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应重新取样,10%
B、 应重新取样,2%
C、 应为同一样品的重复,10%
D、 应为同一样品的重复,1%
答案:B
A、 应重新取样,10%
B、 应重新取样,2%
C、 应为同一样品的重复,10%
D、 应为同一样品的重复,1%
答案:B
A. 9%
B. 10%
C. 11%
D. 13%
解析:根据题目,我们需要根据《蒸压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GB/T11969-2020的规定来判断试件的含水率测量结果是否有效。在这个标准中,对于试件的含水率测量结果,有一个规定:当试件的含水率超过一定范围时,抗压强度的测量结果就会无效。
我们需要找到这个范围的具体数值。在题目中给出了四个选项:9%、10%、11%和13%。我们需要根据这些选项来确定答案。
根据《蒸压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GB/T11969-2020的规定,蒸压加气混凝土试件的含水率测量结果无效的范围是10%以上。也就是说,当试件的含水率超过10%时,抗压强度的测量结果就会无效。
所以,根据这个规定,选项D的13%超过了10%,所以答案是D。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我可以给你一个生动的例子。想象一下,你正在做一个实验,测量蒸压加气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你准备了一些试件,并且测量了它们的含水率。然后你发现,有一个试件的含水率超过了10%,达到了13%。根据《蒸压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你会意识到这个试件的抗压强度的测量结果是无效的。这是因为试件的含水率超过了规定的范围,所以你需要重新进行实验,确保试件的含水率在有效范围内,才能得到准确的抗压强度结果。
A. 正确
B. 错误
A. 试针沉入的位置至少要距试模内壁10mm。
B. 到达初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确定到达初凝状态。
C. 到达终凝时,需要在试体另外一个点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才能确定到达终凝状态。
D. 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间为凝结起始时间。
A. 破坏位置和形式,以及最大荷载
B. 最大荷载
C. 破坏位置
D. 破坏形式
A. 可以按GB/T50081-2019标准要求制作
B. 可以采用抗压强度试验后的试件
C. 养护期间,避免与氯离子源接触
D. 存在争议时,宜采用同条件试件
解析:答案解析:
A选项是正确的,根据《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技术规程》JGJ/T322-2013标准,硬化混凝土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检测试件可以按照GB/T50081-2019标准要求制作。
B选项是正确的,可以采用抗压强度试验后的试件进行水溶性氯离子含量检测。
C选项是正确的,养护期间应该避免混凝土与氯离子源接触,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D选项是错误的,存在争议时,应该采用不同条件的试件进行检测以验证结果,而不是同条件试件。
因此,正确答案是ABC。希望以上解析能帮助你理解并记住这个知识点。
生动例子:想象一下,硬化混凝土就像是一块蛋糕,而水溶性氯离子就像是蛋糕上的糖霜。我们要检测这块蛋糕上的糖霜含量,就需要按照标准要求制作试件,然后进行检测。在制作和检测过程中,要避免让蛋糕与其他糖霜源接触,以免影响检测结果。最后,如果有争议,就要用不同条件的试件进行验证,就像用不同口味的蛋糕来确认糖霜含量一样。
A. 正确
B. 错误
A. 每4h
B. 每8h
C. 每12h
D. 每天
A. 正确
B. 错误
A. 粗砂
B. 中砂
C. 细砂
D. 特细砂
解析:根据《建设用砂》GB/T14684-2022,细度模数是用来描述砂的颗粒粗细程度的指标。细度模数的计算公式是细度模数=累积通过质量百分之60的颗粒直径/累积通过质量百分之10的颗粒直径。细度模数越大,表示砂的颗粒越粗大;细度模数越小,表示砂的颗粒越细小。
在这道题中,细度模数为2.8,根据细度模数的定义,这个数值属于中等大小的砂。因此,答案是B:中砂。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例子来帮助记忆。想象一下你正在建造一个沙堡,你需要选择合适的沙子来建造。如果你选择的沙子细度模数很小,那么这个沙子的颗粒会非常细小,就像面粉一样。这种沙子不太适合建造沙堡,因为它的颗粒太小,无法黏合在一起。相反,如果你选择的沙子细度模数很大,那么这个沙子的颗粒会很粗大,就像石块一样。这种沙子也不太适合建造沙堡,因为它的颗粒太大,无法形成平整的表面。所以,中等大小的沙子,也就是细度模数为2.8的中砂,是最适合用来建造沙堡的沙子。
A. 正确
B. 错误
解析:根据题目中提到的《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16777-2008,不透水性试验中透水情况有两种,分别为水压突然下降和试件的非迎水面有水。根据这个描述,我们可以判断答案为A,即正确。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想象一下你有一个水杯,你想测试一下它的不透水性能。首先,你可以将水杯装满水,然后突然将水杯倒置,观察是否有水渗漏出来。这就是水压突然下降的情况。另外,你还可以将水杯倒置,但是只在杯口部分加水,然后观察试件的非迎水面是否有水渗漏出来。这就是试件的非迎水面有水的情况。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不透水性试验中的两种透水情况。所以,答案为A,即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