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子网掩码
B、 序列号
C、 数据
D、 目的端口
答案:A
解析:选项解析:
A. 子网掩码:子网掩码是用于在IP地址中区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32位二进制数字,它不是TCP报文格式中的域,而是属于IP层的内容。
B. 序列号:序列号是TCP报文中的一个重要域,用于标识从TCP源端向TCP目的端发送的数据字节流,确保数据的有序传输。
C. 数据:数据是TCP报文中携带的应用程序数据,是TCP传输的核心内容之一。
D. 目的端口:目的端口是TCP报文头部的一个域,用于指明接收端的应用程序端口,确保数据能够被正确地发送到相应的应用程序。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答案是A,因为子网掩码不是TCP报文格式中的域。TCP报文格式包括源端口、目的端口、序列号、确认号、数据偏移、保留、控制位、窗口、校验和、紧急指针、选项和实际数据等部分,而子网掩码与这些域无关,它是用于IP地址的一部分。因此,正确答案是A。
A、 子网掩码
B、 序列号
C、 数据
D、 目的端口
答案:A
解析:选项解析:
A. 子网掩码:子网掩码是用于在IP地址中区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32位二进制数字,它不是TCP报文格式中的域,而是属于IP层的内容。
B. 序列号:序列号是TCP报文中的一个重要域,用于标识从TCP源端向TCP目的端发送的数据字节流,确保数据的有序传输。
C. 数据:数据是TCP报文中携带的应用程序数据,是TCP传输的核心内容之一。
D. 目的端口:目的端口是TCP报文头部的一个域,用于指明接收端的应用程序端口,确保数据能够被正确地发送到相应的应用程序。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 答案是A,因为子网掩码不是TCP报文格式中的域。TCP报文格式包括源端口、目的端口、序列号、确认号、数据偏移、保留、控制位、窗口、校验和、紧急指针、选项和实际数据等部分,而子网掩码与这些域无关,它是用于IP地址的一部分。因此,正确答案是A。
A. ICMP
B. RIP
C. OSPF
D. BGP
E. IS-IS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对不同路由协议及其分类的理解。题目要求选出基于距离矢量算法的路由协议。让我们逐一分析每个选项:
A.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CMP并不是一个路由协议,而是一个用于在IP主机、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的协议,它主要用于在网络设备之间传递错误或控制信息。因此,ICMP不符合题目要求。
B.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RIP是一种典型的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它通过周期性地与邻居交换路由信息,并根据接收到的信息更新自己的路由表。RIP使用跳数作为度量值来确定最佳路径。
C.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属于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而不是距离矢量协议。它使用Dijkstra算法计算最短路径树,以确定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
D. 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虽然BGP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表现得像是距离矢量协议,但它实际上是一种路径向量路由协议,用于在不同的自治系统(AS)之间传递路由信息。然而,在其工作原理上,BGP确实使用了一些距离矢量协议的特点,如逐跳更新和水平分割等机制,所以有时也会被认为具有距离矢量的特性。
E. 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IS-IS也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与OSPF相似,用于内部网关协议,特别是在大型服务提供商或企业网络中。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B和D,即RIP和BGP,因为它们更符合距离矢量算法的特点。需要注意的是,尽管BGP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距离矢量协议,但在本题的上下文中,可能将其归类为具有距离矢量特性的协议。
A. rip
B. rip10.0.0.0
C. network10.0.0.1
D. network10.0.0.0
解析:在解析这道关于RIP(路由信息协议)配置的问题时,我们需要理解RIP协议的配置步骤以及命令的含义。
问题解析:
我们需要对路由器A配置RIP协议,并在接口S0(IP地址为10.0.0.1/24)所在网段使能RIP路由协议。问题要求确定在全局配置模式下使用的第一条命令。
选项分析:
A. rip:
这条命令是用来启动RIP协议的。在配置RIP时,首先需要进入RIP配置模式,这个命令就是用来进入该模式的。这是配置RIP的第一步。
B. rip10.0.0.0:
这个命令格式不正确。在RIP配置中,我们不会直接跟着IP地址来启动RIP。通常,IP地址是用来指定哪些接口或网络参与RIP路由更新的。
C. network10.0.0.1:
这条命令用于指定哪些接口或网络参与RIP路由。然而,它不是启动RIP协议的第一条命令。它通常在rip命令之后使用,用于进一步配置RIP。
D. network10.0.0.0:
