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甲携带毒品经过海关,但以伪装手段逃避海关检查
B、 乙被人举报,民警在其居住院落中查出毒品
C、 丙在某KTV唱歌时,被查出其外衣口袋中藏有毒品,但未吸食
D、 丁在机场通过安检时,被怀疑携带毒品,经对在旁边弃物桶中发现的毒品包装物上留下的指纹进行鉴定,其中有丁的指纹,但也有其他人的指纹
答案:A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犯罪嫌疑人关于毒品明知的认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法发〔2019〕13号《关于办理毒品犯罪案件收集与审查证据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十四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作出合理解释的,可以认定其明知走私、贩卖、运输、非法持有的是毒品,但有证据证明其确实不知情或者确系被蒙骗的除外:(一)执法人员在口岸、机场、车站、港口、郎局等场所检查时,要求申报为他人携带、运输、寄递的物品和其他毒品疑似物,并告知其法律责任,但未如实申报,在其携带、运输、寄递的物品中查获毒品的;(二)以伪报、藏匿、伪装等蒙蔽手段逃避海关、边防等检查,或者行程路线故意绕开检查站点,在其携带、运输的物品中查获毒品的;(三)在执法人员检查时有逃跑、藏匿、丢弃携带的物品、弃车逃离或者其他逃避、抗拒检查行为,在其携带、藏匿、丢弃的物品或者遗弃的车辆中查获毒品的;(四)在体内或者贴身隐秘处藏匿毒品的;(五)采用高度隐蔽的方式携带、运输、交接物品,明显违背合法物品的惯常携带、运输、交接方式,从中查获毒品的;(六)以虚假的身份、地址或者物品名称办理托运、寄递手续,从托运、寄递的物品中查获毒品的;(七)采用隐匿真实身份、支付不等值报酬等不合理方式,雇用、指使他人携带、运输或者代为接收物流寄递的物品,从中查获毒品的;(八)为获取不同寻常的高额、不等值报酬为他人携带、运输或者接收物流寄递的物品,从中查获毒品的;(九)其他可以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明知的情形。(1)A项符合该意见关于明知推定,故 A项正确;(2)B项不符合该意见明知推定, 故B项不正确;(3)C项不符合该意见明知推定,故C项不正确;(4)D项不符合该意见明知推定,故D项不正确;综上,本题选A。
A、 甲携带毒品经过海关,但以伪装手段逃避海关检查
B、 乙被人举报,民警在其居住院落中查出毒品
C、 丙在某KTV唱歌时,被查出其外衣口袋中藏有毒品,但未吸食
D、 丁在机场通过安检时,被怀疑携带毒品,经对在旁边弃物桶中发现的毒品包装物上留下的指纹进行鉴定,其中有丁的指纹,但也有其他人的指纹
答案:A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犯罪嫌疑人关于毒品明知的认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法发〔2019〕13号《关于办理毒品犯罪案件收集与审查证据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十四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作出合理解释的,可以认定其明知走私、贩卖、运输、非法持有的是毒品,但有证据证明其确实不知情或者确系被蒙骗的除外:(一)执法人员在口岸、机场、车站、港口、郎局等场所检查时,要求申报为他人携带、运输、寄递的物品和其他毒品疑似物,并告知其法律责任,但未如实申报,在其携带、运输、寄递的物品中查获毒品的;(二)以伪报、藏匿、伪装等蒙蔽手段逃避海关、边防等检查,或者行程路线故意绕开检查站点,在其携带、运输的物品中查获毒品的;(三)在执法人员检查时有逃跑、藏匿、丢弃携带的物品、弃车逃离或者其他逃避、抗拒检查行为,在其携带、藏匿、丢弃的物品或者遗弃的车辆中查获毒品的;(四)在体内或者贴身隐秘处藏匿毒品的;(五)采用高度隐蔽的方式携带、运输、交接物品,明显违背合法物品的惯常携带、运输、交接方式,从中查获毒品的;(六)以虚假的身份、地址或者物品名称办理托运、寄递手续,从托运、寄递的物品中查获毒品的;(七)采用隐匿真实身份、支付不等值报酬等不合理方式,雇用、指使他人携带、运输或者代为接收物流寄递的物品,从中查获毒品的;(八)为获取不同寻常的高额、不等值报酬为他人携带、运输或者接收物流寄递的物品,从中查获毒品的;(九)其他可以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明知的情形。(1)A项符合该意见关于明知推定,故 A项正确;(2)B项不符合该意见明知推定, 故B项不正确;(3)C项不符合该意见明知推定,故C项不正确;(4)D项不符合该意见明知推定,故D项不正确;综上,本题选A。
A. 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的办事机构依法认定艾某为恐怖活动人员
B. 公安机关对该恐怖事件进行调查时,对拒绝提供技术接口和解密等技术支持和协助的相关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依法予以处理
C. 阿某是艾某的邻居,其知道艾某有从事恐怖活动的行为,但迫于艾某势力的压力,其拒绝向公安机关提供相关情况,但因其情节轻微,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依法对阿某予以行政拘留
D. A市电视台掌握了艾某实施恐怖活动的一手资料,因涉及大量残忍场景而未播出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反恐怖主义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的认定和安全防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第十二条规定,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根据本法第三条的规定,认定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由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的办事机构予以公告。根据法条规定,恐怖人员的认定由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认定,办事机构予以公告,因此A选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第十八条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应当为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法进行防范、调查恐怖活动提供技术接口和解密等技术支持和协助。