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6.7∽8.7
B、 6.7∽9.7
C、 8.7∽10.7
D、 7.7∽10.7
答案:B
A、 6.7∽8.7
B、 6.7∽9.7
C、 8.7∽10.7
D、 7.7∽10.7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察的是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与溶液浓度的关系。实际上,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与溶液浓度没有直接的关系。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取决于溶质的种类和溶剂的性质,而不是溶液的浓度。因此,答案是错误的。
举个例子来帮助理解:比如说,我们有两种浓度不同的盐水溶液,但它们的最大吸收波长是相同的,因为它们都是盐水溶液,溶质种类和溶剂性质相同,所以最大吸收波长也相同。这就说明了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与溶液浓度无直接关系。
A. 指示剂易发生僵化现象
B. 近终点是存在-滴定突跃
C. 指示剂已发生封闭现象
D. 进终点时不易混匀
A. 正确地配制
B. 准确地标定
C. 对有些准确的标准溶液必须当天配、当天标、当天用
D. 所有标准溶液必须计算至小数点后第四位
A. 利用酸效应曲线可确定单独某种金属离子时所允许的最低酸度
B. 不可以判断混合物金属离子溶液能否连续滴定
C. 可以找到单独滴定某金属离子时所允许的最高酸度
D. 酸效应曲线代表溶液pH与溶液中的MY的绝对稳定常数以及溶液中EDTA的酸效应系数的对数之间的关系
A. 柱管的选择与清洗
B. 固定液的涂渍
C. 色谱柱的装填
D. 色谱柱的老化
A. V1<V2
B. V1>V2
C. V1=V2
D. 无法判断
解析:这道题是关于化学分析中双指示剂法的应用。双指示剂法是一种常用的滴定分析方法,通过两种指示剂的变化来确定终点,从而测定样品中的成分。
A. 紫外吸收
B. 分子吸收
C. 原子吸收
D. 红外吸收
在这道题中,我们首先使用酚酞作为指示剂进行滴定,然后再使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进行滴定。当我们用酚酞滴定至终点时,耗去盐酸体积为V1,然后继续用甲基橙滴定至终点时,耗去盐酸体积为V2。
根据双指示剂法的原理,V1表示第一个指示剂的终点,V2表示第二个指示剂的终点。由于甲基橙的敏感度高于酚酞,所以V2通常会大于V1。
因此,所需盐酸标准溶液体积关系为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