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制粉系统停运阶段;
B、 制粉系统启动阶段;
C、 煤种发生变化时;
D、 制粉系统停运后;
E、 磨煤机排渣不畅时。
答案:AB
A、 制粉系统停运阶段;
B、 制粉系统启动阶段;
C、 煤种发生变化时;
D、 制粉系统停运后;
E、 磨煤机排渣不畅时。
答案:AB
A. 炉底密封承受能力;
B. 锅炉正常燃烧要求;
C. 炉膛防外爆能力;
D. 炉膛防内爆能力;
E. 受热面布置形式。
A. 高压侧保险连续熔断;
B. 互感器过热有焦味;
C. 互感器有火花放电声响和噪音;
D. 线圈与外壳间或引线间有火花放电现象。
A. 在电动机启动调节装置或电源电缆上有明显的短路或损坏现象;
B. 发生需要立即停止辅机运行的人身事故;
C. 电动机所带的机械损坏;
D. 非湿式电动机浸水。
A. 频率范围在 51.0 以上~51.5Hz,累计运行时间>30min;
B. 频率范围在 50.5 以上~51.0Hz,累计运行时间>180min;
C. 频率范围在 48.5~50.5Hz,连续运行;
D. 频率范围在 48.5 以下~48.0Hz,累计运行时间>280min。
A. 主设备(发电机、变压器等)参数;
B. 二次设备(电流互感器(TA)、电压互感器(TV))参数;
C. 保护装置技术资料;
D. 励磁系统(包括 PSS);
E. 调速系统技术资料(包括原理及传递函数框图)。
A. 励磁系统、调速系统建模及参数实测试验;
B. 电力系统稳定器参数整定试验;
C. 试验、自动电压控制(AVC)试验工作。
D. 发电机短路试验、发电机空载试验;
E. 自动发电控制(AGC)试验、自动电压控制(AVC)试验工作。
A. 在役机组大修;
B. 通流改造、灵活性改造;
C. 机组增容改造、脱硫脱硝改造、高背压改造;
D. 原动机及其调节控制系统改造(升级);
E. 控制逻辑和参数变更。
A. 应保证入炉煤质满足点火要求,磨煤机出力、通风量和煤粉细度在合理范围;应注意 检查和分析燃烧情况和锅炉沿程温度、阻力变化情况;
B. 锅炉启动初期空气预热器必须连续吹灰;
C. 在低负荷阶段有少油/无油助燃装置投运或煤油混烧期间,脱硝反应器内无须加强吹灰;
D. 在低负荷阶段有少油/无油助燃装置投运或煤油混烧期间,布袋除尘器宜停止清灰或减 少清灰频次。
A. 新建机组或锅炉改造后,燃油系统必须经过辅汽吹扫,并按要求进行油循环;首次投 运前必须经过燃油泄漏试验确保各油阀的严密性;
B. 油枪、少油/无油点火系统等新设备和新系统投运前必须进行正确整定和冷态调试;
C. 锅炉启动点火或锅炉灭火后重新点火前必须对炉膛及烟道进行充分吹扫,防止未燃尽 物质聚集在尾部烟道;
D. 火焰监测保护系统点火前应全部投用,严禁退出火焰监测保护系统和随意修改逻辑。
A. 油燃烧器运行时,必须加强配风调整工作,从火焰根部给予足够的燃烧风量以保证燃 油燃烧稳定完全;
B. 锅炉点火时应严格监视油枪雾化情况,油枪雾化不好应立即停用并进行清理检修;
C. 煤油混烧情况下可以适当的使燃烧器超出力;
D. 点火后应加强飞灰可燃物含量的监控,并防止未完全燃烧可燃物在烟道内的沉积;
E. 采用少油/无油点火方式启动锅炉机组,应保证入炉煤质满足点火要求,磨煤机出力、 通风量和煤粉细度在合理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