类似于C选项,这条命令也是用来指定参与RIP的网络,但不是启动RIP的第一条命令。此外,10.0.0.0通常是一个更大的网络范围,而10.0.0.1/24指定了具体的子网,因此在精确配置时可能会使用network10.0.0.1(尽管通常是使用接口命令或更精确的网络范围)。
答案选择:
选择A (rip) 是因为这是在全局配置模式下启动RIP协议的第一条命令。之后,你可以使用network命令来指定哪些接口或网络参与RIP路由。
因此,正确答案是A。
A. 允许125.36.0.0/16网段的主机使用FTP协议访问主机129.1.1.1;
B. 不让任何主机使用Telnet登录;
C. 拒绝一切数据包通过;
D. 仅允许某个用户从外部登录,其他用户不能这样做。
解析:选项解析:
A. 允许125.36.0.0/16网段的主机使用FTP协议访问主机129.1.1.1
这个选项描述的是一种典型的访问控制列表(ACL)使用场景,即基于网络地址和协议类型来控制访问权限。ACL可以设置规则,只允许特定网段通过特定协议访问特定的资源或服务。因此,A选项是可以使用ACL实现的。
B. 不让任何主机使用Telnet登录
ACL可以用来阻止特定的服务,比如Telnet,通过配置规则来丢弃所有尝试使用该服务的连接请求。因此,B选项也是ACL可以做到的。
C. 拒绝一切数据包通过
这个选项描述的是一种极端情况,即完全封锁所有流量。ACL通过配置拒绝所有流量通过的规则可以实现这一点。因此,C选项也是正确的。
D. 仅允许某个用户从外部登录,其他用户不能这样做
ACL通常是基于网络层和传输层的信息(如IP地址、端口号、协议类型)来控制流量的,并不涉及具体用户身份的识别。通常情况下,基于用户的访问控制需要借助更高级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机制,如RADIUS或TACACS+,而不是仅用ACL。因此,D选项是不能仅用ACL来实现的。
为什么选这个答案(ABC):
选项A、B、C都是ACL可以直接实现的功能,因为它们涉及的是网络层和传输层的信息控制,这是ACL设计的初衷和应用范围。
选项D超出了ACL的能力范围,因为它需要识别并控制到具体的用户级别,这通常不是ACL的功能。因此,正确答案是ABC。
A. 增加网络带宽
B. 提高网络可用性
C. 降低网络传输费用
D. 防止数据传输意外中止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对于网络备份中心配置目的的理解。让我们逐一分析每个选项:
A. 增加网络带宽 - 备份中心的主要功能并不是为了增加带宽。带宽通常是由网络基础设施如路由器、交换机以及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决定的。
B. 提高网络可用性 - 这是正确答案。备份中心的主要目的是在网络发生故障或主中心不可用的情况下提供冗余,确保服务可以继续运行不受影响,从而提高了整个网络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C. 降低网络传输费用 - 备份中心的设计与运营可能会带来额外的成本,而不是减少传输费用。此外,传输费用主要取决于使用的网络技术和服务商,而不是备份中心的存在。
D. 防止数据传输意外中止 - 虽然备份中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防止数据传输中止,但这并不是其主要目的。它的核心作用还是在于提高整体网络的可用性,确保在主系统故障时有替代方案。
因此,正确的答案是 B. 提高网络可用性。备份中心通过提供冗余来确保即使在部分组件或位置出现问题时,网络仍然能够正常运行。
A. 255.255.255.0
B. 255.255.255.128
C. 255.255.255.240
D. 255.255.255.224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子网划分和网络地址分配的问题。我们需要根据公司的需求(一个C类IP地址,需要分配给8个子公司)来确定最合适的子网掩码。
首先,我们来理解C类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基础知识:
C类IP地址的范围是192.168.0.0到192.168.255.255,每个C类地址包含256个可能的IP地址(从.0到.255)。
子网掩码用于区分IP地址中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例如,子网掩码255.255.255.0表示前24位是网络部分,后8位是主机部分。
现在,我们来分析每个选项:
A. 255.255.255.0
这个子网掩码表示每个子网可以有256个IP地址(但实际上,由于.0和.255通常保留不用,所以可用的是254个)。这远超过了8个子公司的需求,会造成大量IP地址的浪费。
B. 255.255.255.128
这个子网掩码将每个C类地址划分为两个子网,每个子网有128个可能的IP地址(实际可用126个)。这仍然超过了8个子公司的需求。
C. 255.255.255.240
这个子网掩码将每个C类地址划分为8个子网,每个子网有16个可能的IP地址(实际可用14个,因为.0和.15通常保留不用)。这正好满足8个子公司的需求,没有浪费。
D. 255.255.255.224
这个子网掩码将每个C类地址划分为16个子网,每个子网有8个可能的IP地址(实际可用6个)。这虽然可以工作,但每个子公司获得的IP地址数量较少,可能不够灵活。
综上所述,为了满足8个子公司的需求,同时避免IP地址的浪费,最合适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55.240(选项C)。这样,每个子公司都可以获得一个包含足够IP地址的子网,既满足了需求,又保持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A. 6
B. 8
C. 12
D. 14
