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作为一名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守社会主义医德,树立”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的宗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要热爱专业,献身医学。对病人提供充分的帮助和照顾,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一视同仁,平等待人。在诊疗中应做到不论男女老幼、种族国别、地位高低、权力大小,美丑智愚、关系亲疏等,都要平等对待,尽职尽责,并尽一切努力满足病人的正当合理要求。3、恪尽职守,精益求精。要具有敬业精神,在工作中按制度办事,不敷衍塞责,时刻做到认真仔细,谨慎周密,一丝不苟,准确无误,使病人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4、端庄可信,言语谨慎。医务人员举止仪表、言行谈吐要合乎文明礼貌,要充分尊重病人,交谈中要运用同情的语气给病人安慰和鼓励,在危重病人面前,要保持严肃和同情。5、廉洁奉公,为社会尽义务。医务人员在自己岗位上做到廉洁奉公,不图私利。6、互相尊重,待人宽容。医务人员应自尊自重,同时也尊重他人。不背后议论他人长短、以貌取人。要助人为乐、与人为善。
答案:作为一名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守社会主义医德,树立”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的宗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要热爱专业,献身医学。对病人提供充分的帮助和照顾,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一视同仁,平等待人。在诊疗中应做到不论男女老幼、种族国别、地位高低、权力大小,美丑智愚、关系亲疏等,都要平等对待,尽职尽责,并尽一切努力满足病人的正当合理要求。3、恪尽职守,精益求精。要具有敬业精神,在工作中按制度办事,不敷衍塞责,时刻做到认真仔细,谨慎周密,一丝不苟,准确无误,使病人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4、端庄可信,言语谨慎。医务人员举止仪表、言行谈吐要合乎文明礼貌,要充分尊重病人,交谈中要运用同情的语气给病人安慰和鼓励,在危重病人面前,要保持严肃和同情。5、廉洁奉公,为社会尽义务。医务人员在自己岗位上做到廉洁奉公,不图私利。6、互相尊重,待人宽容。医务人员应自尊自重,同时也尊重他人。不背后议论他人长短、以貌取人。要助人为乐、与人为善。
A. A.最小有效量与极量之间的范围
B. B.最小有效量与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范围
C. C.最小有效量与最小致死量之间的范围
D. D.极量与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范围
解析:这道题目的答案是错误的,正确答案应该是B。让我来详细解析各个选项: 【正确答案】B. 最小有效量与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范围 【解析】: 1. 药物安全范围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下既能产生疗效又不会引起中毒反应的剂量范围。 2. 选项分析: - A选项:最小有效量与极量之间 - 这个范围过大,包含了可能引起中毒的剂量 - B选项(正确):最小有效量与最小中毒量之间 - 这是最安全的用药范围,既能保证疗效又不会引起中毒 - C选项:最小有效量与最小致死量之间 - 这个范围风险太大,接近致死剂量 - D选项:极量与最小中毒量之间 - 极量本身就是最大治疗剂量,超过这个剂量就容易中毒 【示例说明】: 想象一个水杯: - 最小有效量 = 杯子装100ml水开始有效 - 最小中毒量 = 杯子装500ml水开始危险 - 安全范围 = 100ml到500ml之间 在这个范围内喝水既有效又安全,超出500ml就有危险了。 因此,药物的安全范围应该是在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A. 2~5mm
B. 1~2mm
C. 3~4mm
D. 5~6mm
解析:让我来为您解析这道题: 正确答案是C. 3~4mm 解析: 1. 瞳孔的正常直径范围在不同光照条件下会有所变化,但一般情况下: - 在正常光线下,瞳孔直径通常为3-4毫米 - 这个大小既能保证足够的光线进入眼睛,又不会让过多光线造成不适 2. 分析其他选项: A. 2~5mm:这个范围太大了,包含了过小和过大的情况 B. 1~2mm:这个尺寸太小,通常是强光刺激或某些药物作用下的表现 D. 5~6mm:这个尺寸偏大,接近暗光环境或某些药物影响下的状态 3. 实际观察示例: - 当您在普通室内光线下看别人的眼睛时,瞳孔看起来就是适中的大小,大约像铅笔橡皮擦那么大 - 如果用尺子测量(当然实际操作中不建议这样做),就会发现确实是在3-4毫米左右 记住这个知识点很重要,因为瞳孔大小异常可能是某些疾病或中毒的表现。例如,瞳孔过大可能提示阿托品中毒,过小可能提示有机磷中毒等。 希望这个解释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
A. 6-8小时内
B. 8-10小时内
C. 8-10小时内
D. 10-12小时内
E. 24小时内
解析:让我来为您解析这道关于清创时机选择的题目。 正确答案是A:6-8小时内。我将逐一分析各个选项: A. 6-8小时内(正确答案) - 这是最理想的清创时间窗 - 理由:此时伤口污染较轻,细菌尚未大量繁殖,组织损伤还在可逆阶段 - 比喻来说,这就像是食物刚沾上污渍时清洗最容易 B/C. 8-10小时内(错误) - 虽然仍可进行清创,但已错过最佳时机 - 细菌可能已经开始繁殖,增加了感染风险 D. 10-12小时内(错误) - 风险进一步增加 - 组织开始出现不可逆损伤 - 清创效果明显下降 E. 24小时内(错误) - 已经属于晚期处理范畴 - 此时伤口很可能已经感染 - 可能需要更复杂的处理方式,如延期缝合 临床建议: 受伤后应尽快就医,在6-8小时内完成清创处理,以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和最低的感染风险。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说“争分夺秒”处理外伤的重要性。 记住这个原则:越早处理越好,6-8小时是黄金时间!
A. 4-5min
B. 4-6min
C. 3-4min
D. 5-6min
E. 6-7min
解析:让我为您解析这道关于心肺复苏术(CPR)最佳抢救时间的选择题。 正确答案是B. 4-6分钟。我来解释各个选项: A. 4-5分钟:这个时间范围太短,虽然接近正确答案,但不够准确 B. 4-6分钟(正确答案):这是医学界公认的黄金救援时间窗。原因: 1. 大脑在缺氧4分钟后开始出现不可逆损伤 2. 6分钟内进行有效CPR可以显著提高生存率 3. 这段时间是抢救成功率最高的窗口期 C. 3-4分钟:这个时间过短,大脑已经开始受损 D. 5-6分钟:这个范围的起点(5分钟)已经错过了最佳抢救时机的前半段 E. 6-7分钟:此时大脑损伤风险大大增加,抢救成功率明显下降 简单示例:可以把心脏骤停比作手机没电关机,4-6分钟就像是手机还有机会重启的时间窗口,超过这个时间,就像手机电池严重损坏,重启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因此,在实际急救中,我们强调“黄金4-6分钟”的重要性,这也是为什么公共场所配置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如此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