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滴定前用标准滴定溶液将滴定管淋洗几遍
B、 称量用砝码没有检定
C、 称量时未等称量物冷却至室温就进行称量
D、 滴定前用被滴定溶液洗涤锥形瓶
E、 指示剂变色后未能在变色点变色
答案:BE
A、 滴定前用标准滴定溶液将滴定管淋洗几遍
B、 称量用砝码没有检定
C、 称量时未等称量物冷却至室温就进行称量
D、 滴定前用被滴定溶液洗涤锥形瓶
E、 指示剂变色后未能在变色点变色
答案:BE
A. 称量纪录有差错
B. 砝码未校正
C. 试剂不纯
D. 所用计量器具未校正
A. 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估测不准
B. 沉淀法中沉淀剂未过量
C. 标定EDTA用的基准ZnO未进行处理
D. 碱式滴定管使用过程中产生了气泡
E. 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HCl滴定含有Na2CO3的NaoH溶液
解析:首先,让我们逐个选项来分析。
A: 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估测不准。这个因素可能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因为如果读数不准确,就会导致实验结果的误差。
B: 沉淀法中沉淀剂未过量。如果沉淀剂未过量,可能会导致溶液中仍然存在未沉淀的物质,从而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C: 标定EDTA用的基准ZnO未进行处理。这个因素可能会影响EDTA的标定结果,从而影响后续的滴定实验结果。
D: 碱式滴定管使用过程中产生了气泡。气泡的产生可能会影响滴定液的准确滴定,从而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E: 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HCl滴定含有Na2CO3的NaOH溶液。这个情况下,使用了错误的指示剂,可能会导致滴定终点的判断错误,从而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综合分析以上选项,A和E是不影响测定结果准确的因素,因为A是关于滴定管读数的准确性,而E是关于使用错误的指示剂。所以答案是AE。
举个例子来帮助理解,就好比做菜的时候,如果你的食材称量不准确(类似于A选项),或者用了错误的调料(类似于E选项),都会影响到菜的味道,导致最终的菜肴结果不准确。
A. 已失去结晶水的硼砂为基准物质标定盐酸溶液的浓度
B. 标定氢氧化钠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中含有少量邻苯二甲酸
C. 以HCl 标准溶液滴定某酸样时,滴定完毕滴定管尖嘴处挂有溶液
D. 测定某石料中钙镁含量时,试样在称量时吸了潮
A. 以HCl标准溶液滴定某碱样,所用滴定管因未洗净,滴定时管内壁挂有液滴
B. 以K2Cr2O7为基准物、用碘量法标定Na2S2O3溶液的浓度时滴定速度过快,并过早读出滴定管读数
C. 标定标准溶液的基准物质,在称量时吸潮了(标定时用直接法)
D. EDTA标准溶液滴定钙镁含量时,滴定速度过快
A. 0.052
B. PH=10.30
C. 10.03
D. 40.02%
A. 97.50、98.50、99.00、99.50
B. 0.1042、0.1044、0.1045、0.1047
C. 3.03、3.04、3.05、6313
D. 0.2122、0.2126、0.2130、0.2134
A. Q检验法
B. t检验法
C. F和t联合检验法
D. F检验法
A. t检验法
B. 狄克松(Dixon)检验法
C. 格鲁布斯(CruBBs)检验法
D. F检验法
A. 测定次数越多,平均值的置信区间越小
B. 平均值越大,平均值的置信区间越宽
C. 一组测量值的精密度越高,平均值的置信区间越小
D. 给定的置信度越小,平均值的置信区间越宽
A. 同条件下测定次数越多,则置信区间越小
B. 同条件下平均值的数值越大,则置信区间越大
C. 同条件下测定的精密度越高,则置信区间越小
D. 给定的置信度越小,则置信区间也越小
E. 置信度越高,置信区间越大,分析结果越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