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页
>
安全制度
>
安全生产知识竞赛
搜索
安全生产知识竞赛
题目内容
(
多选题
)
75.以下哪些情况可认定为工伤?( )

A、 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B、 因工外出期间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C、 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的

D、 醉酒后在工作岗位导致伤亡的

答案:ABC

解析:根据中国的《工伤保险条例》,工伤是指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以及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外,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情形。下面是对各个选项的解析以及为什么选择这些答案:

A. 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这种情况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即虽然不是正式的工作时间内,但是与工作直接相关,因此可以认定为工伤。

B. 因工外出期间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当员工因公外出时,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发生事故失踪,这种情况下也属于工伤范围。

C. 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的:

根据规定,在合理的时间和路线范围内,上下班途中发生的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也可以被认定为工伤。

D. 醉酒后在工作岗位导致伤亡的: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如果员工因醉酒导致伤亡,则不属于工伤认定的范围,因为醉酒被认为是个人责任,而非工作原因。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BC,因为这三个选项描述的情况都符合工伤的定义,而选项D描述的情况则不符合工伤的认定标准。

Scan me!
安全生产知识竞赛
76.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 )。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fe75b-ea32-fd44-c089-4c94eeaaeb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7.施工现场拆除作业中,要严格按照( )的顺序拆除。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fe75b-ea33-7e69-c089-4c94eeaaeb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8.以下属于劳动者职业病防护措施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fe75b-ea33-efa3-c089-4c94eeaaeb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79.在进行密闭排水沟疏通中,容易发生硫化氢中毒,作业时必须采取什么预防中毒的措施?(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fe75b-ea34-534f-c089-4c94eeaaeb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0.从业人员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目的是(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fe75b-ea34-f63b-c089-4c94eeaaeb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1.操作人员要做好的“四会”是指:会使用、( )会排除故障。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fe75b-ea35-719e-c089-4c94eeaaeb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2.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素(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fe75b-ea35-cdda-c089-4c94eeaaeb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3.作业现场“6S”管理即(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fe75b-ea36-3020-c089-4c94eeaaeb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4.爆炸分为哪三种(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fe75b-ea36-8e69-c089-4c94eeaaeb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85.以下哪些位置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fe75b-ea36-ed74-c089-4c94eeaaeb00.html
点击查看题目
首页
>
安全制度
>
安全生产知识竞赛
题目内容
(
多选题
)
手机预览
Scan me!
安全生产知识竞赛

75.以下哪些情况可认定为工伤?( )

A、 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B、 因工外出期间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C、 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的

D、 醉酒后在工作岗位导致伤亡的

答案:ABC

解析:根据中国的《工伤保险条例》,工伤是指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以及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外,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情形。下面是对各个选项的解析以及为什么选择这些答案:

A. 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这种情况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即虽然不是正式的工作时间内,但是与工作直接相关,因此可以认定为工伤。

B. 因工外出期间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当员工因公外出时,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发生事故失踪,这种情况下也属于工伤范围。

C. 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的:

根据规定,在合理的时间和路线范围内,上下班途中发生的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也可以被认定为工伤。

D. 醉酒后在工作岗位导致伤亡的: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如果员工因醉酒导致伤亡,则不属于工伤认定的范围,因为醉酒被认为是个人责任,而非工作原因。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BC,因为这三个选项描述的情况都符合工伤的定义,而选项D描述的情况则不符合工伤的认定标准。

分享
Scan me!
安全生产知识竞赛
相关题目
76.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 )。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A.  危险因素

B.  防范措施

C.  事故隐患

D.  事故应急措施

解析:这是一道选择题,旨在考察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我们需要分析题目并对比选项,以找出正确的答案。

首先,理解题目背景:生产经营单位需要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并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特定信息。这些信息对于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接下来,分析各个选项:
A. 危险因素:这是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告知从业人员的关键信息之一。危险因素直接关联到工作场所的安全状况,了解并识别这些危险因素是预防事故的基础。

