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职业技能教育
B、 B.心理调适教育
C、 C.传统美德教育
D、 D.预防犯罪教育
答案:D
解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五条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对未成年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预防犯罪教育,增强未成年人的法治观念,使未成年人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提高自我管控能力。
A、 A.职业技能教育
B、 B.心理调适教育
C、 C.传统美德教育
D、 D.预防犯罪教育
答案:D
解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五条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对未成年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预防犯罪教育,增强未成年人的法治观念,使未成年人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提高自我管控能力。
A. A.失德行为
B. B.侵权行为
C. C.不良行为
D. D.严重不良行为
解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六条 国家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专门教育。
A. A.隐私权
B. B.生存权
C. C.发展权
D. D.受保护权
解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条 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应当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的名誉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等合法权益。
A. A.教育部门
B. B.检察院
C. C.司法局
D. D.网络部门
解析:《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七条 网信部门会同公安、文化和旅游、新闻出版、电影、广播电视等部门根据保护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的需要,确定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网络信息的种类、范围和判断标准。
A. A.村(居)民委员会委员
B. B.专业社会工作者
C. C.大学生村官
D. D.以上都有
解析:《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苏民儿童[2019]7号)
A. A.兜底
B. B.民生
C. C.教育
D. D.医疗
解析:《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苏民儿童[2019]7号)
A. A.3
B. B.6
C. C.9
D. D.12
解析:《关于落实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有关问题的补充意见》苏民事[2018]11号
A. A.每15天
B. B.每月
C. C.每两个月
D. D.每季度
解析:《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民发〔2019〕6号)
A. A.信息更新
B. B.动态管理
C. C.过程管理
D. D.数据更新
解析: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苏民儿童[2019]6号)第三条第四款实行动态管理。保障情形发生变化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监护人或受委托的亲属、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及时告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民政部门要加强动态管理,对不再符合规定保障情形的,应当及时终止其保障资格。
A. A.联席会议制度
B. B.民主协商制度
C. C.友好协议制度
D. D.多方联动制度
解析: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苏民儿童[2019]6号)第六条各地要充分利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发挥成员单位在困境儿童保障工作中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强工作衔接和信息共享,分工协作,研究解决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救助保护、服务保障中遇到的难题,共同推进我省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和适度普惠性儿童福利制度建设。
A. A.部门信息对比
B. B.上门走访
C. C.摸底排查
D. D.现场座谈
解析: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苏民儿童[2019]6号)“申请、受理、审核、审批”认定流程。严格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信息核对、民主评议等审核查验。在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过程中,相关证明信息的查验要优先通过部门间信息比对的方式进行,因档案管理、数据缺失等原因不能通过部门信息比对核实的,可以请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本人或其监护人、亲属,以及所在村(居)民委员会协助提供必要补充材料。为保护儿童隐私,不再设置公示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