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无水碳酸钠
B、 草酸(H2C2O4 ·2H2O)
C、 碳酸钙
D、 邻苯二 甲酸氢钾
答案:A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道题。 **题干:** 标定盐酸溶液常用的基准物质为( )。 **答案:** A. 无水碳酸钠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分析: ### 1. 什么是标定? 标定是指通过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的待测溶液的过程。在本题中,我们要用一种已知浓度的基准物质来确定盐酸溶液的准确浓度。 ### 2. 常见的基准物质有哪些特点? - **纯度高**: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 **稳定性好**:不易吸潮、不易分解。 - **反应定量**:与待测物质反应时,化学计量关系明确且稳定。 ### 3. 分析选项: A. **无水碳酸钠**: - 纯度高,稳定性好。 - 反应方程式简单:\[ \text{Na}_2\text{CO}_3 + 2\text{HCl} \rightarrow 2\text{NaCl} + \text{H}_2\text{O} + \text{CO}_2 \uparrow \] - 化学计量关系明确:1摩尔的无水碳酸钠消耗2摩尔的盐酸。 B. **草酸 (H₂C₂O₄·2H₂O)**: - 纯度较高,但容易吸潮。 - 反应方程式:\[ \text{H}_2\text{C}_2\text{O}_4 + \text{HCl} \rightarrow \text{CO}_2 \uparrow + \text{H}_2\text{O} + \text{Cl}^- \] - 化学计量关系较复杂。 C. **碳酸钙 (CaCO₃)**: - 纯度较高,稳定性好。 - 反应方程式:\[ \text{CaCO}_3 + 2\text{HCl} \rightarrow \text{CaCl}_2 + \text{H}_2\text{O} + \text{CO}_2 \uparrow \] - 化学计量关系明确,但实际操作中容易沉淀,影响结果。 D. **邻苯二甲酸氢钾 (KHC₈H₄O₄)**: - 纯度较高,稳定性好。 - 反应方程式:\[ \text{KHC}_8\text{H}_4\text{O}_4 + \text{HCl} \rightarrow \text{KCl} + \text{H}_2\text{O} + \text{CO}_2 \uparrow \] - 化学计量关系明确,但主要用于标定碱性溶液。 ### 4. 结论: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无水碳酸钠 (A)** 是最常用的标定盐酸溶液的基准物质,因为它纯度高、稳定性好,并且反应简单明确。 希望这些解释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道题。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A、 无水碳酸钠
B、 草酸(H2C2O4 ·2H2O)
C、 碳酸钙
D、 邻苯二 甲酸氢钾
答案:A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道题。 **题干:** 标定盐酸溶液常用的基准物质为( )。 **答案:** A. 无水碳酸钠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分析: ### 1. 什么是标定? 标定是指通过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的待测溶液的过程。在本题中,我们要用一种已知浓度的基准物质来确定盐酸溶液的准确浓度。 ### 2. 常见的基准物质有哪些特点? - **纯度高**: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 **稳定性好**:不易吸潮、不易分解。 - **反应定量**:与待测物质反应时,化学计量关系明确且稳定。 ### 3. 分析选项: A. **无水碳酸钠**: - 纯度高,稳定性好。 - 反应方程式简单:\[ \text{Na}_2\text{CO}_3 + 2\text{HCl} \rightarrow 2\text{NaCl} + \text{H}_2\text{O} + \text{CO}_2 \uparrow \] - 化学计量关系明确:1摩尔的无水碳酸钠消耗2摩尔的盐酸。 B. **草酸 (H₂C₂O₄·2H₂O)**: - 纯度较高,但容易吸潮。 - 反应方程式:\[ \text{H}_2\text{C}_2\text{O}_4 + \text{HCl} \rightarrow \text{CO}_2 \uparrow + \text{H}_2\text{O} + \text{Cl}^- \] - 化学计量关系较复杂。 C. **碳酸钙 (CaCO₃)**: - 纯度较高,稳定性好。 - 反应方程式:\[ \text{CaCO}_3 + 2\text{HCl} \rightarrow \text{CaCl}_2 + \text{H}_2\text{O} + \text{CO}_2 \uparrow \] - 化学计量关系明确,但实际操作中容易沉淀,影响结果。 D. **邻苯二甲酸氢钾 (KHC₈H₄O₄)**: - 纯度较高,稳定性好。 - 反应方程式:\[ \text{KHC}_8\text{H}_4\text{O}_4 + \text{HCl} \rightarrow \text{KCl} + \text{H}_2\text{O} + \text{CO}_2 \uparrow \] - 化学计量关系明确,但主要用于标定碱性溶液。 ### 4. 结论: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无水碳酸钠 (A)** 是最常用的标定盐酸溶液的基准物质,因为它纯度高、稳定性好,并且反应简单明确。 希望这些解释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道题。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A. 1mg/L
B. 2mg/L
C. 3mg/L
D. 4mg/L
A. 有机磷酸盐
B. 无机磷酸盐
C. 正磷酸盐
D. 磷酸
A. 升高
B. 降低
C. 不变
D. 没有关系
A. 透明玻璃瓶
B. 白聚乙烯瓶
C. 棕色瓶
D. 容量瓶
A. 化学计量点
B. 理论终点
C. 滴定终点
D. 滴定突跃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理解这道题。 题目问的是:在滴定分析中,指示剂发生颜色突变的点是什么?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几个概念: - **化学计量点**(A选项):这是指被测物质与滴定剂恰好完全反应的那个点,理论上它们的物质的量相等。 - **理论终点**(B选项):这个术语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常用,但可以理解为理想的化学计量点,也就是理论上的完全反应点。 - **滴定终点**(C选项):这是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际停止点,通常通过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确定。 - **滴定突跃**(D选项):这是指滴定曲线上出现的急剧变化区域,通常对应于化学计量点附近的变化。 现在我们来看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指示剂发生颜色突变的点。这个描述直接指向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即通过颜色变化来判断滴定过程何时结束。因此,正确答案是: **C: 滴定终点**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想象一下你在做一个酸碱滴定实验,向酸溶液中慢慢加入碱液,并使用一种指示剂(比如酚酞)。随着碱液的加入,溶液的pH值逐渐升高,直到某个时刻,溶液的颜色突然从无色变成了粉红色。这个颜色变化的点就是滴定终点,即你实际停止滴定的那个点。 希望这个解释对你有所帮助!
A. 氧化剂
B. 还原剂
C. 掩蔽剂
D. 显色剂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解析这道题目。 题目问的是:在氨的测定中加入酒石酸钾钠的作用是什么?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各个选项: - A: 氧化剂 - 这是指能够使其他物质氧化的化学试剂。 - B: 还原剂 - 这是指能够使其他物质还原的化学试剂。 - C: 掩蔽剂 - 这是指能够掩盖或抑制其他离子干扰的化学试剂。 - D: 显色剂 - 这是指能够与待测物质反应并产生颜色变化的化学试剂。 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酒石酸钾钠的作用: 酒石酸钾钠是一种常用的掩蔽剂,在测定氨的过程中,它主要用于掩蔽一些可能干扰氨测定的金属离子(比如钙、镁等)。通过加入酒石酸钾钠,可以避免这些金属离子对氨的测定产生影响,从而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掩蔽剂”的概念,我们可以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假设你在玩捉迷藏游戏,你需要找到一个很好的地方隐藏自己,不让别人发现。这时候你选择躲在一堆杂物后面,这样别人就很难看到你。这里的“杂物”就相当于掩蔽剂,它帮助你掩盖起来,不被其他人发现。 因此,根据上述分析,答案是C:掩蔽剂。
A. 最低工作压力
B. 最高工作压力
C. 中间工作压力
D. 没有意义
A. 浓硫酸溶液
B. 氢氧化钠溶液
C. 浓盐酸溶液
D. 硫酸钠溶液
A. 准确度
B. 精密度
C. 允许差
D. 相对误差
A. 3ppm
B. 5ppm
C. 7ppm
D. 100p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