B. 防范措施:同样,防范措施也是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重要内容。了解并掌握如何防范危险,是减少事故发生的关键步骤。

C. 事故隐患:虽然事故隐患是安全生产中需要关注的一个方面,但题目中强调的是“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信息,而事故隐患更偏向于一种潜在的风险或问题,可能并不直接存在于每一个具体的作业岗位或场所,且其发现和识别往往需要更深入的专业分析和评估。因此,这个选项不是直接告知从业人员的关键信息。

D. 事故应急措施: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知道如何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伤害。这也是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中必须强调的内容。

综上所述,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中,需要告知从业人员的是与他们日常工作紧密相关的、直接影响其安全的信息,包括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因此,正确答案是A、B、D。

答案选项:ABD。这三个选项都直接关联到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培训,是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履行的责任。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fe75b-ea32-fd44-c089-4c94eeaaeb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7.施工现场拆除作业中,要严格按照( )的顺序拆除。

A.  从外到内

B.  从上到下

C.  从左到右

D.  从中间到两侧

解析:选项解析:

A. 从外到内:这一选项指的是在拆除作业中,应先拆除结构的外围部分,再逐步向内进行。这样做有利于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并可以在拆除过程中保持结构的稳定性。

B. 从上到下:这一选项表示在拆除过程中,应先拆除结构上部,然后逐步向下进行。这样操作可以防止上部构件掉落伤人,同时有利于控制拆除过程中的风险。

C. 从左到右:这一选项并不符合拆除作业的安全要求,因为结构的左右方位并不影响拆除的安全性,不是拆除作业顺序考虑的主要因素。

D. 从中间到两侧:这一选项也是不正确的。如果从中间开始拆除,可能会导致两侧结构失去支撑,增加坍塌的风险。

为什么选择AB: 在施工现场进行拆除作业时,必须遵循安全原则。选项A和B分别代表了拆除作业的两个基本原则:从外到内和从上到下。这两个原则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并减少拆除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正确答案是AB。遵循这两个顺序可以确保拆除作业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因为错误的拆除顺序造成安全事故。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fe75b-ea33-7e69-c089-4c94eeaaeb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8.以下属于劳动者职业病防护措施的是( )。

A.  熟知职业病危害,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B.  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C.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D.  接受职业健康检查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劳动者在工作中如何有效预防职业病的知识点。以下是各选项的解析以及为何选择这些答案的原因:

A. 熟知职业病危害,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解析:了解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且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来执行工作任务,可以有效地减少因操作不当而导致的职业病风险。
选择原因:这是最基本的职业病防护措施之一,通过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来避免职业伤害。

B. 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解析: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护目镜、手套等)是直接保护劳动者免受职业病危害的重要工具。只有正确使用,才能确保其有效性。
选择原因:个人防护用品是防止职业病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正确使用非常重要。

C.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解析: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防止有害物质通过口鼻或皮肤进入体内,比如勤洗手、不在作业现场进食等。
选择原因:卫生习惯有助于降低职业病的发生率,是个人健康管理的一部分。

D. 接受职业健康检查

解析: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职业病迹象,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或调整工作环境,以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选择原因:通过职业健康检查可以及早识别职业病风险,对症下药,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以上四个选项都是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因此答案是ABC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fe75b-ea33-efa3-c089-4c94eeaaeb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79.在进行密闭排水沟疏通中,容易发生硫化氢中毒,作业时必须采取什么预防中毒的措施?( )

A.  先通风排气

B.  操作时,带防毒面具,身上缚以救生带

C.  有人在危险区外监护并准备好救护设施

D.  如果有人中毒晕倒,在确保安全防护的情况下救援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在密闭排水沟疏通作业中预防硫化氢中毒应采取的措施。

A选项:“先通风排气”。虽然通风排气是减少密闭空间内有害气体浓度的有效方法,但本题中问的是“必须采取什么预防中毒的措施”,而通风排气只是作业前的一个准备步骤,并非直接针对作业过程中的防护措施,因此A选项虽有益但非直接答案。

B选项:“操作时,带防毒面具,身上缚以救生带”。这一选项直接针对了作业中的个人防护措施。防毒面具能有效防止有害气体吸入,而救生带则能在紧急情况下提供额外的安全保障,确保作业人员能够迅速脱离危险区域。因此,B选项是正确答案之一。

