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容器器壁不应吸收或吸附待测组分、容器不能引起新的沾污、容器不得与待测组分发生反应、和选用深色玻璃降低光敏作用
答案:容器器壁不应吸收或吸附待测组分、容器不能引起新的沾污、容器不得与待测组分发生反应、和选用深色玻璃降低光敏作用
A. 0.1
B. 0.2
C. 0.3
D. 0.4
A. 间歇式和连续式
B. 分流式和合流式
C. 固定床和流动床
D. 低负荷式和高负荷式
A. 100:5:1
B. 100:1:5
C. 200:5:1
D. 200:1:5
A. 污泥缺乏活性、污泥沉降性能不好
B. 污泥缺乏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好
C. 污泥活性好、污泥沉降性能不好
D. 污泥活性好、污泥沉降性能好
A. 硫化物,有机物
B. 氮、磷
C. 铁、锌
D. 有机物、硫化物
A. < 15、< 3
B. < 2、< 3
C. < 5、< 6
D. < 3、< 15
解析:好的,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道题。 题目说的是“故意不如实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初步原因、性质、伤亡人数和涉险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有关内容”,这种行为称为“瞒报”。 **关键点在于:** - “故意不如实报告”指的是隐瞒或歪曲事实。 - “瞒报”则通常指的是完全不报告事故本身。 **解释:** - 如果一个人故意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等信息报告错了,这是在隐瞒部分事实。 - 但如果这个人完全不报告事故的存在,这才是真正的“瞒报”。 举个例子: 假设你家里发生了火灾,但你只告诉家人“厨房着了一点小火,没事的”,而实际上整个房子都被烧了。这种情况下,你是在隐瞒部分事实,但你还是报告了火灾的存在。 如果根本没告诉任何人家里发生过火灾,这才是“瞒报”。 因此,根据题目描述的行为,“故意不如实报告”并不能完全等同于“瞒报”。所以答案是B:错误。 希望这个解释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