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A
答案:A
解析:好的,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道题。 题目说的是“一级试剂的名称是化学纯,符号是 GR,标签色别是绿色。”这句话是否正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1. **试剂等级**:化学试剂通常分为几个等级,其中最高级的是“优级纯”,其次是“分析纯”,再次是“化学纯”等。 2. **符号**:不同等级的试剂有不同的符号表示。 3. **标签颜色**:不同等级的试剂也有不同的颜色标签。 具体来说: - **优级纯(一级试剂)**:符号是 GR(Guaranteed Reagent),标签颜色通常是**绿色**。 - **分析纯(二级试剂)**:符号是 AR(Analytical Reagent),标签颜色通常是**红色**。 - **化学纯(三级试剂)**:符号是 CP(Chemical Pure),标签颜色通常是**蓝色**。 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 一级试剂是“优级纯”,符号是 GR,标签颜色确实是绿色。 - 化学纯是三级试剂,符号是 CP,标签颜色通常是蓝色。 因此,题干中的描述是错误的。正确的描述应该是: - “一级试剂的名称是优级纯,符号是 GR,标签色别是绿色。” 所以,答案是 B:错误。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理解这道判断题。 ### 题目背景 这道题涉及到的是“加标回收实验”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在化学分析中,为了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常常需要进行加标回收实验。简单来说,就是在样品中加入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即“加标”),然后测定加标后的样品浓度,并通过比较加标前后的浓度变化来评估分析方法的准确性。 ### 题干解析 题干提到:“加入标准物质的量与待测物质的浓度及水平相等或接近为宜,一般加标量是待测物质含量的 1~3 倍。”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进行加标回收实验时,加入的标准物质(即加标物)的量应该与样品中待测物质的浓度相当,通常选择为待测物质含量的 1 到 3 倍。 ### 分析 为什么这样做呢? 1. **准确性**:如果加标量太小,可能会因为检测限的问题导致数据不准确;如果加标量太大,则可能会超出线性范围,影响结果的可靠性。 2. **可比性**:选择相近的加标量可以更好地模拟实际样品的情况,使得加标前后的变化更容易对比,从而更准确地评估分析方法的准确性。 3. **实际应用**:例如,假设样品中某物质的浓度是 10 mg/L,那么合理的加标量可能是 10 mg/L、20 mg/L 或 30 mg/L,这样加标后的总浓度分别是 20 mg/L、30 mg/L 和 40 mg/L,都在合理范围内。 ### 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题干所述的原则是正确的,因此答案是 A: 正确。 希望这个解释对你有帮助!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