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第2骶骨前缘
B、 第1骶骨前缘
C、 第2腰椎前缘
D、 第3腰椎前缘
E、 髂前上棘连线中点
答案:A
A、 第2骶骨前缘
B、 第1骶骨前缘
C、 第2腰椎前缘
D、 第3腰椎前缘
E、 髂前上棘连线中点
答案:A
A. 床头抬高30°
B. 床头抬高50°
C. 保持在功能位
D. 平卧
E. 侧卧
解析:解析:烧伤早期开始应使体位保持在功能位与抗挛缩位,以预防瘢痕挛缩导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碍,伤后48小时之内应平卧,休克期后若头面部有烧伤,床头抬高30°左右,有利于头面部消肿,1周后恢复平卧。
A. >10°
B. >20°
C. >30°
D. >35°
E. >40°
A. T12、L1、L2、L3、L4
B. L1、L2、L3、L4、L5
C. L2、L3、L4、L5、S1
D. L3、L4、L5、S1、S2
E. T11、T12、L1、L2、L3
A. 呼气时将嘴缩紧,如吹口哨样
B. 在2秒内将气体快速呼出
C. 增加呼气时的阻力
D. 防止支气管和小支气管过早塌陷
E. 可有助于减少肺内残气量
解析:解析:缩唇呼气法增加呼气时的阻力,这种阻力可向内传至支气管,使支气管内保持一定压力,防止支气管及小支气管为主增高的肺内压过早压瘪,增加肺泡内气体排出,减少肺内残气量,从而可以吸入更多的新鲜空气,缓解缺氧症状。其方法为经鼻腔吸气,呼气时将嘴缩紧,如吹口哨样,在4~6秒内将气体缓慢呼出。
A. 帕金方格
B. 沈通线
C. 迈尔丁法
D. 髋臼角
E. 髂颈线
A. 1~8个月
B. 8个月~28岁
C. 28~40岁
D. 40~50岁
E. 50~60岁
解析:解析:ABC量表包括5个因子(感觉、交往、躯体运动、语言、生活自理)、57个描述孤独症儿童异常表现的项目。由患儿父母或与患儿共同生活达2周以上的人评定,适用年龄8个月~28岁。
A. 是机体对各种刺激所引起的反应
B. 是由于真正潜在组织损伤而引起的或用损伤来描述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
C. 是难以用客观的指标衡量的一种主观感受
D. 是躯体感觉、情绪、认知以及其他因素相关的一种客观感受
E. 是各种伤害性刺激引起的不愉快的主观感受
A. 警惕症状
B. 适当吸氧
C. 训练适度
D. 循序渐进
E. 以上都是
A. 视盘水肿、呕吐、头痛
B. 头痛、视物模糊、恶心
C. 眼痛、恶心、头晕
D. 瞳孔变化、呼吸节律变化、意识改变
E. 脑疝形成、脑缺氧、视力减退
A. 稳定性慢性心衰
B. 心功能Ⅰ级
C. 心功能Ⅱ级
D. 心功能Ⅲ级
E. 运动中血压和心率不升
解析:解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康复治疗的禁忌证:不稳定性心脏病,合并发热性疾病,进行性左心功能不全,运动中血压和心率不升、合并栓塞、肺炎等。原发疾病禁忌活动者均应列入禁忌范畴。故正确答案为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