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0日
B、 15日
C、 20日
D、 30日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治安拘留的规定。根据法律规定,如果一个人在被治安拘留期间又有了其他违法行为,那么可以将两次拘留的时间合并执行。在这道题中,甲因盗窃被治安拘留15日,同时又查明有抢夺行为,决定再次治安拘留10日。根据法律规定,这两次拘留的时间应该合并执行,所以甲应该执行的治安拘留时间是15日+10日=25日。所以答案是C。
举个生动的例子来帮助理解,就好像是一个学生因为迟到被老师罚站1小时,然后又因为在站的时候说了不礼貌的话被老师罚站30分钟。根据老师的规定,这两次罚站的时间应该合并执行,所以这个学生最终要站的时间是1小时+30分钟=1小时30分钟。
A、 10日
B、 15日
C、 20日
D、 30日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治安拘留的规定。根据法律规定,如果一个人在被治安拘留期间又有了其他违法行为,那么可以将两次拘留的时间合并执行。在这道题中,甲因盗窃被治安拘留15日,同时又查明有抢夺行为,决定再次治安拘留10日。根据法律规定,这两次拘留的时间应该合并执行,所以甲应该执行的治安拘留时间是15日+10日=25日。所以答案是C。
举个生动的例子来帮助理解,就好像是一个学生因为迟到被老师罚站1小时,然后又因为在站的时候说了不礼貌的话被老师罚站30分钟。根据老师的规定,这两次罚站的时间应该合并执行,所以这个学生最终要站的时间是1小时+30分钟=1小时30分钟。
A. 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B. 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C.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D. 辅警人员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解析:解析:这道题主要考察辅警人员在哪些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辅警人员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A: 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了相互了解对方,确定是否适合工作而约定的一段时间,如果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B: 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辅警人员作为用人单位的一员,应当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如果严重违反规定,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C: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辅警人员作为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力量,如果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D: 辅警人员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应当忠于用人单位,不得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竞业禁止协议,如果辅警人员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提出要求改正而拒不改正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因此,正确答案是ABCD。希望通过以上解析和例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如果还有疑问,欢迎继续提问。
A. 分别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合并执行
B. 甲的行为是连续盗窃行为,做一个治安处罚决定
C. 法律土没有明确决定
D. 以上都不对
解析:解析:B。甲盗窃了两辆自行车,属于连续盗窃行为,应当做一个治安处罚决定。连续盗窃行为是指在短时间内多次实施盗窃行为的情况,法律规定应当综合考虑多次盗窃的情节作出处罚决定。
举例来说,就好比小明连续两天偷了两块巧克力,虽然每次偷的数量不多,但是属于连续盗窃行为,应当综合考虑两次盗窃的情节作出处罚决定。
A. 2日2日2日
B. 2日2日7日
C. 2日7日7日
D. 7日7日7日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人民警察当场收缴罚款的相关规定。根据规定,人民警察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收缴罚款之日起内,交至所属公安机关。在水上、旅客列车上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自抵岸或者到站之日起内,交至所属的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应当自受到罚款之日起内将罚款交付指定银行。
所以正确答案是A: 2日。这意味着人民警察当场收缴的罚款应当在2日内交至所属公安机关,而公安机关应当在受到罚款后的2日内将罚款交付指定银行。
举个例子,就好比你在街上违规停车被交警当场收缴罚款,那么交警会在当场告知你需要在2日内将罚款交至所属公安机关。而公安机关收到罚款后也会在2日内将罚款交付给指定银行。这样就保证了罚款的及时处理和交付。
A. 警棍
B. 手铐
C. 脚镣
D. 警绳
解析:解析:约束性警械是指警察在执行任务时使用的一种工具,用于限制犯罪嫌疑人的行动自由。警棍、手铐、脚镣和警绳都属于约束性警械,但是警绳并不是一种常见的约束性警械,因此答案选项为A。
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想象一个场景来理解这个知识点:当警察在抓捕犯罪嫌疑人时,他们会使用警棍来阻止犯罪嫌疑人的抵抗,使用手铐来限制犯罪嫌疑人的手脚活动,使用脚镣来限制犯罪嫌疑人的行动范围,而警绳则不常见,不属于约束性警械。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政府选举产生,对政府负责,受政府监督
B.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产生
C.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D. 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地方各自为主的原则
