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B
解析:好的,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道题。 题目说“数据采集传输仪应的容量应能保存不少于半年数据。” 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标准来看,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 首先,数据采集传输仪的功能是收集和传输数据,但存储容量的需求会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不同而变化。比如,在某些工业或科研领域,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数据保存能力;而在一些实时监控系统中,则可能只需要短期保存,并且频繁地更新数据。 此外,现代的标准和技术规范通常要求更高的数据保存期限。例如,环保监测、工业生产等领域,为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通常要求至少一年以上的数据保存能力。 所以,题目中的说法是不准确的,答案应该是B:错误。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可以想象一个工厂里的监控系统。如果只保存半年的数据,那么在需要查看历史记录时,可能会发现很多重要的信息已经丢失了。因此,更合理的做法是设计一个能保存更长时间数据的系统。 希望这个解释对你有帮助!
答案:B
解析:好的,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道题。 题目说“数据采集传输仪应的容量应能保存不少于半年数据。” 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标准来看,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 首先,数据采集传输仪的功能是收集和传输数据,但存储容量的需求会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不同而变化。比如,在某些工业或科研领域,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数据保存能力;而在一些实时监控系统中,则可能只需要短期保存,并且频繁地更新数据。 此外,现代的标准和技术规范通常要求更高的数据保存期限。例如,环保监测、工业生产等领域,为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通常要求至少一年以上的数据保存能力。 所以,题目中的说法是不准确的,答案应该是B:错误。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可以想象一个工厂里的监控系统。如果只保存半年的数据,那么在需要查看历史记录时,可能会发现很多重要的信息已经丢失了。因此,更合理的做法是设计一个能保存更长时间数据的系统。 希望这个解释对你有帮助!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道题。 题目说的是:如果因为排放源或者在线监测系统出现故障导致调试中断,在这些设备恢复正常之后,需要重新开始调试,并且调试的时间需要连续不少于48小时。 我们来看为什么这个说法是错误的(B)。 通常情况下,设备出现故障并修复之后,确实需要重新进行调试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然而,将调试时间设定为不少于48小时可能并不合理。原因如下: 1. **时间过长**:48小时对于很多工业生产过程来说是一个较长的时间,可能会对正常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2. **实际情况不同**:不同类型的设备、不同的故障类型以及修复情况都会有所不同,统一规定一个固定时间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情况。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你家里的空调坏了,维修人员来修好后,如果要求你必须让空调连续运行48小时才能确认是否修好,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一般情况下,短时间内就可以验证空调是否工作正常了。 因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调试时间和方法,而不是一刀切地规定不少于48小时。 希望这个解释对你有所帮助!
解析:好的,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道题。 题目说的是“从总的趋势看,废水的 CODCr < CODMn”。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两个概念: 1. **CODCr**(化学需氧量,用重铬酸钾法测定):这种方法使用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可以更全面地氧化水中的有机物。 2. **CODMn**(化学需氧量,用高锰酸钾法测定):这种方法使用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只能氧化部分有机物。 由于重铬酸钾的氧化能力更强,所以它能更彻底地氧化水中的有机物。而高锰酸钾只能氧化部分有机物,因此通常 CODCr 的值会比 CODMn 更大。 举个例子: - 想象一个花园里的土壤,如果我们要测量土壤中有机物的总量,用一种能测得更多有机物的方法(重铬酸钾法),得到的结果自然会比用另一种只能测得较少有机物的方法(高锰酸钾法)要大。 因此,一般来说,废水中的 CODCr 通常大于或等于 CODMn。 综上所述,题目说 “从总的趋势看,废水的 CODCr < CODMn” 是不正确的。 答案是:B 错误。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道题。 题目要求我们判断是否“每季对化学需氧量(CODCr)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进行的重复性检查,6次量程测定值相对标准偏差控制在±5%”是正确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几个概念: 1. **化学需氧量(CODCr)**:这是一种衡量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指标,用来评估水质。 2. **重复性检查**:这是指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对象的结果应该非常接近,以验证仪器的稳定性。 3. **相对标准偏差(RSD)**:这是一个统计学概念,用来表示数据的一致性和分散程度。RSD越小,说明数据越一致。 题目中提到的“相对标准偏差控制在±5%”,意思是6次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应该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具体来说,±5%是一个相对较大的范围。对于高精度的仪器来说,通常希望相对标准偏差更小一些,比如±3%或更低。因此,±5%的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不够严格,从而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题目中的描述并不符合高标准的水质监测要求,所以答案是 B:错误。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类比: 假设你在做蛋糕时,需要精确地称量糖的重量。如果你每次称量的结果都相差很多(比如说50克的糖有时称出来是47克,有时是53克),那么你制作出来的蛋糕口感会不稳定。同样地,水质监测也需要高精度的数据,否则无法准确评估水质状况。
解析:好的,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道题。 **题干:** 473.UV 计法是利用大部分有机物在 **红外** 254nm 处有吸收的特性,将水样经过 **254nm 红外光** 的照射,根据 UV 吸收值和 CODCr 的相关关系来推算 CODCr 的数值。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B: 错误 **解析:** 1. **波长的概念:** - 红外光(Infrared, IR)的波长范围通常为 700nm 至 1mm。 - 紫外光(Ultraviolet, UV)的波长范围通常为 10nm 至 400nm。 2. **UV 计法:** - UV 计法主要利用的是有机物在 **紫外光** 范围内的吸收特性。 - 在 UV 计法中,通常使用的波长是 254nm,这是一个典型的紫外波长。 3. **题干中的错误:** - 题干中提到 “254nm 红外光”,这是错误的。254nm 是一个紫外波长,而不是红外波长。 因此,题干中的描述存在明显的错误,正确的说法应该是: “UV 计法是利用大部分有机物在 **紫外** 254nm 处有吸收的特性,将水样经过 254nm 紫外光 的照射,根据 UV 吸收值和 CODCr 的相关关系来推算 CODCr 的数值。” 希望这个解释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如果有任何疑问,请随时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