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
B、 2
C、 3
D、 4
答案:B
A、 1
B、 2
C、 3
D、 4
答案:B
A. 改变柱长
B. 改变填料粒度
C. 改变流动相或固定相种类
D. 改变流动相的流速
A. Cl
B. Cl2
C. OCl-
D. HOCl
A. 混凝
B. 絮凝
C. 絮聚
D. 脱稳
解析:好的,作为你的私人教育机器人,我会为你详细解析这道关于胶体化学的单选题。 **题目解析**: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题目中的关键概念:“胶体颗粒的稳定因素”和“胶体颗粒能同归碰撞而彼此聚集的过程”。 1. **胶体颗粒的稳定因素**:胶体颗粒通常因为表面电荷、溶剂化层等因素而保持稳定,不易聚沉。 2. **胶体颗粒的聚集过程**:当这些稳定因素被消除或降低时,胶体颗粒之间会因为相互吸引力(如范德华力)而发生碰撞,进而聚集在一起。 接下来,我们分析各个选项: A. **混凝**:混凝通常指的是通过加入混凝剂(如铝盐、铁盐等)来使胶体颗粒脱稳并聚集成较大颗粒的过程。但混凝不仅仅包括脱稳,还包括后续的絮凝、沉淀等步骤。因此,这个选项过于宽泛,不直接对应题目描述的“使胶体颗粒能同归碰撞而彼此聚集的过程”。 B. **絮凝**:絮凝是指胶体颗粒脱稳后形成微小絮体的过程。它通常是混凝过程的一部分,发生在胶体颗粒初步聚集之后。因此,这个选项也不直接对应题目描述的过程。 C. **絮聚**:这个词汇不是胶体化学中的标准术语,且含义模糊,不易与题目描述的过程对应。 D. **脱稳**:脱稳是指消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的稳定因素,使其从稳定状态转变为易于聚集的状态。这正是题目描述的过程:“消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的稳定因素,使胶体颗粒能同归碰撞而彼此聚集”。 综上所述,最符合题目描述的选项是D:“脱稳”。 **总结**: 通过详细分析题目中的关键概念和各个选项,我们可以确定“脱稳”是描述“消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的稳定因素,使胶体颗粒能同归碰撞而彼此聚集的过程”的最准确术语。因此,正确答案是D。希望这个解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道题目!
A. 肥皂水
B. 蒸馏水
C. 嗅觉
D. 明火
A. 15℃
B. 20℃
C. 25℃
D. 30℃
A. 氢氧化钾
B. 碘化钾
C. 氯化钾
D. 碘酸钾
A. 15ml
B. 15.0ml
C. 15.00ml
D. 15.000ml
A. 100mg
B. 1g
C. 0.1648g
D. 0.5085g
A. 0.1g
B. 0.01g
C. 0.001g
D. 0.0001g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道题。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所需 K2Cr2O7 的质量。根据题目信息: - 需要配制 1 升 0.01000 mol/L 的 K2Cr2O7 溶液 - K2Cr2O7 的摩尔质量为 294.2 g/mol 所需 K2Cr2O7 的物质的量为: \[ n = 0.01000 \, \text{mol/L} \times 1 \, \text{L} = 0.01000 \, \text{mol} \] 所需 K2Cr2O7 的质量为: \[ m = n \times M = 0.01000 \, \text{mol} \times 294.2 \, \text{g/mol} = 2.942 \, \text{g} \] 接下来,我们考虑相对误差的要求为 ± 0.2%。这意味着称量的质量误差不能超过总质量的 ± 0.2%。 误差范围为: \[ 2.942 \, \text{g} \times 0.002 = 0.005884 \, \text{g} \] 因此,称量的质量误差必须小于 0.005884 g。天平的准确度为 ± 0.1 mg(即 ± 0.0001 g),这意味着称量的质量应该至少精确到: \[ 0.001 \, \text{g} \] 所以,正确答案是 C:0.001 g。 为了更形象地理解这个概念,我们可以这样联想: 想象一下你在做一个非常精细的实验,需要称量一个小药片。如果你想要确保药片的质量误差不超过 0.2%,那么你需要一个非常精确的天平来称量。就好比在制作糕点时,如果需要精确到几克,就需要使用高精度的电子秤。 希望这个解释对你有帮助!
A. 碳架和官能团
B. 碳类型及官能团
C. 碳架和碳的类型
D. 官能团 及组成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