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答:(1)二沉池出水悬浮物含量大,污泥流失过多。主要原因是污泥膨胀引起污泥沉降性能变差,通过分析污泥膨胀的原因,采取具体对策。有时为防止污泥的流失和提高沉淀效率,可以使污泥在曝气池中直接静置沉淀,或在曝气池进水或出水中投加少量絮凝剂。(2)进水有机负荷偏低。进水负荷偏低造成活性污泥繁殖增长所需的有机物相对不足,使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只能处于维持状态,甚至有可能进入内源呼吸阶段使活性污泥量减少。对策是设法提高进水量,或减少风机运转台数,或减少曝气池运转组数缩短污水停留时间。(3)曝气充氧量过大。曝气充氧量过大会使活性污泥过氧化,污泥总量不增加。对策是减少风机运转台数,合理调整曝气量,减少供氧量。(4)营养物质含量不平衡。营养物质含量不平衡会使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凝聚性能变差,对策是及时补充足量的N、P等营养盐。(5)剩余污泥排放量过大。使得活性污泥的增长量少于剩余污泥的排放量,对策是减少剩余污泥的排放量。(6)进水水力负荷过大,造成水力冲击,导致污泥流失,对策是适当降低进水量,控制在设计范围内,并增加外回流量。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理解这个问题。 ### 题目背景 生化池内的活性污泥不增甚至减少,这是一个污水处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活性污泥是用来处理污水的重要成分,如果它的量减少了,那么污水处理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 主要原因及解决措施 #### 1. **二沉池出水悬浮物含量大,污泥流失过多** - **原因**:污泥膨胀导致其沉降性能变差。 - **解决措施**: - 分析污泥膨胀的原因,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 在曝气池中直接静置沉淀。 - 在曝气池进水或出水中加入少量絮凝剂。 #### 2. **进水有机负荷偏低** - **原因**:有机物不足,活性污泥无法繁殖。 - **解决措施**: - 提高进水量。 - 减少风机运转台数。 - 减少曝气池运转组数,缩短污水停留时间。 #### 3. **曝气充氧量过大** - **原因**:过量的氧气会导致活性污泥过氧化。 - **解决措施**: - 减少风机运转台数。 - 调整曝气量。 - 减少供氧量。 #### 4. **营养物质含量不平衡** - **原因**:N、P等营养盐不足,影响污泥的凝聚性能。 - **解决措施**: - 补充足够的N、P等营养盐。 #### 5. **剩余污泥排放量过大** - **原因**:排放量大于增长量。 - **解决措施**: - 减少剩余污泥的排放量。 #### 6. **进水水力负荷过大** - **原因**:水力冲击导致污泥流失。 - **解决措施**: - 降低进水量,控制在设计范围内。 - 增加外回流量。 ### 生动的例子 假设你有一个鱼缸,里面的鱼(相当于活性污泥)数量减少。原因可能有: 1. **水质不好**(悬浮物多),鱼容易生病。 - 解决方法:改善水质,给鱼一个更好的环境。 2. **食物不足**(有机负荷低),鱼吃不饱,生长缓慢。 - 解决方法:增加饲料,让鱼吃饱。 3. **氧气太多**(曝气过多),鱼会“缺氧”。 - 解决方法:减少氧气供应,保持适宜的氧气水平。 4. **营养不均衡**(缺乏某些营养素),鱼长不大。 - 解决方法:补充维生素,让鱼健康生长。 5. **过度清理**(剩余污泥排放过多),鱼的数量减少。 - 解决方法:减少清理次数,保持鱼的数量。 6. **水流太强**(水力负荷大),鱼容易被冲走。 - 解决方法:减小水流强度,让鱼安全生活。 希望这些例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点。
答案:答:(1)二沉池出水悬浮物含量大,污泥流失过多。主要原因是污泥膨胀引起污泥沉降性能变差,通过分析污泥膨胀的原因,采取具体对策。有时为防止污泥的流失和提高沉淀效率,可以使污泥在曝气池中直接静置沉淀,或在曝气池进水或出水中投加少量絮凝剂。(2)进水有机负荷偏低。进水负荷偏低造成活性污泥繁殖增长所需的有机物相对不足,使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只能处于维持状态,甚至有可能进入内源呼吸阶段使活性污泥量减少。对策是设法提高进水量,或减少风机运转台数,或减少曝气池运转组数缩短污水停留时间。(3)曝气充氧量过大。曝气充氧量过大会使活性污泥过氧化,污泥总量不增加。对策是减少风机运转台数,合理调整曝气量,减少供氧量。(4)营养物质含量不平衡。营养物质含量不平衡会使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凝聚性能变差,对策是及时补充足量的N、P等营养盐。(5)剩余污泥排放量过大。使得活性污泥的增长量少于剩余污泥的排放量,对策是减少剩余污泥的排放量。(6)进水水力负荷过大,造成水力冲击,导致污泥流失,对策是适当降低进水量,控制在设计范围内,并增加外回流量。