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砂
B、 粗砂
C、 中粗砂
D、 细砂
答案:A
A、 中砂
B、 粗砂
C、 中粗砂
D、 细砂
答案:A
A. 2.2~1.6
B. 3.7~3.1
C. 3.0~2.3
D. 3.2~2.3
A. 一定相同
B. 不一定相同
C. 一定在Ⅱ区
D. 一定在Ⅰ区
解析:解析:根据《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两种砂子的细度模数相同,并不意味着它们的级配一定相同。因为级配是指不同颗粒大小的砂子在混凝土中的比例,即使细度模数相同,但是颗粒大小分布仍然可能不同,导致级配不同。因此,答案为B:不一定相同。
生动例子:想象一下,有两种砂子,它们的细度模数相同,但一种砂子的颗粒大小比另一种更均匀,颗粒分布更广泛,这样在混凝土中的比例就会有所不同,导致级配也不同。就好比两个班级,虽然总人数相同,但男女比例不同,班级的结构也会有所差异。
A. 混凝土总质量
B. 水泥用量
C. 粗细骨料总质量
D. 粗骨料质量
解析:解析:根据《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砂率是指砂子占粗细骨料总质量的比率。所以答案选C。
联想例子:假设你正在制作一碗水果沙拉,水果沙拉的总质量是100克,其中水果占80克,而其他配料占20克。那么水果的比率就是80克/100克,也就是80%。同样地,砂率也是指砂子在混凝土中所占的比例。
A. 450g
B. 500g
C. 550g
D. 400g
A. 1
B. 0.2
C. 0.3
D. 0.5
A. 0.01
B. 0.1
C. 0.001
D. 0.5
解析:根据《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天然砂的细度模数应精确至0.01。
细度模数是用来描述砂的粒度分布的一个指标,它是通过将砂的粒度分布曲线上的10%和60%粒径之间的间隔除以30%和60%粒径之间的间隔得到的。细度模数越大,砂的粒径分布越不均匀,反之则越均匀。
举个例子来帮助你理解,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两种不同的砂:一种是细沙,粒径都比较小,另一种是粗沙,粒径都比较大。如果我们用细度模数来描述这两种砂的粒径分布,细沙的细度模数会比较小,因为粒径分布比较均匀;而粗沙的细度模数会比较大,因为粒径分布比较不均匀。
在这道题中,根据《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的规定,天然砂的细度模数应精确至0.01,这意味着在进行砂的质量检验时,我们需要非常精确地计算细度模数的值,以确保砂的粒径分布符合标准要求。
因此,答案是A: 0.01。
A. 5%
B. 4%
C. 0.5%
D. 0.4%
A. 20
B. 10
C. 30
D. 25
A. 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用量
B. 降低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用量
C. 保持砂率不变
D. 试验确定
解析:根据《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Ⅱ区砂,因为Ⅱ区砂的颗粒形状和表面性质更适合混凝土的和易性。当采用Ⅰ区砂时,由于其颗粒形状和表面性质不如Ⅱ区砂好,会导致混凝土的和易性下降。因此,为了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当采用Ⅰ区砂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用量,选项A是正确答案。
举个例子来帮助理解,我们可以想象混凝土就像是一杯果汁,砂是其中的果肉。Ⅱ区砂就像是新鲜的、均匀的果肉,能够很好地融入果汁中,使果汁口感顺滑。而Ⅰ区砂就像是不新鲜、不均匀的果肉,会导致果汁口感粗糙。为了改善果汁的口感,我们可以增加果肉的比例,并保持足够的果汁量,这样就能够提高果汁的和易性。同样地,为了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当采用Ⅰ区砂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用量。
A. 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用量
B. 降低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用量
C. 保持砂率不变
D. 试验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