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B、 B.优先考虑家长意愿
C、 C.单独决策,不需征求他人意见
D、 D.根据个人喜好选择解决方案
答案:A
解析:儿童主任工作指南.村居儿童主任实务手册
A、 A.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B、 B.优先考虑家长意愿
C、 C.单独决策,不需征求他人意见
D、 D.根据个人喜好选择解决方案
答案:A
解析:儿童主任工作指南.村居儿童主任实务手册
A. A.儿童督导员
B. B.村(居)民委员会
C. C.儿童救助管理机构
D. D.公安机关
解析:《儿童主任工作指南》3)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村(居)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负有强制报告责任,如在工作中发现以下情况,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告。a.农村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或失踪;b.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c.疑似遭受家庭暴力;d.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
A. A.健康状况
B. B.心理状况
C. C.邻里关系状况
D. D.社会关系状况
解析:《儿童主任工作指南》儿童主任需要直接了解儿童的生活状况.学习情况.家庭关系.社交中的困难,简单评估儿童心理状况并予以及时疏导。
A. A.亲属
B. B.同事
C. C.熟人
D. D.儿童福利机构
解析:《儿童主任工作指南》(1)建议监护人慎重选择受委托监护人,首选“亲属”,与儿童关系良好.照料能力强.无犯罪记录.无不良嗜好。
A. A.制定目标可以低于组员现有水平
B. B.小组目标不应当有明确的时间限制
C. C.小组目标之间彼此相容,互不冲突
D. D.小组目标尽量抽象
解析:本题关键词:本题考查的是小组工作过程中准备期社会工作者任务之一——制定小组目标。在确定小组工作的目标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目标清楚,可以测量和评估;二是要有明确的时间限定,以便小组组员清楚在什么时间完成什么目标;三是目标要适合小组组员的实际能力;四是具体目标之间的相容性,不能相互冲突;五是目标的表述尽量使用正面的肯定性语言,据此本题应当选择C选项。
A. A.24小时
B. B.36小时
C. C.78小时
D. D.一周内
解析:发生严重家庭暴力或不法侵害等紧急情况时,应在24小时内完成首次家访,2个月内至少每两周家访1次; 对于失学辍学儿童,建议每个月至少1次家访,直至复学满1个月后可降低家访频率; 对于无户籍儿童,建议每个月至少1次家访,直至落实户籍后,可根据需求降低家访频率; 对于重病/重残儿童、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建议每3个月至少家访1次; 对于散居孤儿、父母重病/重残、贫困家庭儿童、有流浪经历的儿童等,建议每半年至少家访1次。 在此基础上,儿童主任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等渠道与儿童家庭保持常态联系。
A. A.使能者
B. B.倡导者
C. C.联系人
D. D.治疗者
解析:社会工作基础知识
A. A.12;1
B. B.12;2
C. C.24;1
D. D.24;2
解析:《儿童主任工作指南》中要求发生严重暴力或不法侵害等紧急情况时,应在24小时内完成首次家访,2个月内至少每两周家访1次。
A. A.5,6
B. B.6,7
C. C.7,8
D. D.6,9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A. A.教育
B. B.预防
C. C.矫治
D. D.惩处
解析:《反家庭暴力法》第五条:“反家庭暴力工作遵循预防为主,教育.矫治与惩处相结合原则。”
A. A.共同承担
B. B.共同享有
C. C.共同负责
D. D.共同拥有
解析:《民法典》第1058条规定,夫妻双方平等享有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权利,共同承担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