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0.05mol/L
B、 0.02mol/L
C、 0.03mol/L
D、 0.01mol/L
答案:D
A、 0.05mol/L
B、 0.02mol/L
C、 0.03mol/L
D、 0.01mol/L
答案:D
A. NaBr+Cl2
B. KI+Cl2
C. KI+Br2
D. KBr+I2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道题。题目要求找出不能相互反应的一组物质。 首先,我们要了解题目中的物质都是卤素及其化合物。卤素包括氟(F)、氯(Cl)、溴(Br)和碘(I),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但活性递减,即F > Cl > Br > I。 我们可以逐一分析选项: 1. **A: NaBr + Cl2** - 氯气(Cl2)比溴化钠(NaBr)中的溴(Br)更活泼,因此氯气可以将溴置换出来,生成NaCl和Br2。这是一个典型的置换反应。 2. **B: KI + Cl2** - 同理,氯气(Cl2)比碘化钾(KI)中的碘(I)更活泼,因此氯气可以将碘置换出来,生成KCl和I2。 3. **C: KI + Br2** - 溴(Br2)比碘(I)更活泼,因此溴可以将碘置换出来,生成KBr和I2。 4. **D: KBr + I2** - 碘(I2)不如溴(Br)活泼,因此碘无法将溴置换出来。这里不会发生任何反应。 综上所述,选项D中的物质不会发生反应。因此正确答案是**D: KBr + I2**。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类比来说明: - 假设有四个运动员:小氟、小氯、小溴和小碘。他们的速度从快到慢依次是小氟 > 小氯 > 小溴 > 小碘。 - 如果让小氯去追小溴,小氯肯定能追上并超过小溴;同样地,小氯也能追上并超过小碘。 - 但是,如果让小碘去追小溴,小碘是追不上的,因为小碘跑得比小溴慢。 - 这就好比D选项中的反应,碘(I2)无法与溴化钾(KBr)反应。 希望这个解释对你有所帮助!
A. H2O2
B. H2SO4
C. K2MnO4
D. MnSO4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解析这道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氧化剂。氧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接受电子的物质,也就是说它能使其他物质失去电子而自身被还原。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反应式:\[2\text{KMnO}_4 + 3\text{H}_2\text{SO}_4 + 5\text{H}_2\text{O}_2 = \text{K}_2\text{SO}_4 + 2\text{MnSO}_4 + 5\text{O}_2 + 8\text{H}_2\text{O}\] 在这个反应中: - \(\text{KMnO}_4\) 中的 \(\text{Mn}\)(锰)从 +7 的氧化态变成了 \(\text{MnSO}_4\) 中的 +2 氧化态,这意味着 \(\text{Mn}\) 获得了电子,因此 \(\text{KMnO}_4\) 是氧化剂。 - \(\text{H}_2\text{O}_2\) 中的氧从 -1 的氧化态变成了 \(\text{O}_2\) 中的 0 氧化态,这意味着 \(\text{H}_2\text{O}_2\) 失去了电子,因此它是还原剂。 现在,我们来看选项: A. \(\text{H}_2\text{O}_2\) 是还原剂,不是氧化剂。 B. \(\text{H}_2\text{SO}_4\) 在这个反应中既没有得电子也没有失电子,只是提供了酸性环境,并不是氧化剂或还原剂。 C. \(\text{KMnO}_4\) (应该是题中的 \(\text{K}_2\text{MnO}_4\) 应为 \(\text{KMnO}_4\))中的 \(\text{Mn}\) 从 +7 变为 +2,得到了电子,因此它是氧化剂。 D. \(\text{MnSO}_4\) 是反应后的产物之一,而不是反应中的氧化剂。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 C:\(\text{KMnO}_4\)(题干中的 \(\text{K}_2\text{MnO}_4\) 实际上应为 \(\text{KMnO}_4\))。希望这个解释对你有帮助!
A. 理论
B. 计算
C. 实际
D. 可能
A. HCO3-
B. H+
C. NH3
D. AC-
A. 同离子效应
B. 酸效应
C. 配位效应
D. 异离子效应
A. 化学组成固定
B. 沉淀纯度要高
C. 性质稳定
D. 摩尔质量要大
A. 比较简单
B. 比较复杂
C. 与化学式相符
D. 是同种元素组成的
A. 被测物的体积
B. 被测物的克数
C. 标准液的克数
D. 溶质的克数
A. 缓冲溶液的 pH 范围
B. 缓冲溶液的总浓度
C. 外加的酸量
D. 外加的碱量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道题目。 题目问的是“与缓冲溶液的缓冲容量大小有关的因素”。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缓冲溶液以及它的缓冲容量。 **1. 什么是缓冲溶液?** 缓冲溶液是一种能够抵抗少量强酸或强碱的影响,保持其pH值基本不变的溶液。它通常由弱酸及其对应的盐(或弱碱及其对应的盐)组成。 **2. 缓冲容量是什么?** 缓冲容量是指缓冲溶液抵抗外来少量强酸或强碱影响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在加入一定量的酸或碱后,pH值的变化程度。 接下来我们来看每个选项: A. **缓冲溶液的pH范围** - 这个选项描述的是缓冲溶液的有效工作区间,而不是缓冲容量的大小。因此,不是正确答案。 B. **缓冲溶液的总浓度** - 总浓度越大,缓冲溶液中的弱酸和对应盐的浓度越高,可以提供的H⁺离子或OH⁻离子就越多,从而更好地抵抗外来的酸或碱的影响,缓冲容量就越大。因此,这是一个影响缓冲容量的重要因素。 C. **外加的酸量** - 外加的酸量会影响pH值变化的程度,但不会改变缓冲溶液本身的缓冲能力。所以这不是缓冲容量大小的因素。 D. **外加的碱量** - 同理,外加的碱量也不会改变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只会影响pH值的变化程度。因此也不是正确答案。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 B:缓冲溶液的总浓度。 为了更形象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游泳池。如果游泳池里的水很多(相当于缓冲溶液的总浓度高),那么往里面倒一点酸性或碱性的液体时,泳池水的整体酸碱度变化很小;相反,如果泳池水很少(总浓度低),一点点酸碱物质就能明显改变水的酸碱度。
A. 甲基橙
B. 甲基红
C. 溴酚蓝
D. 中性红
解析:好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道单选题。 题干要求我们找到一种指示剂,它的变色范围在pH值4.4到6.2之间。我们来看一下每个选项: A: 甲基橙 - 它的变色范围是pH值3.1到4.4,所以不符合题意。 B: 甲基红 - 它的变色范围是pH值4.4到6.2,正好符合题意。 C: 溴酚蓝 - 它的变色范围是pH值3.0到4.6,虽然接近但不完全符合。 D: 中性红 - 它的变色范围是pH值6.8到8.0,明显不符合题意。 因此正确答案是B:甲基红。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我们可以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解释。想象一下,你有一个调色盘,上面有几种不同颜色的颜料。这些颜料就像指示剂,在不同的pH环境下会显示不同的颜色。甲基红就像其中的一种颜料,它在酸性较强的环境下(pH=4.4)会变成一种颜色,在稍微偏中性的环境下(pH=6.2)会变成另一种颜色。而其他选项的颜料在pH值4.4到6.2这个范围内不会有这样的变化。 希望这个例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