过率将升高。因此,答案选C。由于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即使动脉血压在10.7~24.1kPa范围内变动,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仍能维持相对稳定,从而使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保持不变;但动脉血压降到10.7kPa以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将相应下降,于是有效滤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也减小;入球小动脉收缩时或肾血流量减少时,均会引起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ce163-1bcd-26c3-c01a-2cf5d6189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267.合成抗利尿激素的部位是()。

A. .大脑皮质

B. .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

C. .神经垂体

D. .中脑上丘

E. .大脑髓质

解析:解析:抗利尿激素(ADH)也称血管升压素,是由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肽。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元所分泌,经下丘脑—垂体束被运输到神经垂体,由此释放入血。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ce163-1bcd-5d49-c01a-2cf5d6189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38.辐射、高温因素属于()。

A. .生物性致病因素

B. .物理性致病因素

C. .化学性致病因素

D. .机械性致病因素

E. .营养性致病因素

解析:解析:物理性因素包括高温(引起烧伤)、低温(引起冻伤)、电流(电击伤)、光、电离辐射(引起放射病)、噪声、紫外线、大气压等。还有来自于体内外的一切机械性因素,如暴力,锐器或钝器撞击,爆炸波的冲击,体内的肿瘤、异物、结石、脓肿等。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ce163-1bd0-fa53-c01a-2cf5d61890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