解析:解析:选项A错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而不是由政府选举产生。选项B错误,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而不是由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产生。选项D错误,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是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地方不是各自为主,而是依法行使自治权。因此,正确答案是C,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生动例子:想象一下,人民代表大会就像是一个班级的学生代表大会,而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就像是学校的行政部门、教务处和纪律部门。学生代表大会通过选举产生,代表全体学生的利益,对学校行政部门、教务处和纪律部门负责,监督他们的工作,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和学生的权益得到保障。这样一来,学校就能够更好地管理和服务全体学生,保证学校的发展和稳定。
A. 管制
B. 拘役
C. 有期徒刑
D. 拘留
解析: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刑罚的种类。在一定期限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强制其从事劳动生产,并进行教育和矫正的一种刑罚被称为有期徒刑。有期徒刑是对犯罪分子进行教育和改造的一种刑罚方式,通过一定的期限限制犯罪分子的自由,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接受教育和改造。
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生动的例子来理解有期徒刑。比如,假设小明因为盗窃罪被判处一年有期徒刑。在监狱里,他不仅要接受劳动生产的锻炼,还会接受法律知识和道德教育,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错误,重新融入社会。有期徒刑的目的就是通过教育和矫正,让犯罪分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过自新。
A. 山顶洞人
B. 元谋人
C. 蓝田人
D. 夏洛特人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古代人类的生活技能。正确答案是A: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是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人类,他们是最早会缝制衣服的人类。在那个时候,人类还没有学会制作衣服,他们只能依靠动物皮毛来保暖。山顶洞人发现了可以用动物皮毛缝制成衣服,这样就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免受寒冷的侵袭。通过缝制衣服,山顶洞人不仅提高了生存能力,也展示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所以,山顶洞人是最早会缝制衣服的古人类,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A. 14周岁
B. 16周岁
C. 18周岁
D. 20周岁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完全不负刑事责任。这意味着如果一个未满14周岁的人犯了罪,法律不会追究他的刑事责任,而是会采取其他教育、矫正等措施来帮助他成长。
举个例子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假设有一个13岁的小男孩小明,他因为调皮捣蛋偷了一部手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小明因为未满14周岁,完全不负刑事责任,所以法律不会对他追究刑事责任。但是,警方会找到小明的家长,对他进行教育和矫正,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引导他走上正确的道路。
A. 朝阳区法院
B. 东城区法院
C. 西城区法院
D. 以上三个法院都可以
解析:解析:根据中国法律规定,行政诉讼案件应当由被告住所地或者行政行为发生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受理。在这道题中,张某家住在东城区,商业用房在朝阳区,市拆迁办在西城区,因此根据规定,此案应由朝阳区法院受理。选项A正确。
生动例子:想象一下,张某家住在东城区,商业用房在朝阳区,市拆迁办在西城区,就好像是一个人同时在三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关系。而根据法律规定,行政诉讼案件应当由被告住所地或者行政行为发生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受理,所以这个案件应该由朝阳区法院受理。
A. 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二个月
B. 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一年
C. 原判刑期以上三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三个月
D. 原判刑期以上二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二个月
解析:解析:B选项为正确答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一年。这是因为缓刑是对犯罪分子的一种宽大处理,通过缓刑考验期的观察和教育,希望能够使犯罪分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错误,重新融入社会。如果缓刑考验期太短,可能无法达到这个目的,所以规定了最低的考验期限制。
举个例子来帮助理解:假如小明因为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法院决定对其进行缓刑处理。根据法律规定,小明的缓刑考验期至少为一年,也就是说在这一年内,小明必须遵守法律,接受监督,积极改造自己,否则可能会被取消缓刑,继续执行原判刑期。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