解析:C类IP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即前24位为网络地址,后8位为主机地址。C类地址的最后一个字节(即第三个字节)用于标识主机,所以可用于子网划分的位数最多只能来自于最后一个字节,即8位。
各个选项解析如下:
A. 6 - 这是错误的,因为C类地址可以完全使用最后一个字节的8位来进行子网划分,而不是6位。
B. 8 - 这是正确的,C类地址的最后一个字节可以全部用于子网划分。
C. 12 - 这是错误的,C类地址总共只有8位可以用于子网划分,不可能有12位。
D. 14 - 这同样是错误的,理由同C选项。
正确答案是B. 8。但根据你提供的答案是A,这显然是一个错误。C类地址最大可能的子网位数是8位,而不是6位。如果选择A作为答案,那是不正确的。正确答案应该是B. 8。
A. IP
B. ARP
C. TCP
D. UDP
解析: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用于监控和管理网络设备,如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它用于收集信息,比如设备状态、统计信息和其他有助于网络管理的数据。
题目问的是SNMP依赖于哪种协议工作,选项如下:
A. IP - SNMP确实运行在IP网络上,但它不是直接依赖于IP协议来传输其数据报文。
B. ARP - 地址解析协议用于将网络地址转换为硬件地址,并非SNMP传输数据所依赖的协议。
C. TCP - 尽管TCP可以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但是SNMP并没有使用TCP。
D. UDP - SNMP使用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来进行无连接的、不可靠的传输。这是因为网络管理通常不需要保证数据包的可靠传递,而且UDP提供了比TCP更低的开销。
因此,正确答案是D。SNMP依赖于UDP工作。
A. 23
B. 48
C. 53
D. 69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对TFTP(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简单文件传输协议)服务端口号的了解。
解析各个选项:
A. 23 - 这个端口号通常被分配给Telnet服务,用于远程登录到另一台计算机。因此,它不是TFTP的端口号。
B. 48 - 这个端口号在标准的网络服务中并没有特定的分配,不是TFTP的端口号。
C. 53 - 这个端口号通常被分配给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服务,用于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因此,它也不是TFTP的端口号。
D. 69 - 这个端口号被分配给TFTP服务,用于简单的文件传输操作。因此,这是正确的答案。
选择D的原因是69是TFTP服务的标准端口号,这个端口号在计算机网络通信中被用来识别TFTP服务的数据包。
A. 节省网络带宽
B. 防止网络中形成路由环路
C. 将路由不可达信息在全网扩散
D. 通知邻居路由器哪些路由是从其他处得到
解析:RIP(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在网关与主机之间交换路由选择信息的标准。
A. 节省网络带宽 - 这个选项不正确。RIP协议实际上会定期发送整个路由表给邻居,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网络带宽的消耗,而不是节省。
B. 防止网络中形成路由环路 - 这是正确答案。RIP协议通过引入路由保持机制,比如水平分割(Split Horizon)、路由中毒(Poison Reverse)和计数到无穷大(Counting to Infinity)等方法,来避免路由环路的发生。这些机制确保了路由信息的正确性和网络的稳定性。
C. 将路由不可达信息在全网扩散 - 这个选项虽然与RIP协议的工作方式有关,但它并不是路由保持机制的主要目的。路由保持机制主要关注的是防止路由环路,而不是路由不可达信息的扩散。
D. 通知邻居路由器哪些路由是从其他处得到 - 这个选项描述的是路由更新过程的一部分,但它并不是路由保持机制的目的。RIP协议确实会通知邻居路由器其路由表的变化,但保持机制更侧重于防止环路。
因此,正确答案是B,因为路由保持机制的核心作用是防止网络中形成路由环路,确保路由信息的正确传播。
A. 带宽占用少
B. 简单
C. 路由器能自动发现网络变化
D. 路由器能自动计算新的路由
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动态路由协议与静态路由协议之间的区别。我们来看一下各个选项的具体含义:
A. 带宽占用少
这个选项描述了带宽使用情况。实际上,动态路由协议(如RIP, OSPF, BGP等)为了交换路由信息,会定期发送更新消息,这可能会消耗较多带宽。而静态路由不会自动更新或广播路由信息,因此从带宽消耗的角度看,静态路由可能比动态路由更节省带宽。所以这个选项不符合动态路由的特点。
B. 简单
静态路由配置相对简单,因为只需要手动配置路由表条目。而动态路由协议涉及到复杂的算法来计算最佳路径,并且需要维护邻居关系以及处理路由更新,因此配置和管理更为复杂。因此这个选项也不符合动态路由的特点。
C. 路由器能自动发现网络变化
动态路由协议能够检测到网络拓扑的变化(例如链路失效或新链路的出现),并相应地调整路由表。这意味着路由器可以自动适应网络的变化,不需要人工干预。这一点是动态路由协议的一个重要优势。
D. 路由器能自动计算新的路由
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动态路由协议可以自动重新计算最优路径,并更新其路由表以反映最新的网络状态。这是动态路由协议的核心功能之一,使得网络能够保持连通性即使在网络结构发生改变的情况下。
因此,正确答案是CD,因为这两个选项准确描述了动态路由协议相对于静态路由协议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