第八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主管部门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十万元以上罚款,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可以由公安机关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一)未依照规定为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法进行防范、调查恐怖活动提供技术接口和解密等技术支持和协助的;因此B选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第八十二条规定,明知他人有恐怖活动犯罪、极端主义犯罪行为,窝藏、包庇,情节轻微,尚不构成犯罪的,或者在司法机关向其调查有关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拒绝提供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罚款。因此C选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第六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事件信息;不得报道、传播可能引起模仿的恐怖活动的实施细节;不得发布恐怖事件中残忍、不人道的场景;在恐怖事件的应对处置过程中,除新闻媒体经负责发布信息的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批准外,不得报道、传播现场应对处置的工作人员、人质身份信息和应对处置行动情况。因此新闻媒体报道恐怖活动资料的,必须经过批准,D选项正确。综上,本题选A。
A. 2人
B. 3人
C. 4人
D. 5人
解析:解析:《信访工作条例》第二十条第三款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的信访事项的,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
A. 李某不得在其居住地以外的城市发动、组织、参加当地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
B. 李某不得组织违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责、义务的集会、游行、示威
C. 李某不得参加违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责、义务的集会、游行、示威
D. 李某可以直接以所在国家机关的名义参加集会、游行、示威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第十五、十六、十七条规定。(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第十五条之规定,“公民不得在其居住地以外的城市发动、组织、参加当地公民的集会、游行、示威”,故此A项正确;(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第十六条之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组织或者参加违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责、义务的集会、游行、示威”,故此B、C两项均正确;(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第十七条规定,“以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的名义组织或者参加集会、游行、示威,必须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故此D项错误;综上,本题选D
A. A区公安机关决定乙在指定的居所执行的,要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
B. 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执行监视居住后24小时以内,通知二人的家属
C. 二人委托辩护人,都适用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委托辩护人的规定
D. 只有乙监视居住的期限应当折抵刑期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监视居住的相关法律知识。(1)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10条对犯罪嫌疑人监视居住,应当制作呈请监视居住报告书,说明监视居住的理由、采取监视居住的方式以及应当遵守的规定,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制作监视居住决定书。监视居住决定书应当向犯罪嫌疑人宣读,由犯罪嫌疑人签名、捺指印。故此A项;(2)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13条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制作监视居住通知书,在执行监视居住后二十四小时以内,由决定机关通知被监视居住人的家属。故此B项;(3)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51条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或者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会见、通信。故此C项;(4)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七十六条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期限应当折抵刑期。被判处管制的,监视居住一日折抵刑期一日;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的,监视居住二日折抵刑期一日。故此D项;综上,本题选CD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辩护律师会见的情况。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五十二条之规定:对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案件、恐怖活动犯罪案件,办案部门应当在将犯罪嫌疑人送看守所羁押时书面通知看守所;犯罪嫌疑人被监视居住的,应当在送交执行时书面通知执行机关。辩护律师在侦查期间要求会见前款规定案件的在押或者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应当向办案部门提出申请。对辩护律师提出的会见申请,办案部门应当在收到申请后三日以内,报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作出许可或者不许可的决定,书面通知辩护律师,并及时通知看守所或者执行监视居住的部门。除有碍侦查或者可能泄露国家秘密的情形外,应当作出许可的决定。公安机关不许可会见的,应当说明理由。有碍侦查或者可能泄露国家秘密的情形消失后,公安机关应当许可会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本条规定的“有碍侦查”:(一)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二)可能引起犯罪嫌疑人自残、自杀或者逃跑的;(三)可能引起同案犯逃避、妨碍侦查的;(四)犯罪嫌疑人的家属与犯罪有牵连的。
A. 代履行的费用均应当由负有义务的当事人承担
