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可燃性液体,如石油、食油
B、 可燃性金属如钾、钠、钙、镁等
C、 木材、纸张、棉花燃烧
D、 可燃性气体如煤气、石油液化气
答案:C
A、 可燃性液体,如石油、食油
B、 可燃性金属如钾、钠、钙、镁等
C、 木材、纸张、棉花燃烧
D、 可燃性气体如煤气、石油液化气
答案:C
A. 烧杯
B. 称量瓶
C. 带盖的瓷坩锅
D. 瓷舟
A. TSP
B. 飘尘
C. 降尘
D. 烟尘
A. 最强
B. 最强
C. 最强
D. 强度相同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C=C双键在红外光谱中的吸收强度,特别是不同分子结构对吸收强度的影响。我们来逐步分析这个问题。
### 1. 理解C=C双键的红外吸收
C=C双键的红外吸收主要与其周围的取代基和分子结构有关。一般来说,C=C双键的吸收强度与以下因素有关:
- **取代基的电子效应**:电子供给基团(如烷基)会增强双键的极性,从而增加吸收强度。
- **立体化学**:顺式和反式异构体的空间构型会影响双键的极性和吸收强度。
### 2. 分析选项
我们来看一下题目中的三种分子:
1. **CH3-CH=CH2**:这是一个简单的丙烯分子,只有一个取代基(CH3)。
2. **CH3-CH=CH-CH3(顺式)**:这是顺式-2-丁烯,两个CH3基团在同一侧,增加了双键的极性。
3. **CH3-CH=CH-CH3(反式)**:这是反式-2-丁烯,两个CH3基团在两侧,虽然也有取代基,但由于空间构型的原因,极性相对较低。
### 3. 吸收强度比较
- **CH3-CH=CH2**:只有一个取代基,吸收强度较弱。
- **CH3-CH=CH-CH3(顺式)**:由于两个CH3基团在同一侧,增强了双键的极性,因此吸收强度较强。
- **CH3-CH=CH-CH3(反式)**:虽然也有两个CH3基团,但由于它们在两侧,导致双键的极性较低,吸收强度相对较弱。
### 4. 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顺式-2-丁烯(CH3-CH=CH-CH3,顺式)的C=C双键的红外吸收强度最强。因此,正确答案是 **B**。
### 5. 生动的例子
想象一下,你在一个聚会上,顺式-2-丁烯就像是一个非常活跃的人,周围有很多朋友(CH3基团),大家都在一起聊天,气氛热烈,容易引起注意。而反式-2-丁烯就像是一个稍微内向的人,虽然也有朋友,但他们分散在不同的地方,气氛没有那么热烈。因此,顺式-2-丁烯的“吸引力”更强,红外吸收也更强。
A. 多孔层毛细管
B. 填充毛细管柱
C. 空心毛细管柱
D. 不确定
A. 11.3545g
B. 11.3548g
C. 11.3542g
D. 11.0545g
解析: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出砝码和环码的重量变化:
4.5mg - (-0.3mg) = 4.8mg
然后,我们将这个重量变化加到砝码和环码的总重量上:
11.3500g + 0.0048g = 11.3548g
所以,物体的重量为11.3548g,所以答案是B。
现在让我用一个生动有趣的例子来帮助你理解这个知识点。想象一下你在做烘焙,需要称量一袋面粉。你用天平称量时,发现天平的零点不在0,而是稍微偏离了一点。然后你加上一些砂糖和黄油,天平的指针指向了一个正数。通过计算这个重量的变化,你就可以得出最终面粉的重量了。
A. NaF
B. HCl
C. NH4Cl
D. NHO2
解析:### 题目解析
**重铬酸钾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主要用于测定样品中铁的含量。在这个过程中,重铬酸钾(K₂Cr₂O₇)作为氧化剂,可以将二价铁(Fe²⁺)氧化为三价铁(Fe³⁺),然后通过滴定的方法来测定铁的含量。
在测定过程中,硅(Si)会对铁的测定产生干扰,因为硅会与重铬酸钾反应,影响最终的测定结果。因此,我们需要添加某些试剂来抑制这种干扰。
### 选项分析
- **A: NaF(氟化钠)**
氟化钠可以与硅形成氟硅酸盐,从而抑制硅对铁的干扰。因此,NaF是正确的选择。
- **B: HCl(盐酸)**
盐酸主要用于酸化溶液,但并不能有效抑制硅的干扰。
- **C: NH4Cl(氯化铵)**
氯化铵在此反应中并没有特别的作用,无法有效抑制硅的干扰。
- **D: NHO2(亚硝酸铵)**
亚硝酸铵在此反应中也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正确答案
因此,正确答案是 **A: NaF**。
### 深入理解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联想一下日常生活中的类似情况。
想象一下你在做一道复杂的菜肴,里面有很多配料。比如说,你要做一个海鲜汤,但不小心放入了太多的盐(相当于硅),这会影响汤的味道(相当于干扰铁的测定)。为了平衡这个味道,你可能会加入一些酸(比如柠檬汁),但如果你想要更有效地去除盐的影响,你可能会选择加入一些糖(相当于NaF),因为糖可以中和盐的味道。
在化学分析中,NaF就像是那个糖,它能够有效地抑制硅的干扰,使得我们能够准确测定矿石中的铁含量。
### 总结
A. 0.5Q
B. Q
C. 2Q
D. 5Q
A. 电离干扰
B. 物理干扰
C. 化学干扰
D. 光谱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