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收到的税费返还
B、 处理无形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
C、 取得借款收到的
D、 收回投资收到的
答案:C
解析: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和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等。在选项中,只有C选项“取得借款收到的”符合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因此,答案为C。
A、 收到的税费返还
B、 处理无形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
C、 取得借款收到的
D、 收回投资收到的
答案:C
解析: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和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等。在选项中,只有C选项“取得借款收到的”符合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因此,答案为C。
A. 登记失业人员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B. 登记失业人员连续3个月未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联系的
C. 登记失业人员已经有稳定收入但月收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
D. 登记失业人员被判刑收监执行的
解析: 根据失业登记管理规定,失业人员被判刑收监执行后,应当注销失业登记。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
A. 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企业的基本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
B. 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同时与两个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C. 劳务派遣用工存在三方关系
D. 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的工作时间每周不能超过
解析: 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的工作时间每周不能超过24小时,不能与两个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因此选项D错误。
A. ”600-1100”
B. ”1600-2100”
C. ”1100-1600”
D. ”2100-2600”
解析: 在统计学中,当数据分组时,通常采用左闭右开的方式,即区间为[),所以1600应该计算在”1600-2100”这一组中。
A. 消费者
B. 国家
C. 市场
D. 企业
解析: 我国的财政政策是以国家为主体制定的,这是因为财政政策是国家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调节财政收支、税收政策等来影响经济运行。因此,选项B“国家”是正确答案。
A. 离散数据
B. 众数
C. 算术平均数
D. 方差
解析: 众数是一种适用于品质数据和数值型数据的数据特征测度,表示数据集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算术平均数和方差适用于数值型数据,而离散数据是一种数据类型,不是数据特征的测度。
A. 交换价值
B. 使用价值
C. 平均价值
D. 社会价值
解析: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其交换价值,即商品在市场上通过交换所体现的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所具有的满足人们需求的能力,平均价值是指商品在市场上的平均价格,社会价值是指商品在社会中的总体价值。因此,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交换价值。
A.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依法对少数民族劳动者给予适当照顾
B. 用人单位可以暂时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
C.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
D. 用人单位有义务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暂扣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因此,选项B错误。
A. 收入
B. 费用
C. 利润
D. 资产
解析: 资产是会计要素中能够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因为资产是企业拥有的资源或权益,可以反映企业的财务实力和规模。收入、费用、利润都是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概念,但不能直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A.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等于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B. 账户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
C. 各类账户的结构相同
D. 从单个账户看,借方发生额等于贷方发生额
解析: 借贷记账法是会计核算的基础,根据该原则,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等于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选项A描述了借贷记账法的核心原则,是正确的。
A. 原始凭证
B. 收款凭证
C. 转账凭证
D. 记账凭证
解析: 会计凭证是由会计部门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对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加以分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填制的凭证。选项D中的记账凭证是正确的描述,因为记账凭证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的会计凭证。其他选项原始凭证、收款凭证、转账凭证并不是填制会计分录后的会计凭证。因此选择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