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利用有限资源满足人类无限欲望
B、 劳动力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C、 自然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D、 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答案:D
解析: 资源配置的实质是()。
答案:D。资源配置的实质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这是因为资源配置涉及到如何有效地利用社会的有限资源,而社会总劳动时间在不同部门的分配是决定资源配置的核心因素。
A、 利用有限资源满足人类无限欲望
B、 劳动力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C、 自然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D、 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答案:D
解析: 资源配置的实质是()。
答案:D。资源配置的实质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这是因为资源配置涉及到如何有效地利用社会的有限资源,而社会总劳动时间在不同部门的分配是决定资源配置的核心因素。
A. 消费者偏好
B. 生产成本
C. 消费者预期
D. 消费者收入
解析: 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是()。
答案:B。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成本。供给是在不同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而生产成本是直接影响生产者供给决策的因素。
A. 供给曲线将向左移动
B. 需求曲线将向左移动
C. 需求曲线将向右移动
D. 供给曲线将向右移动
解析: 以纵轴代表价格、横轴代表产量绘制某种农产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当生产成本上升时,在坐标图上就表现为这种农产品的()。
答案:A。当生产成本上升时,供给曲线将向左移动。这是因为生产成本的增加会导致生产者减少供给,从而在价格-产量坐标图上表现为向左移动的供给曲线。
A. 950
B. 1050
C. 1000
D. 1100
解析: 题目解析
在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定义中,它表示的是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具体来说,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0.5,意味着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特别敏感,是一种相对较不弹性的需求。当价格从32元下降10%时,即价格降为28.8元(32元 * 90%),根据不太敏感的需求,销售量应该有一个相对较小的增加。因此,选项B. 1050台是合理的。
A. 0.4
B. 0.67
C. 1.5
D. 2
解析: 题目解析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是变化的百分比(销售量或需求)除以价格变化的百分比。根据题意,在价格从2元/件升至4元/件的过程中,销售量从300件降至100件。根据弧弹性公式,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计算是:
需求价格弹性
=
变化的百分比(销售量)
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需求价格弹性=
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变化的百分比(销售量)
需求价格弹性
=
100
−
300
300
4
−
2
2
=
−
200
/
300
2
/
2
=
−
0.67
需求价格弹性=
2
4−2
300
100−300
=
2/2
−200/300
=−0.67
需求价格弹性为-0.67,但通常取其绝对值,所以答案是C. 1.50。
A. 在需求弹性系数大于1时,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
B. 在需求弹性系数等于1时,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
C. 在需求弹性系数等于1时,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减少
D. 在需求弹性系数小于1时,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
解析: 题目解析
需求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的关系涉及到价格变动对需求量和销售收入的影响。当需求弹性系数大于1时,即需求相对较弹性,价格下降会使销售量增加,从而总销售收入增加。因此,选项A. 在需求弹性系数大于1时,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是正确的。
A. 高档品
B. 边际商品
C. 低档品
D. 必需品
解析: 假设一定时期内消费者的个人收入增加了20%,由此导致消费者对某商品的需求下降了12%,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该商品属于()。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消费者个人收入增加,但对某商品的需求下降,说明该商品是一种低档品。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对于低档品而言,消费者的需求对收入的弹性较大,收入上升时对该商品的需求反而下降。
A. 边际商品
B. 低档品
C. 吉芬商品
D. 正常品
解析: 假设某一时期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20%,该消费者对商品A的需求增加了10%,说明商品属于()。
答案:D
解析:题中提到消费者的需求对商品A的增加,且伴随着收入的增加,这符合正常品的特征。正常品是指消费者的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这与题中情境相符。
A. 凯恩斯消费理论
B. 奥肯定律
C. 恩格尔定律
D. 弗里德曼持久收入理论
解析: 在一个家庭或一个经济体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这被称为()。
答案:C
解析:这一现象符合恩格尔定律,恩格尔定律指出随着收入的增加,食物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会减少。这是因为随着收入的提高,人们在食物之外的其他方面的消费也会增加,导致食物支出相对减少。
A. 边际效用最大化理论
B. 经济人假设
C. 生产行为最优理论
D. 公共选择理论
解析: 在生产者行为分析中,一般假设生产者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基本假定的前提是()。
答案:B
解析: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认为个体在做决策时会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在生产者行为分析中,企业被视为经济人,其目标被认为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选择B“经济人假设”是正确的。
A. 企业的本质是资本集聚或发展股份制的需要
B. 企业的本质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C. 企业的本质是技术进步的产物
D. 企业的本质是社会化大生产或生产规模扩大的产物
解析: 按照美国经济学家科斯的理论,关于企业的本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B
解析:科斯提出了企业的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企业的本质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用来降低交易成本。因此,选择B“企业的本质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