C选项:“有人在危险区外监护并准备好救护设施”。这一选项强调了作业过程中的外部监护和应急准备。监护人员能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响应,救护设施则能在事故发生时提供及时的救助,对于预防和减少中毒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因此,C选项也是正确答案。

D选项:“如果有人中毒晕倒,在确保安全防护的情况下救援”。这一选项涉及到了应急救援的流程和原则。在发现有人中毒晕倒时,首要任务是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避免救援过程中发生次生事故。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救援,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损失。因此,D选项同样是正确答案。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CD。这三个选项分别涵盖了作业中的个人防护、外部监护与应急准备以及应急救援的流程和原则,共同构成了预防硫化氢中毒的全面措施。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fe75b-ea34-534f-c089-4c94eeaaeb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0.从业人员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目的是( )。

A. 提高安全生产技能

B. 服从管理

C. 增强事故预防能力

D. 掌握安全生产知识

E. 无

F. 增强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G.

H.

I.

J.

解析:选项解析:

A. 提高安全生产技能:这是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直接目的之一,通过培训使从业人员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安全生产所需的技能。

B. 服从管理:虽然从业人员需要服从管理,但这不是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主要目的,而是企业日常管理的一部分。

C. 增强事故预防能力:培训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让从业人员了解事故发生的原理和如何预防事故,从而提高整体的安全生产水平。

D. 掌握安全生产知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显然旨在传授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帮助从业人员理解并遵循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和操作程序。

E. 无:这个选项不符合逻辑,因为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肯定有其目的。

F. 增强事故应急处理能力:通过培训,从业人员能够学习到在事故发生时如何快速有效地应对,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害。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选择ACDF是因为这四个选项都直接指向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核心目的。提高技能(A)和掌握知识(D)是培训的基础目的,而增强事故预防能力(C)和事故应急处理能力(F)则是培训的实践目标。这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目标,而B选项虽然也是从业人员应有的素质,但并非培训的直接目的,E选项则明显不正确。因此,正确答案是ACDF。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fe75b-ea34-f63b-c089-4c94eeaaeb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1.操作人员要做好的“四会”是指:会使用、( )会排除故障。

A.  会操作

B.  会管理

C.  会维护

D.  .会检查

解析:题目要求选择操作人员需要掌握的“四会”内容,即除了“会使用”之外的操作要求。“四会”是指操作人员在使用设备时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我们来分析一下各个选项:

A. 会操作:这实际上与“会使用”重复,且“四会”的标准表述中通常不包含此项。

B. 会管理:虽然管理也是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但它更多的是指对工作流程或人员的统筹安排,并不是直接针对设备操作的基本技能。

C. 会维护:这是“四会”之一,指的是操作人员需要能够进行日常的设备保养和维护工作,以保证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

D. 会检查:这也是“四会”的一部分,意味着操作人员需要能够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设备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或隐患。

因此,“四会”具体指的是“会使用、会维护、会检查、会排除故障”。根据题目的要求和选项提供的内容,正确答案是C(会维护)和D(会检查)。这两个选项共同构成了操作人员需要掌握的关键技能,以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并及时处理设备问题。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fe75b-ea35-719e-c089-4c94eeaaeb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2.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素( )。

A.  氢化物

B.  可燃物

C.  着火源

D.  助燃物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燃烧的基本条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燃烧三要素”。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氢化物:氢化物并不是燃烧的必要条件。氢化物是氢与其他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与燃烧的直接条件无直接关联。燃烧是一个化学反应过程,其中可燃物与助燃物(通常是氧气)在足够高的温度下发生反应,而氢化物并不直接代表这一过程中的任一要素。

B. 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可燃物是指那些能够与助燃物(如氧气)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没有可燃物,燃烧就无法进行。

C. 着火源:着火源同样是燃烧的必要条件。它提供了启动燃烧反应所需的初始能量,使可燃物达到其着火点并开始燃烧。没有着火源,即使存在可燃物和助燃物,燃烧也不会自发进行。

D. 助燃物:助燃物也是燃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大多数情况下,助燃物是氧气,它支持可燃物的燃烧反应。没有助燃物,燃烧同样无法进行。

综上所述,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着火源和助燃物这三个要素。因此,正确答案是B、C、D。这三个要素共同构成了燃烧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fe75b-ea35-cdda-c089-4c94eeaaeb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3.作业现场“6S”管理即( )。

