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0~20℃
B、 20~30℃
C、 30~40℃
D、 40~50℃
答案:B
A、 10~20℃
B、 20~30℃
C、 30~40℃
D、 40~50℃
答案:B
A. 配套功率
B. 电动机传给水泵的功率
C. 有效功率
D. 水泵的输出功率
A. 电能
B. 热能
C. 机械
D. 其他
A. 120
B. 60
C. 30
D. 10
A. COD×BOD5
B. COD/BOD5
C. BOD5/COD
D. COD+BOD5
A. 改变阀门开度
B. 改变泵的转速
C. 车削叶轮外径
D. 旁路调节
A. 3~5
B. 4~7
C. 6~9
D. 9~11
A.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
B. 城市供水
C. 高浓度有机废水
D. 城市生活污水
A. 流动性
B. 比重
C. 颗粒大小
D. 成分
解析:好的,我们来一起分析这道题。 题目问的是“污泥按照什么不同可以分为污泥和沉渣”。这里我们需要找出一个合适的分类依据。 首先,我们来看选项: - A: 流动性。虽然污泥和沉渣的流动性可能有所不同,但它们的主要区别并不是基于流动性。 - B: 比重。比重确实会影响污泥和沉渣的状态,但这也不是主要的分类标准。 - C: 颗粒大小。颗粒大小是一个比较直观的区别,但也不是最根本的区分方式。 - D: 成分。成分是决定污泥和沉渣性质的关键因素。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类比。假设你在厨房里处理食材,比如面粉和砂糖。尽管它们在手感(流动性)、重量(比重)和颗粒大小上有所不同,但最根本的区别还是在于它们的成分不同:一个是淀粉,另一个是蔗糖。 同样地,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和沉渣的成分差异是最关键的。污泥通常含有较多的有机物,而沉渣则更多是无机物质。因此,从成分的角度来区分是最合理的。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D:成分。
A. 单位质量湿污泥
B. 单位质量干污泥
C. 单位质量有机物
D. 单位质量灰分
A. 接种培养法和逐步培养法
B. 接种培养法和间接培养法
C. 直接培养法和间接培养法
D. 直接培养法和和逐步培养法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理解这道题目。 题目涉及的是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甲烷菌的培养与驯化方法。具体来说,有以下两种方法: 1. **接种培养法**:这种方法是将已经适应特定环境条件的甲烷菌(例如从其他成熟的厌氧消化系统中提取)加入到新的系统中。这样做可以快速启动新的厌氧消化过程,因为这些甲烷菌已经适应了类似的环境条件。 比如说,你可以想象自己在种植一株植物时,直接从一个已经长得很好的花盆里挖出一些土壤,放到新花盆里,这样新种下的植物就能更快地生长。 2. **逐步培养法**:这种方法则是逐步调整环境条件,让微生物慢慢适应新的环境。具体做法是从简单的底物开始,逐渐增加复杂性,直到微生物完全适应所需的条件。 类似于训练小狗的过程,一开始可能只是让它做一些简单的动作,然后逐步增加难度,最终让它学会更复杂的指令。 根据题目描述,这两种方法分别是“接种培养法”和“逐步培养法”,因此正确答案是 A: 接种培养法和逐步培养法。 希望这个解释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