B. 代履行的费用均应当由行政机关承担
C. 代履行的费用一般由负有义务的当事人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D. 代履行的费用一般由行政机关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解析:解析:根据《行政强》第51条第2款的规定,代履行的费用按照成本合理确定,由当事人承担。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代履行的费用原则上由负有义务的当事人承担,除非法律另有规定。
A. 乙提出回避申请,应当经过甲同意
B. 对丙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丙不停止对案件的侦查
C. 是否批准本案中的回避申请,由丙所在的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
D. 是否批准本案中的回避申请,由人民法院院长决定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回避制度。(1)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甲是未成年人,乙是其法定代理人,法定代理人乙有权不经未成年人甲同意,直接提出回避申请,故此A项错误;(2)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一条第二款:“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故此B项正确;(3)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本题是对侦查员提出的回避申请,因此应由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而非法院院长决定,故此C项正确,D项错误;
A. 甲为了烧死邻居(与多人的住房连在一起)一家,深夜用火柴点燃邻居家门口墙边的柴垛后离开,后因下雨把火浇灭
B. 乙趁邻居家4岁小女孩家长不在家,以给吃糖果为由,把小女孩骗进家里,脱了裤子后用生殖器顶撞小女孩的阴部
C. 丙窜入农户家盗窃,未窃得财物
D. 丁在远处开枪射杀仇人,却把和仇人长相、衣着相似的另一人击中,致其死亡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犯罪形态的既遂和刑法分则相关知识。(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14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甲有放火故意且着手实施了犯罪行为,虽未造成严重后果但仍然构成犯罪既遂。故此A项正确;(2)如乙无奸淫故意,那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7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猥亵儿童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从重处罚。乙构成猥亵儿童犯罪既遂。如已有奸淫故意,对幼女实行接触说,那么也构成强奸罪的既遂。故此B项正确;(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4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丙有入户盗窃的行为,入户盗窃属于行为犯,即使没有窃得财物也构成盗窃犯罪既遂。故此C项正确;(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丁有杀人的犯罪故意,但是产生了具体认识错误,根据法定符合说,不论是对象错误还是打击错误,都构成故意杀人犯罪既遂。故此D项正确;综上,本题选ABCD
A. 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复议
B. 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
C. 要求县人民检察院撤销公安机关不立案决定
D. 要求县人民检察院立案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公安机关决定不予立案后,控告人的救济途径。(1)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控告人对不予立案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不予立案通知书后七日以内向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申请复议;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后三十日以内作出决定,并将决定书送达控告人。控告人对不予立案的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后七日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复核;上一级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复核申请后三十日以内作出决定。对上级公安机关撤销不予立案决定的,下级公安机关应当执行。故此A项不正确;(2)根据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十九条第三款和第二百一十条规定,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自诉案件包括下列案件:(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在公安机关不予立案后,张某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故此B项正确;(3)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人民检察院不要撤销公安机关不立案决定也不能自行立案,故此C、D项不正确;综上,本题选B。
A. 村委会主任谭某用伪造的发票将集体公款5万元据为己有
B. 国有医院采购科科长唐某在药品采购过程中收受两家制药企业的手续费3万元
C. 国有公司经理张某以个人名义将公款50万元借给亲属开的公司使用,未谋取个人利益
D. 民政局局长冯某将20万元公款以自己名义借给朋友开的公司使用,未谋取个人利益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挪用公款罪构成。(1)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挪用资金罪;挪用公款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故此A项村委会主任谭某主体不适格,不构成挪用公款罪;B.国有医院采购科科长如是国家工作人员的,非法收受他人贿赂,构成受贿罪;如不是国家工作人员的,则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故B项错误;故C中国有公司经理张某和D中民政局局长冯某构成挪用公款罪。综上,本题选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