A. 整理、整顿、清扫

B. 整理、清理、清扫

C. 清洁、培训、安全

D. 清洁、素养、安全

解析:作业现场“6S”管理是一种起源于日本的企业管理方法,旨在提高工作效率和现场管理质量。以下是对各个选项的解析:

A. 整理、整顿、清扫

整理(Seiri):区分要和不要的物品,现场只保留有用的物品。
整顿(Seiton):有用的物品依规定位置摆放,并放置整齐,加以标识。
清扫(Seiso):清除现场内的脏污,保持工作场所干净。

B. 整理、清理、清扫

这个选项中的“清理”并不是“6S”管理中的一个标准环节。

C. 清洁、培训、安全

清洁(Seiketsu):维持整理、整顿、清扫后的局面,即形成制度和习惯。
培训(Shitsuke):通过培训员工,提高员工素质,使员工遵守规则,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安全(Safety):重视员工的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

D. 清洁、素养、安全

清洁(Seiketsu):同上解释。
素养(Shitsuke):同上解释,强调纪律性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安全(Safety):同上解释。

正确答案是AD,因为“6S”管理包括以下六个步骤: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选项A中的“整理、整顿、清扫”是“6S”中的前三个步骤,而选项D中的“清洁、素养、安全”是后三个步骤,因此AD合起来构成了完整的“6S”管理内容。选项B和C中的内容与“6S”的标准步骤不符,因此不是正确答案。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fe75b-ea36-3020-c089-4c94eeaaeb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4.爆炸分为哪三种( )。

A.  物理爆炸

B.  化学爆炸

C.  核爆炸

D.  气体爆炸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对爆炸类型的理解与分类。爆炸根据其起因和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A. 物理爆炸:这是由于物质状态迅速变化导致压力急剧增加而引起的爆炸。例如,蒸汽锅炉超压爆炸、轮胎充气过多导致的爆裂等。

B. 化学爆炸:这类爆炸是由化学反应引起的,通常伴随着燃烧或非常快速的氧化过程。例如,炸药的爆炸、可燃气体遇火源发生的爆炸等。

C. 核爆炸:这是由于原子核反应释放出巨大能量所引起的爆炸。这种类型的爆炸包括核裂变(如原子弹)和核聚变(如氢弹)两种情况。

D. 气体爆炸:虽然在某些上下文中可能提及,但实际上它通常是化学爆炸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即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后遇火源引发的爆炸。

正确答案为ABC,因为按照广义的爆炸分类,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涵盖了所有基本的爆炸类型,而气体爆炸则属于化学爆炸的一种特定情形。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fe75b-ea36-8e69-c089-4c94eeaaeb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85.以下哪些位置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

A.  出入通道口

B.  楼梯口

C.  电梯井口

D.  基坑临边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对安全警示标志设置位置的理解。安全警示标志的目的是为了提醒人们注意周围环境中的潜在危险,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现在我们来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出入通道口:出入通道口是人员流动频繁的区域,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可以提醒人员注意通道口的特殊条件或潜在危险,如地面湿滑、高度限制等,因此A选项正确。

B. 楼梯口:楼梯口是人员上下楼层的必经之地,也是容易发生摔倒、碰撞等事故的地方。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可以提醒人员注意楼梯的陡峭程度、台阶高度等,避免事故发生,所以B选项正确。

C. 电梯井口:电梯井口是电梯运行的入口,其深度较大,若未设置防护措施或警示标志,极易发生坠落事故。因此,在电梯井口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是非常必要的,以提醒人员注意安全,C选项正确。

D. 基坑临边:基坑临边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危险区域,由于基坑深度大、边缘陡峭,容易发生人员坠落事故。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可以明确标识出基坑临边的危险区域,提醒人员远离,故D选项正确。

综上所述,出入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和基坑临边都是容易发生事故的危险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以提醒人员注意安全。因此,正确答案是ABCD。

https://www.shititong.cn/cha-kan/shiti/000fe75b-ea36-ed74-c089-4c94eeaaeb00.html
点击查看答案
试题通小程序
试题通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