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理解这个问题。 ### 题目背景 生化池内的活性污泥不增甚至减少,这是一个污水处理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活性污泥是用来处理污水的重要成分,如果它的量减少了,那么污水处理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 主要原因及解决措施 #### 1. **二沉池出水悬浮物含量大,污泥流失过多** - **原因**:污泥膨胀导致其沉降性能变差。 - **解决措施**: - 分析污泥膨胀的原因,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 在曝气池中直接静置沉淀。 - 在曝气池进水或出水中加入少量絮凝剂。 #### 2. **进水有机负荷偏低** - **原因**:有机物不足,活性污泥无法繁殖。 - **解决措施**: - 提高进水量。 - 减少风机运转台数。 - 减少曝气池运转组数,缩短污水停留时间。 #### 3. **曝气充氧量过大** - **原因**:过量的氧气会导致活性污泥过氧化。 - **解决措施**: - 减少风机运转台数。 - 调整曝气量。 - 减少供氧量。 #### 4. **营养物质含量不平衡** - **原因**:N、P等营养盐不足,影响污泥的凝聚性能。 - **解决措施**: - 补充足够的N、P等营养盐。 #### 5. **剩余污泥排放量过大** - **原因**:排放量大于增长量。 - **解决措施**: - 减少剩余污泥的排放量。 #### 6. **进水水力负荷过大** - **原因**:水力冲击导致污泥流失。 - **解决措施**: - 降低进水量,控制在设计范围内。 - 增加外回流量。 ### 生动的例子 假设你有一个鱼缸,里面的鱼(相当于活性污泥)数量减少。原因可能有: 1. **水质不好**(悬浮物多),鱼容易生病。 - 解决方法:改善水质,给鱼一个更好的环境。 2. **食物不足**(有机负荷低),鱼吃不饱,生长缓慢。 - 解决方法:增加饲料,让鱼吃饱。 3. **氧气太多**(曝气过多),鱼会“缺氧”。 - 解决方法:减少氧气供应,保持适宜的氧气水平。 4. **营养不均衡**(缺乏某些营养素),鱼长不大。 - 解决方法:补充维生素,让鱼健康生长。 5. **过度清理**(剩余污泥排放过多),鱼的数量减少。 - 解决方法:减少清理次数,保持鱼的数量。 6. **水流太强**(水力负荷大),鱼容易被冲走。 - 解决方法:减小水流强度,让鱼安全生活。 希望这些例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点。
解析:### 题目解析 **题目类型:简答题** **题干:二沉池出水浑浊,SS含量过大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 原因及解决措施: 1. **污泥膨胀** - **原因**:污泥膨胀通常是由于微生物代谢失衡引起的,比如丝状菌过度生长。 - **解决措施**:找出引起膨胀的具体原因(如营养比例失衡、pH不合适等),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2. **进水负荷突然增加** - **原因**:当进水负荷突然增加时,二沉池的处理能力不足,导致污泥无法有效沉降。 - **解决措施**:通过调节进水负荷,均衡水量,合理调度来降低负荷。 3. **生化池内活性污泥浓度突然升高** - **原因**:活性污泥浓度过高会导致沉降性能变差。 - **解决措施**:加强剩余污泥的排放,保持合理的污泥浓度。 4. **活性污泥解絮** - **原因**:活性污泥解絮可能是由于溶解氧(DO)不足或其他环境因素影响。 - **解决措施**:检查并调整DO值,确保适宜的溶解氧浓度。 5. **刮泥机性能不好** - **原因**:刮泥机性能不佳会导致污泥和水流出现短流现象。 - **解决措施**:检修刮泥机,保证其正常运行。 6. **活性污泥在二沉池停留时间太长** - **原因**:长时间停留会导致污泥缺氧,从而解絮。 - **解决措施**:增大回流比,缩短二沉池水力停留时间。 7. **水中硝酸盐氮浓度较高** - **原因**:高硝酸盐氮浓度可能导致局部反硝化反应,产生氮气携带污泥上浮。 - **解决措施**:加大污泥回流量,减少污泥停留时间,并调控曝气池出口的溶解氧浓度。 8. **二沉池出水堰不平整或水温变化** - **原因**:出水堰不平整或水温变化会引发短流或密度流现象。 - **解决措施**:调整出水堰板,均衡水量和水温。如果情况严重,可以暂时停止进水进行调整。 ### 联想与生动的例子 - **污泥膨胀**:想象一下,如果你的花园土壤过于肥沃,植物会疯狂生长,就像污泥中的微生物过度繁殖一样。解决方法就是调整土壤的养分平衡。 - **进水负荷突然增加**:就像一个小型游泳池突然涌入了大量的水,池子自然无法处理这么多水,需要减缓水流速度。 - **活性污泥解絮**:可以类比为面粉和水混合后没有搅拌均匀,形成了一块块的面团。调整搅拌(溶解氧)就能使面粉均匀分散。 这些例子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理解生物脱氮的过程及其最佳反应条件。 ### 生物脱氮原理 生物脱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氨化反应**、**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 #### 1. 氨化反应 - **定义**:含氮有机物(如动植物残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氨。 - **条件**: - 可以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进行。 - 不同微生物适应不同的pH值和温度。 #### 2. 硝化反应 - **定义**:在有氧条件下,氨被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 **条件**: - **溶解氧(DO)**:2-3 mg/L。 - **pH值**:7.0-8.0(最适合8.0-8.4)。 - **碱度**:至少70 mg/L。 - **温度**:35℃左右最佳,15℃以下反应减慢。 - **污泥龄**:11-23天。 - **有机负荷**:0.05-0.15 kg BOD5/(kg MLSS·d)。 - **氧化还原电位(ORP)**:约+180 mV。 #### 3. 反硝化反应 - **定义**:在缺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被还原成氮气。 - **条件**: - **溶解氧(DO)**:< 0.5 mg/L。 - **pH值**:6.5-7.5。 - **温度**:20-40℃。 - **碳氮比(C/N)**:BOD5/TKN ≥ 4。 - **氧化还原电位(ORP)**:缺氧段<-100 mV,厌氧段<-250 mV。 ### 生动例子 想象一下,一个污水处理厂就像是一个微型生态系统,里面有许多勤劳的“清洁工”(微生物)。这些“清洁工”分工合作,完成了一系列复杂的任务。 - **氨化反应**:就像“分解者”,它们负责将大块的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的氨。 - **硝化反应**:相当于“氧气爱好者”,需要足够的氧气来把氨转化成更稳定的形态(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 **反硝化反应**:类似于“缺氧爱好者”,它们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工作,把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还原成无害的氮气。 通过这三个步骤,污水中的氮最终被转化为无害的氮气,释放到大气中,从而净化水质。希望这个例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生物脱氮的过程!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生物除磷的原理、过程以及影响因素。 ### 生物除磷原理 生物除磷的核心在于聚磷菌(PAO)的行为。聚磷菌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吸收和释放磷,实现磷的去除。这一过程分为两个主要阶段: 1. **厌氧释磷**:聚磷菌在厌氧条件下,通过分解体内储存的聚磷和糖原来获取能量,将挥发性脂肪酸(VFAs)摄入细胞并转化为内贮物(如pHB),同时释放磷到污水中。 2. **好氧吸磷**:聚磷菌在好氧条件下,通过氧化pHB等内贮物来获取能量,并从污水中吸收过量的磷,形成聚磷污泥,最终通过剩余污泥排放,去除污水中的磷。 ### 除磷过程 1. **厌氧释磷**: - 在厌氧段,聚磷菌通过分解体内的聚磷和糖原产生能量,将VFAs摄入细胞,转化为内贮物(如pHB),并释放磷到污水中。 2. **好氧吸磷**: - 在好氧段,聚磷菌通过氧化pHB来获取能量,并吸收污水中的磷,形成富磷污泥,最终通过剩余污泥排放,去除污水中的磷。 ### 影响因素 1. **温度**: - 温度对除磷效果影响较小,但生物除磷适宜温度应大于10℃。低温下聚磷菌活性较低,影响除磷效率。 2. **pH**: - pH值在6.5-8.0范围内,聚磷微生物的含磷量和吸磷率较为稳定。pH值低于6.5时,吸磷率急剧下降;pH值突然降低时,水中磷浓度反而上升,且pH降低幅度越大,磷释放量越大。 3. **溶解氧(DO)**: - 厌氧段DO应控制在0.2mg/L以下,以利于厌氧菌发酵产酸,促进聚磷菌释磷。 - 好氧段DO应控制在2mg/L以上,以利于聚磷菌分解pHB获得能量,吸收污水中的磷。 4. **硝酸盐氮**: - 厌氧池硝酸盐氮应控制在1.5mg/L以下,较高硝酸盐氮会消耗有机基质,抑制聚磷菌的释磷和吸磷能力,影响好氧区磷的吸收。 5. **污泥龄**: - 污泥龄越短,除磷效果越好,因为磷最终通过剩余污泥排出。 通过这些详细的解释和例子,希望你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除磷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